小儿感冒是儿科常见病,一般以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居多。但是临床发现,有的小儿出现了反复感冒的情况,有好几位朋友就和我说过:“我的孩医院里过年了”。当时并未重视,等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感到父母内心之焦急与无耐。回想十几年以来,每当走医院儿科门诊的时候,心理总难以平静,有时在晚上八九点去看病人,常常会看到儿科门诊外有“人山人海”的情景,不禁为小儿的健康捏了一把汗。
相对于感冒的治疗,我遇到更多的是是感冒后遗症状,如感冒后鼻炎持续、感冒后咳嗽好不了、感冒后引起的哮喘反复、感冒后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导致感冒反反复复老是不利索、反复感冒引起的容易过敏等等。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了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如果能因此使各位宝贝及家长稍稍受益,便得尝所望了。
我平时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调理:
1、艾灸身柱穴。我几乎给每一个小孩都配合艾灸此穴。身柱灸是小儿保健灸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日本,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的功效。《养生一言草》说:“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常为宝宝艾灸身柱穴,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并能明显提高小儿的免疫力,使宝宝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取穴方法:身柱穴在背部,脊柱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首先定大椎穴,低头时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就是大椎穴,再往下数3个椎体即为第3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由于宝宝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灼热的程度,因此家长可将食中二指置于身柱穴两侧,通过用手指感知艾灸的温度来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一般每次艾灸10~15分钟,几个月的小孩则每次艾灸5~10分钟就行了,开始时每天灸一次或者隔日灸1次,灸治1个月后,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即可。一般可在出生后3~6个月开始施灸,但也要根据儿童具体体质决定,体质较差的,可早灸、多灸,体质强健、营养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此外,体质整体比较虚弱或者先天不足的孩子应该加上命门穴。
2、小儿推拿。我一般是告诉小儿父母需要取的穴位和操作方法,让父母回家自己做。
摩头顶-次,捏脊3~5遍,摩腹圈(顺时针,逆时针),轻搓脚底-次,补脾经次,揉板门次,顺运内八卦次,清补肺经次。
刚开始建议每天一次,逐步增加间隔。等小儿体质较为稳定之后,可以仅用捏脊和摩腹就行了。
如果孩子不配合捏脊,可以用轻轻的横擦背部来替代。
3、耳穴压豆。如果是四五岁以上的小孩,我经常会配合耳穴压豆。效果好,还方便。根据每个小孩不同的反应点决定压哪个反射区。
4、饮食不可过于厚味。我们常说人生平淡才是真,其实脏腑也是一样的,淡味最有益于五脏六腑。遇到反复感冒的孩子,我每每询问其喂养情况,听的最多的就是“离了肉没法吃饭”。这样顿顿吃动物蛋白,脾胃如何能受得了?现在的家长都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殊不知除了考虑食物本身含有的营养素之外,还需考虑人体是否有能力消化吸收啊。现在是商业社会,很多宣传都是有其商业目的的,所以不可尽信。
5、衣服不可穿的过暖。有的家长认为,小儿要多穿,防止受凉。殊不知,孩子穿得太多或经常出汗,毛孔处于扩张状态,很容易受凉生病。小儿本身就较成人易患感冒,这主要是由小儿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小儿中枢神经发育未完善,对外来的刺激(如:冷、热、空气等)反应常较慢;呼吸道的发育未成熟,如鼻和鼻咽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无鼻毛,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肺脏弹力组织发育差,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如果孩子家长平时能经常持久地让孩子进行适当的耐寒训练,使孩子体内慢慢产生抗寒能力,感冒的患病率就能降到最低限度。
因为小儿是纯阳之体,天生就具有火力,不需要过分捂着。尤其秋天和冬天,本应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一捂反而容易上火生病。家长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用手摸摸孩子的后背,如果暖暖的且光滑无汗就表示穿得厚薄合适。
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坚持调理,孩子的感冒多数会越来越少,体质会越来越好。上面的方法也适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的调理。
让喜欢中医的人了解中医
让学习中医的人热爱中医
让从事中医的人享受中医
让误解中医的人认识中医
让简便廉验的中医学走进千家万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