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图片领取课程
如何成为一个名医?我个人觉得应该有两点比较关键:有志向、有阅历。
有志向才有兴趣,肯钻研才能脱颖而出。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方面是说明大夫需要匹配过人的情怀,需要付出;另一方面你要有非一般的个人素养才行,简单地说,你得有当官的水平。
我们就不说有没有处理协调*务的能力
至少得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即有文化。至少也得识文断字,因而俗语有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就是小菜一碟。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你把生命托付在一个文化水平不如你的人身上,是有点担心吧?所以为啥现在学医本科要五年,大医院招聘都是硕士、博士的。即使是忽悠人的、卖假药的,也得包装下头衔,这样才能唬人。
有很多古代大家都是屡试不中,或者官场黑暗,而转行当大夫的。
有阅历一方面是要多学习、多观察,遍访名师,博采众长,不要故步自封。另一方面就是得有经验,《左传》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说,意思就是久病成良医。很多大家,都是家里人有病,或自小体弱多病,“哀民生之多艰”,所以才开始学医的。看了二十年病,就靠一个方,是不是值得注意?
怎么成为名医跟我们有一毛钱关系?
名医水平高,开的方子自然好使,可靠性大嘛!换句话说,如果别人给我们推荐一个方子,我们看看谁创立的,有名有姓这是大家,用它!没名没姓,但是能著书立说文化水平是有的,看个人经历比如救人无数、每用有验,那就值得一试。
古人都知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谁知道靠不靠谱,有家承的不会瞎折腾。我们现在的人医院,要找主任、要找专家,看中医得看白胡子的。不都是一个意思嘛?
别人随便给你推荐,说好使,你就信啊?
在古代你要看谁创制的,相当于用个人名誉进行担保。在现代我们要看有没有广泛使用,治愈率如何,相当于用大家都有效来代替“我亲戚朋友说有用”。
为了鼓励中医发展,国家*策开了个口子,古代名方、验方,可以跳过临床试验,直接制药上市。
所以我们平常给大家推荐的方子也是按这个思路,今天介绍的是止嗽散。
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所制,这个人值得我们花费点时间简单了解下。
他明确的提出了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这之前大家看病都有自己的模式,不是说都瞎治,而是不好交流、不好入门,有点各凭本事的感觉。
这就好像智能手机出来之前,大家生活没有这么便利,随着规模增大,手机价格也降下来了。
因此程钟龄的八纲,使得大家讨论有了一致的前提,使得初学者有了入门方法,毫不夸张的说为中医教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面所说能够体现程钟龄的医学造诣,那么他创立的方子,至少不会太坑,对吧?
根据史料记载当地有个土豪祖坟边种了很多柏树,根系、枝条穿插到程钟龄家祖坟里了,棺椁都要顶出来来了。于是他就去交涉,无果,所以自己就把土豪的树砍了。那大户人家觉得破坏我家祖坟的风水,于是联合当地官员构陷程钟龄,秋后处决。
过程很长,我们也不是故事会,就简单说说。
有个巡抚的母亲病了,遍延名医无效。程钟龄通过一系列操作,搭上了线,结果当然是治好了。后来巡抚之母了解之后,让大官想办法,就让他遁入空门、出家修道。毕竟案子已经判了,要方案那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偷偷放走,那自己也搭进去了。顺带一说,魏晋唐宋时候的庙宇寺观,还真是法外之地,藏污纳垢,有很多犯事之人避祸。
重点来了!大家都没治好,他治好了,用的什么方?前面已经剧透了,是止嗽散!
程钟龄从医三十年,集毕生所学,写了本《医学心悟》,上面这么评价:“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高端在哪,我稍微解释下。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邪气太盛挡不住就病了,毕竟“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我们要祛邪外出,常用汗吐下三法,即通过发汗、呕吐、泄泻的方式让排泄物承载邪气而出。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感冒出汗之后是不是舒服了,吃多了吐出去轻松了,肚子疼拉出去畅快了。又比如物中*先催吐、时间长了就洗胃、再严重就血液透析。
这便是汗吐下攻邪三法,掌握不好就会有变证、坏证,比如发汗太强、汗出不止,那就虚脱;又比如泻下通便,在厕所里蹲一天,最后躺床上起不来,这叫“攻击过当之虞”。
然而我们治病通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思维定式,也就是条件反射。比如呕吐就止吐、腹泻就止泻,那咳嗽自然就止咳。
因为搞不清楚的人会以为,吃完拉肚子、咳嗽、呕吐是吃药吃坏了。
外面进来的邪气,得送瘟神啊,不能跟教育小朋友一样,打骂就完事了。强行压制在体内,反生祸端,这就闭门留寇,意思就是家里养着强调,那不是就等着你睡着了砍你么。
所以在疾病的初期,我们都很明确要祛邪,攻击过当再补就是了,小心点也能降低可能性。而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分不清楚还有没有邪气,如果攻邪容易过当,毕竟病的时间长了,体质也会虚,如果补正就容易敛邪。
是不是很难办?大家再看上面那句评价认识不一样了吧!
