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蓝丁育儿篇唤醒孩子的内心驱动力
TUhjnbcbe - 2020/11/29 11:19:00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放眼望去,有的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废寝忘食,而有的孩子每天花同样多的时间学习,却没有一点效果。这是为什么?鸡蛋,从内部打破才有生命力。孩子亦如此。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佼佼者,就必须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近半个月来,新冠病*反扑北京,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10岁确诊男孩桐桐的一番话,在网上赢得了所有人点赞。

医生问他:“宝贝儿,(今天)怎么样了?”

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回答:“没什么事儿,挺好的。”

记者问他:“网课还上着吗?”

他回答说:“上着,用手机上……”

爸爸在新发地买菜时被感染新冠病*,桐桐也一同确诊了,父子医院收治。

因为身体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加上跟爸爸在同一个病房,桐桐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治疗之余坚持上网课,写作业。

“就是换一个地方学习呗。”对于住院隔离治疗这件事,桐桐这么说。

被感染了也不害怕,多么积极阳光的孩子啊!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住院就放弃学习,还心心念念着重返课堂。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自觉呢?

亲戚家的孩子,刚上初三,他却说他决定不念这个书了,要退学。他态度很坚决,坚持弃学。

向他询问不想读书的原因,他就是不说,一副气鼓鼓的样子,而且情绪很坏。原来在家他整天无所事事,看电视就是玩游戏,

原来是孩子吃不下工作之苦,则没有激发读书求学的内驱力,所以不珍惜读书求学的机会。

不由得让人反思: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孩子努力与否?

内驱力是孩子自学学习的保证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年常规录取发放了全球offer。

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高二学生邓明阳,凭借着在数学和信息学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了中国大陆唯一的幸运儿。

说其他的成绩,邓妈妈曾透露:小时候家长并没有刻意指导,也没有给他报很多额外的奥数班,全是儿子凭借着兴趣在主动钻研。

而邓同学自己也说,自己想学好了参加比赛,理由无非三个:“我喜欢”,“感觉很有意思”,“想去玩玩”

其实,总结那些学霸的成功经验,你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在学业上表现了很强的内驱力。

曾有统计显示,72.9的哈弗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学习非常自觉,成绩从来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驱动力》一书中提到,人的驱动力可以分三种:

1、来自基本生存需要,是生物性的驱动力

2、来自外部力量,是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

3、来自内在的动力,是内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强烈意愿,也叫做驱动力。

前两种驱动力是被动的,会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唯有最后一个驱动力,源自本心,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无论何时都能充分调动起一个人的干劲,从而激发无限潜力。

英国一项长达十几年的大型追踪研究项目——出生队列研究(BritishBirthCohort)也发现,有20%左右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成功实现阶段的跨越,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经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在这些逆袭的孩子身上找到了一个共同特质——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他们不像父辈那样堕落,而是对读书与拼搏有着强烈的渴望,往往都非常有决心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以说,驱动力,不仅让孩子如虎添翼,也能帮助他们逆风翻盘。当一个人是真正为自己而努力时,状态自然会像开了挂一般,创造人生的一切可能。

内驱力,蕴藏在所有孩子心中

坑你可能有人会说,内驱力可遇不可求,拥有它的孩子,早已成为“别人家”的娃。

而自家这个,明明已经试过了各种方法,但他们依旧对成绩满不在乎,学习上也吊儿郎当,没有一点上进心。可能他们是内驱力的绝缘体吧?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电影《为人师表》中,美国教师JaimeEscalante遇到的情况,或许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棘手。

在他执教洛杉矶加菲尔德镇高中之前,这是一所公认的烂校,学生大部分市南美殖民子女,家庭贫困,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上课的第一天,简直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班上的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完全无视课堂秩序,甚至还有学生公然挑衅他说“这里不欢迎你”

原来,在充满忽略与歧视的氛围之下,这些孩子完全放弃了自我进步。他们满身戾气,拉帮结派、整天逃课,甚至还有人公然吸*酗酒。

他们,是被所有人都认定未来已毁,无可救药的小混混。或许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差生,和内驱力不会有半点联系吧

但是Escalante却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尽管过程曲折,但他愣是扭转局势,让这群学渣爱上学习,拼搏进取,最终个个考上大学,其中不乏哈弗、耶鲁等常春藤名校。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JaimeEscalante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在他整个教育生涯中,有一个理念始终有力地支撑着他:“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只要想学就一定可以学好”

所以,答案就是——内驱力,其实蕴藏在每一个人心底。

那么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呢?

我总结了以下3点经验。

◆让孩子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完成

前几天,篮球少年张家城受邀参加CBA复赛,再次引起轰动。

张家城5岁时失去右臂,但他却喜欢打篮球,仅用左手就能灵活完成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突进投篮等动作,被NBA球星库里、利拉德、塔克、易建联等点赞。

独臂打篮球,想想都很难,可父母却支持他追梦。

因为喜爱,因为“爸爸妈妈永远支持”,张家成练球热情很高,每天练球一两个小时,每个动作做30个左右,高难度动作做多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孩子喜欢篮球也好,喜欢画画也好,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接纳他,尊重他,让他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完成。

孩子不喜欢数学,那就用游戏的方式辅导他,让他在愉悦的氛围中重拾对数学的兴趣。

孩子不喜欢背古诗,那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他,让他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后自觉学习。

给孩子主导的权力,他才能驱动自己内心的马达,向着梦想进发。

◆将孩子放在一个“好的圈子”里

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个孩子从不爱写作业到爱上的历程。

孩子不愿意,家长怎么唠叨都没用。可他身边有一个主动自觉的好孩子,他不自觉就会受到影响,慢慢变得上进。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所以,与其用“你看别人家孩子……”刺激孩子学习,不如给他找一个好的学习伙伴,让他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启发,唤起斗志。

◆即使用外力逼孩子,也请用正面激励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内驱力分类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驱力。

其中,“附属驱力”是为了赢得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和认可而主动做种事的动机。

比如孩子会为了赢得家长的表扬而做某事,就是被唤醒了“附属驱力”。

虽然这种方法略显刻意,但的确能刺激孩子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激发其内驱力。

易烊千玺一开始学舞蹈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强的兴趣。

但他无意中发现,很多动作别的孩子完不成,自己却完成得很好,为此很是得意,便越发刻苦练习,不知不觉爱上了跳舞。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说:人类天然“有对优越感的追求”。

哪怕孩子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善举,大人都要给予及时鼓励、表扬,孩子会因此变得开心。

为了让这种开心延续下去,孩子会做更多更好的事,以期获得更大的鼓励。

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做好事——得到表扬——做更多好事——得到更多表扬。

当孩子不断地被允许、被肯定、被鼓励,驱动他不断变好变强的力量,便开始生根发芽了。

美籍华裔教育专家画云博士说:“爱孩子和爱其他的珍爱物件或宠物不同,珍爱的物件或宠物要保留在身边,欣赏爱惜。可是爱孩子却是为了有一天让他们离开我们,并时刻为他们的离开做准备。”

当孩子成年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闯荡世界时,联结父母和孩子纽带的,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他从原生家庭里得到的精神力量。

那些被唤醒了内驱力的孩子,即使离开了父母,也能找到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奋斗的东西。

你的孩子,有一天终将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蓝丁国际幼儿园年秋季的报名活动,现已启动!

看园温馨提示:

疫情期间,家长朋友可通过线上、线下咨询并预约看园。

蓝丁国际幼儿园每日进行全面消*,为保障大家安全,每日限时段、限人数开放参观!如需参观请提前电话预约呦!

联系(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蓝丁育儿篇唤醒孩子的内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