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校园往事九一小学,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生
TUhjnbcbe - 2020/11/18 16:54:00

一、我是*人的孩子

在影幕上我不曾一次地看过那炮火连天的战争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又是那样雄伟壮观,那种情景永远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听父母讲,我同千千万万个同龄人就出身在那个年代——年元月9日。

当我哇哇落地时,我的父母(均为*人)仍奔驰在疆场上,他们携我转战南北,迎来了全国解放。

我真正记事,是从年开始,那时父母已定居在张家口市察哈尔*分区大院里,我每天见的是穿*装的叔叔阿姨们,吃的是食堂。由于战争刚结束,重建家园的工作也刚刚开始,因此,没有什么家属宿舍。只是在一个楼房的拐角住着,房子不算小,但很黑,又潮湿。白天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便由一个叔叔照顾着(后来才知道是爸爸的警卫员)据说,我很调皮,性格像男孩子一样无拘无束。那日子真是过得快乐极了,一些有趣的嬉戏将是我永久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叫小虎的男孩子玩,感到耳朵挺有意思,便拿了一点水往小虎耳朵里倒,说也奇怪,他是那样的听话,一动不动,后来幸亏他父亲走过来发现,才叫我爸爸将我领走了。也不知道他后来是否得了中耳炎,如果他没忘记的话,也许会骂我的。

还记得有一天,我发现猪缸里有许多西瓜皮,便一跳而进,抓起来就吃,还挺香呢?是我平时吃不上西瓜吗?不是的,就是那样顽皮。

在我们楼房的园内有一个不太大的小房子,里边放着放映机(那时看电影都是放映机)和许多胶卷(有些散落在地上)我便和小虎趴在门缝边,用小木棍塞进小房,将散落的胶卷慢慢拉了出来,卷成长筒真好玩。

更有甚者,我把两岁的妹妹带到马棚里,偷吃马料黑豆(是炒熟的),那才叫好吃呢。喂马的叔叔发现后,才把我和妹妹从马槽里抱了下来,你说有趣没趣。

妹妹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长得很像洋娃娃,从小胆小,很乖、很听话,从不惹事,倒是我常常出点锼主意,连累了她,但她从不向父母告状。记得有一天,我很想吃花生豆,问姥姥要了五分钱,带着妹妹过马路去买,一不小心,妹妹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伤了,就大哭了起来,我说:“嗳,你别哭,姐姐给你买花生豆”,也许撞得不要紧,她便停止了哭声,我们买了花生豆一边吃一边走了回家,这件事直到两位老人去逝都不知道,我妹妹足可以当保密局局长了。

正当我活蹦乱跳、无忧无虑地成长着时,一场大病袭击了我,由于当时医疗技术和条件的所限,将小儿麻痹误诊而打错针,待高烧退后才查清了病因,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给我留下了终身残疾。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双腿全部瘫痪,双下肢失去知觉,于是,我由一个分秒不闲的小姑娘顿时变成了一个卧床不起的小病号。但性格依然活泼,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局,更不知道由于这条腿会给我一生中带来什么样的磨难,痛苦和坎坷,正由于这条腿使我一生中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我只清楚的记得,我父母连同警卫员和家中保姆每天陪我去看病,后我住医院,医院建在离市区较远的东山坡,环境很优美,医院里有不少被我*接受过来的日方医生他们都很喜欢我,每天除了给我服药,烤电外,就陪我在病房玩,有一个日方女医生,她长得漂亮极了,因为我发烧是夏天,她穿着一条深蓝色的连衣裙和高跟鞋,头上戴着船型帽,她很年轻,也许是院长安排的,我由她每天背着去烤电(我住在二楼,烤电室在一楼)其余时间陪我玩儿,她用流利的中国话给我讲了许多许多故事,还教我写字,那些“天”、“地”、“田”等等的汉字都是从她那里学会的,遗憾得很,不知她现在在那里,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我想她不会忘记我,而我也永远怀念她,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我的右腿终于全部康复。从此,我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开始了漫漫的人生旅程……

年春季,爸爸请了半年假,专程到北京去给我治病,当时大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全然不知,反正医院看病按摩,针灸外,就是打闹着让爸爸带我玩,什么到北海公园划船呀,到动物园看动物呀,到颐和园、故宫等地看名胜古迹呀等等,每一次我提出要求爸爸都没有拒绝过,虽然当时我五岁,可爸爸已经三十五岁了,由于战争的缘故,爸妈结婚十一年后才有了个我,当然视如珍宝,每次出门总是抱着我,从无怨言,是那样的温和,这种情感直到我当了母亲才深深体会到,听父母讲,我二岁就能踩着舞曲跳舞,歌又唱得非常好的,(由于父母在参*前都是教员,妈妈还当过音乐老师,自然我也遗传了妈妈的基因)试想一个有舞蹈音乐天才的美丽女儿,一夜间变成了这样,作为父母那种伤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因如此,父母对我自然是百般呵护和略带几分偏爱,使我养成了一种任性和及其要强的个性。