那我们就正式介绍下止嗽散,用于风痰咳嗽。
症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药物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这里有个词“微有恶风发热”,恶寒是怕冷、恶风就是怕风,指的是感冒这个阶段。恶寒是症重,恶风表明轻,所以受了风咳嗽有痰可用。这里还加个“微有”,如果在疾病的恢复期,邪气不重,还有点没走干净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经历,感冒好了,仍然咳嗽好长一段时间,按西医的说法叫“感染后咳嗽”,用中医的说法就是“余邪未尽”,尽在“微有”二字。
大家对“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不是又有更深刻的认识了。
紫菀、百部下气化痰,理肺止咳,温润不燥,新久咳嗽都可以用。
桔梗宣肺化痰,白前降气祛痰,一宣一降,恢复肺之气机。
橘红理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利咽止咳。
新久都行、宣降同调、表风里痰俱治,则咳嗽自止,称为“治咳嗽之通用方”。
这个药有中成药,比如急支止咳糖浆就是用的一半的止嗽散,在香港能买到止嗽散冲剂。大家能在药店买到的,最接近的应当就是止咳宁嗽胶囊了。
感冒后咳嗽[1]:治疗6-9天,止嗽散68例治愈43例、好转19例,有效率91.18%;阿莫西林65例治愈26例、好转21例,有效率72.31%。
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2]:止嗽散有效率88.6%,对照组64.7%。
气管插管全麻下甲状腺术后咳嗽34例[3]:止嗽散有效率94.1%,扑尔敏有效率67.6%。且声带麻痹、喉头水肿、切口内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其他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就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68例[J].莫静.中医研究.(08)
[2]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J].陆奎洪,朱杰.陕西中医.(04)
[3]止嗽散治疗气管插管全麻下甲状腺术后咳嗽的临床研究[J].崔国庆,谢文强,谢汝亮.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44)
推荐今天给你推荐一款由岐*中医研发的十六味本草古方养肝茶(岐*护肝茶)。采用16味草本配方制成,药食同源的本草不含任何添加剂,没有副作用。这是在古方基础上升级的配方,经过临床试验,功效和口感俱佳,更适合现代人日常喝。
▼有时间可以仔细看看配方以及功效
养肝护肝配方如下↑↓滚动查看
功效如下
补肝益肾
乌发明目
栀子清热解肝*
鱼腥草
抗菌利尿消炎
砂仁
理气温脾止泻
蒲公英
抗肿瘤的能手
入肝经,胃经
解肝*还可防治糖尿病
莲子
促进新陈代谢
抗血压
抗癌防癌
疏肝理气
降逆止咳
消炎抗菌
菊花
清肝明目
散风清热
金银花
清热解*
枸杞
滋补肝肾
明目养血
葛根
清除体内*素,清洁血液
祛斑,解酒精*素
护肝保肝
茯苓
利水补脾
护肝保胃
淡竹叶
清肝解*
清热明目
大枣
保肝护肝
养血养胃
薄荷
清肝理气
清热抗炎
坚持喝上一个月,因肝火旺引起的色斑、口臭、失眠、掉发会有好转,连很多中医专业人士喝了都说它是“养肝圣品”。
岐*养肝圣品
每一包都是独立包装
原价:元/30小包/1盒
粉丝价:99元/30小包/1盒
产品名称:岐*之古方养肝护肝茶
产品规格:g(5gX30包)
主要成分:
葛根;鱼腥草;甘草;枸杞;栀子;淡竹叶;茯苓;大枣;砂仁;蒲公英;橘皮;金银花;薄荷
保质期限:18个月
贮藏方法:干燥、低温、密封、防异味
▼
长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