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智慧君和朋友闲聊的时候,医院麻醉科的医生给我们讲了个故事。按照医生的话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智慧君忽然觉得,作为一个
故事发生在8月13日晚上。
当晚,这名医生刚和上一班医生交接完准备着物品,电话突然响起来,说急诊室有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曹医生立即拎起插管箱就赶了过去。
没过十分钟电话又响了,还是急诊室。“刚刚插管的患者需要抢救,我们要准备!”接电话的护士说。
挂下电话,作为麻醉科医生,他们都已经对这样的紧急情况习以为常,将全麻所需要的各种药物以及器械用最短的时间准备好了。
不到2分钟,患者就被推来了。怀疑患者是气管断裂,但是现场没有光棒等可视喉镜,曹医生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冒然插管。
患者是一个11岁的小朋友。入室时患者的SpO2(血液饱和度)只有40%左右。缺氧加上创伤部位的出血吸入肺里,患者胸闷窒息感很严重,痛苦地喊着:“我好难受,救救我!”听着这一声声呻吟,医生们也是心急如焚,但摆在他们面前首要的问题是先把气管导管插上。因为不知道孩子体内情况如何,他们需要的是“一次成功”。
选择小一号的气管导管,使用光棒……在几个人协助之下,气管导管一次性置入成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相当于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来,心胸外科的医生抓紧时间上台实施手术。胸腔打开后,里面的情况一目了然:原来是气管隆突靠近右侧支气管的地方断裂。令人头疼的是,这个部位缝合起来并不容易。在医生手术的时候,患者的氧和指数依旧维持不住,断裂的部位在漏气,仅靠呼吸机根本打不起来,于是麻醉科的护士就一直在手动捏呼吸囊。
台上,医生和护士穿针、递线,有序地配合;台下,麻醉医生吸取气管里面的血、手控呼吸、输血输液、时刻
直到这时,他们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才松懈下来,深深的疲惫感与饥饿感一阵阵袭来,原来他们都没来得及吃晚饭。即便这样,大家心里没有丝毫怨言,而是更多的感慨:还好在几个科室的配合下,孩子的性命保住了!
几天之后,再去ICU看望那个孩子,他已经清醒。虽然气管导管还没有拔掉,但他已能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这是医生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看了这个故事,智慧君不由想起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青年医生》
这是一群为医生这个职业而奋斗的年轻医生,该剧展现了青年医生梦想与成长的故事。真诚的年轻一代,用最真诚的心,最火热的情感去直面生命,直面生活,直面未来,维护医生的圣洁和荣誉。
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智慧君看到好多人在各种网上论坛中说,医生有这么忙吗?医生不是很清闲的吗?医院的时候,他们都是往那里一坐,面对患者,简单看看,然后在病历上写下一串看不懂的符号,名曰各种检查,然后就是配药……
但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智慧君不想作太多辩解,至少说,上文的那个故事大家都看到了,医生需要谨慎,医生需要坚持,医生需要忍耐,那么,作为健康的人,有什么理由再去对他们说三道四呢?
7月份,看到朋友圈里有一条消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然后就将这条内容整理了下,如下:感动!一张医生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原来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医生是一个职业,不排除里面会有那么一两个医德不佳的医生,但是,我们相信,更多的医生是可爱可敬的。
他们为了抢下一条鲜活的生命可以一直站着,即使白天已经累得快趴下,但是,一旦接到紧急电话,晚上依然会飞奔而来,哪怕是除夕夜!
觉得不错,请点赞↓↓↓
了解更多详情请点这里进入报料交流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