记得,在北京看病时,看见街上有些小朋友脖子上戴着红领巾(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就非要让爸爸买一条,爸爸真是无处可买,只好买了一条大方格手绢给我系在脖子上,还照了一张照片,作为永久留念现在想起来也真有趣,从小就和*治结了缘,那时的我,只要提出什么,爸爸总是百依百顺。

有一次买苹果,我非要好几个,爸爸说“你吃了再买”这就不行了,坐在大马路的地上不走了,爸爸没办法,只好依了我,我才站起来,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呢。可那时候的我的的确确是那样。

由于机构变动,年将察哈尔*分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去北京*区,一部分人去山西*区,原定父亲去北京*区,但由于父亲的再三请求,决定回山西*区,听父母讲,父亲不愿意离开他出生的这片故土。这样,我们全家便由张家口市迁往太原。年,我们来到了山西*区,住在大教场院内,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

大教场和小教场构成了教场巷,这条巷在小东门由汽修厂以南的一条小街内,这里原是清代初年设置的大教场,小教场在北,大教场在南,阎锡山统治时期,大小教场都是晋绥*和警察,官兵的训练场地,日寇占领太原后,除了在大教场训练部队外,还在教场西端修建了别墅似的住宅四幢。室内有花坛,且装修都是日本式的拉门卧室,供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居住,并把该段街命名为工程师街,别墅建筑的南端与自来水公司为邻,在大教场东部,日寇还修建了一座园顶式的大型陵墓,专供安放日*阵亡将士的骨灰之用。解放后,我们把它叫做“*子坟”后*区要在这里修建宿舍时,才把这个“*子坟”去掉,而我们住的十年中“*子坟”仍然存在,调皮的男孩儿包括我的三个弟弟都经常在那里玩,为此,我二弟弟因不小心摔下了山,被树枝挂住,将脖子划破,在医院缝了针,至今脖子上还留下了伤痕。

二、“九一小学”,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到了上学年龄,父母于年把我送到远离省*区宿舍20里的地方,即“九一小学”,从此,我开始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生活。

这座小学是一所干部子弟小学,该校前生为太行行署育才、太岳行署育英干部子弟学校。年10月19日,从文庙太师附小旧址迁入坞城地区,正式命名为“山西省干部子弟学校”。

为了纪念山西省人民*府成立的日子——九月一日,不久被命名为“山西省九一小学”。

█现在的九一小学大门

学校直属省教育厅领导,教师、学生经费均经省教育厅直接分配和管理。当时办学条件优越,居全省首位。当时的裴丽生省长经常在校检查,把我们当成了宝贝,也许这是战后留下的革命后代,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情感。年之前学生的吃住、学习用品全部供给制。年起,干部实行薪金制,学生住校费用改为自费,生活费每人每月16元。教育厅为我们配备了最好的校长,老师、阿姨和一切管理人员。他们都为我们这些孩子辛勤服务,他们倾注在我们身上的心血比*金还宝贵,使我们终身难忘。

我们一律住校,集体生活很规律,生活起居,吃饭活动有专人照顾。每一个学生宿舍都配备一名保育人员,我们每周看电影一至二次。每月理发一次,半月洗澡一次,校内设理发室,澡塘,缝纫组,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受集体生活的锻炼和陶冶,我们互助友爱,集体主义精神很强,活动内容丰富,营养状况很好,衣帽整齐统一,精神振奋,受到附近群众的羡慕和称赞。

“九一小学”占地面积为二百二十亩,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乱滩子,在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绿化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70%,整个校园被笼罩在郁郁葱葱之中。这所学校的面积布局很合理,环境十分优美,有一条宽12米,长米的砖砌环行大路,围绕校园,校园里有田径场,足球场,兰球场,还有樱桃园、苹果园、小树林。春季鲜花满园,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果实累累,真是舒适极了。

