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冷,呼吸道疾病又开始逐渐增多。感冒咳嗽的患者又多起来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许多妈妈一看到孩子鼻塞流涕咳嗽就很紧张,自己去药店买了各种药给小孩吃。
这个做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从中医角度来认识小儿感冒!
鼻塞、流鼻涕、咳嗽外邪入里产生的身体正常排邪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将邪气排除体外。
此时此刻我们要找到病因,而不是胡乱用药,不是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
感冒的发生到肺炎喘嗽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疾病早期予以适当的方法去干涉,能很快缓解病症并且能够防止病情里传。
1)第一阶段(风邪郁表)
大部分病人感冒多因风邪犯肺,因为处于秋冬季节多为风寒,初感风寒时,很明显的症状是会打喷嚏,流清鼻涕,少量咳嗽,舌苔淡白不会很红。此时咳声浅,咳声清脆,发病部位在咽喉,绝不会到肺。
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个阶段,觉得没什么大事,就不管了,但其实这个阶段才是最重要的,把握得好,可以预防后续一系列病症。
那此时我们该如何治疗呢?此时风寒之邪在肌表,病情轻浅,《内经》有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感冒初期切记不要使用清热解*类药物。划重点赶紧让身体暖起来,通过出汗的方法,帮助身体排寒邪才是正解!
方法:煮生姜葱白汤,或双手搓热了按摩风池、风府穴,或用电吹风吹大椎穴,用热毛巾擦脸,泡脚…这些都可以帮助身体排寒。这里治疗介绍一个小孩感冒初期的方法,尤其适合不配合吃药或不愿意服药的小孩子。
中药药浴:用桂枝、麻*、艾叶、生姜等辛温发表的中药煮水给小孩子泡澡。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小儿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如成人发达,且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药洗浴时的温热和熏蒸之力,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药物透皮吸收,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现代医学证明中药可以直接抑制、阻断病*繁殖过程,并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并且激发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而发挥抗病*作用。
第二阶段(外寒里热或寒包火)
这个阶段寒邪慢慢往里往下走了,身体本能地开始聚集能量排邪,同时毛孔受寒闭塞,体内开始郁热。出现咳声较深、较沉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有白或*鼻涕及痰,舌质变红,更严重的症状是:扁桃体红肿或有发烧的迹象。此时的咳嗽声会变得沉闷,发病部位在气管,这说明体内正气正在与外邪交战。
在这个阶段,很多妈妈会焦虑,孩子怎么总是咳?心里特着急。想着只要不咳就没事了,于是又赶紧吃了止咳药。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咳嗽,而是外邪,此处划重点,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此时我们应该外散风寒表邪,内清里热。
那该怎么用药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身体的发热情况,由浅入深,选择小柴胡颗粒、麻杏石甘合剂等等。
第三阶段(里热证)
这个阶段外邪长驱直入,对于脏腑娇嫩的孩子来说,外邪会直接侵袭肺脏,产生高热。此时咳嗽声音变急,变重,会咳得很用力,感觉要把肺咳出来。咳声部位很深,在胸腔及肺咳声急、咳声重浊或伴有严重发烧,咽喉肿痛、舌质变得很红,精神差,怎么办?建议立即就医,不要自己乱用药。
这个阶段中医的治疗原则才是清解肺热,化痰止咳。
如果经过第三阶段的治疗后,仍有咳嗽,干咳或者阵咳为主,无痰,这个时候才是使用止咳药的时候。
记住,解决根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寒邪这个根一直停留在身体里,以后孩子会动不动就咳嗽,容易感冒,身体虚弱……
因此在小儿感冒的治疗过程中,当根据阶段用药,如风寒不解可郁而化热,发展成外寒内热,甚至肺炎喘嗽、高热惊厥等病症;如果风邪不除则容易造成久咳不愈。
1
1
1
1
1
策划:医院 *办
供稿:中医科 任元庆
编辑:*丽燕 沈 蒙
审核:吴 桢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