█现在的九一小学校园

由于我是一个残疾儿童,老师、阿姨对我倍加关心爱护,那时的我虽然由于残疾失去了某些同龄人能享受的欢乐。比如:跑步、跳高、到野外游戏等等。但我并没有感到孤单,伤心和难过。同学们的友谊、老师的关心,使我感到在集体的温暖,我永远不会忘记栗予生、白旭芳、郭红和、韩风云、赵小霞、李逢叶、陈宝兰等等,这些我最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常常给我欢乐与幸福,我们朝夕相处,这是我一生中最最值得怀念和永远不会忘却的……。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范阿姨(范山兰),每天晚上给我洗脚(因为,我的腿从膝盖到脚都是冰凉的,所以每天必须用热水泡脚)她是那样的慈祥可亲,从不发脾气,我真不知怎样去感谢她,大学毕业至今只在太原市红育红幼儿园见过她一次。年小学同学聚会时,我费了许多周折,但还是没有她的音讯,不能说不是我一生中很大的遗憾。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班主任老师常亚玲,后才得知她是“常家庄园”的后代,是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虽然她当年比所有的在校老师年龄都大,但她对工作的敬业精神都是无人可比的,她的宿舍里经常是灯光通明,她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正因为如此,她带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她的儿子闫小晓和我们是同班同学,她对他则是管教更严,决不允许晓宣欺负任何一个同学,记得有一天,我在操场滚铁环,晓宣不知怎么搞的,也许是我滚的慢,挡了他的路,可也奇怪,那么大的操场,他干吗非要跟在我后面呢?更令人不能原谅的是他竟然张口骂了我一句“拐子”使我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我哭着告诉了常老师,她把晓宣狠狠地凑了一顿,并在班里宣布不准任何男同学欺侮我。大概由于这一原因,整整六年我是最快乐的,一切任我来,谁都不敢欺负我,当然我并不是为所欲为,那时的我,性格非常要强,常常处于一种自卫的状态,这就是残疾儿童的心理,但我还是比较温顺的,不幸的是年,常老师被打成右派。当时,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治,但觉得她不是坏人,当她被赶走时,我们全班同学都哭了,从那时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后听晓宣讲,当平反通知书寄到天津她家时,她已经去逝,带着终身遗憾永远离开人世了。这不能说不是悲剧。

█年,九一小学的学生在训练足球

和晓宣相比另有一个男孩,他使我终身难忘,他叫赵旭虹,他内向腼腆,当我们懂得友情时,就相处很好,不仅说的来还能玩在一起,所谓玩,无非也就是“滑滑梯”、“荡秋千”、“打瓦片”、下课十分钟,“抓抓拐”、“扔扔包包”等等,总之十分开心。星期六回校将各自从家带的小零食互相赠送等等。

记得有一天大概是放寒假,我突然肚疼,走在离校医室不远的地方,就疼得蹲了下来,赵旭虹看见问我,你怎么了,我说好肚疼,他马上跑到校医室叫上大夫,将我扶到医务室,服了一小瓶“十滴水”慢慢才缓了过来,在那个年月“十滴水”就称是好的治肚疼的药了。第二天,我才坐上省*区的接送车回了家。试想,同是同班同学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个是伤害,而另一个是关心,我能怎么想呢?除了对旭虹的感激和依恋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萌发了朦胧的爱意,这虽然幼稚,但却十分真诚可贵,这是一种多么纯洁的爱,直到现在还埋藏在心底。5年后由于他父亲调到北京,我们很少见面,只是在84年“九一小学”校庆时,我们才见了一面,事隔二十年即年7月,我们又在太原见面了,当他手捧着玫瑰花和苏晋生来到我家时,我愣住了,这玫瑰花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是“友谊之花”吗?如果他看见我的自传,定会大吃一惊,更多的是百感交集。而晓宣呢?这位南开大学的硕士高材生,一则也许忘却,二则如没忘记,那一定很尴尬,作为我们班的同学则更加吃惊“哇噻”我们的“会长”原来还有这个秘密。

后来上高小接管我们班的是两位年青的老师,一位叫田桂芳,一位叫成晓园。她们长的都很漂亮,对我们也非常好,田老师经常辅导我唱歌,有时她爱人也一块帮忙,还有我们音乐老师曹更生,对我更是百般关照,每次演出的成功,不可否认有田老师、曹老师付出的大量心血。我真心的很感谢她们,记得成晓园老师扎着两个小辫,她常常被调皮的同学气哭,因无法给我们上课,女同学也跟着哭,可那些男同学还在一边笑,真叫人无奈。

有一个叫高秉营的男孩,有一天他将几条菜花蛇放在同学的铅笔盒里和老师的讲台抽屉里,一上课,台上台下都惊叫起来,这节课没法上了,而我当时被蛇吓的钻进桌子底下,被吓病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这位美丽的女教师,她没有灰心,而是和高秉营交朋友,事事处处关心他,我想有一件事他是不会忘却的。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高秉英突然得了疟疾病(在当时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一夜说胡话,身上一会冷一会热,成老师整整在他床前守了两天两夜,不时地给他扇扇子,用凉毛巾给他敷在头上降温,就这样,等病好后他哭着说:“老师,我再也不捣蛋了”所谓捣蛋,在那个年月里,只是单纯恶作剧,后来由于年龄大,小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是我们班第一个走上社会的。

虽然我本性好动,但先决条件限制了我,可也算幸运,天生一付好嗓子,非常喜欢唱歌,几乎学校里每次排节目都少不了我,我都是以领唱和独唱出现在舞台,也总是博得台下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那时的我,真是幸福极了,每次演出完,还不愿意将脸上的色彩去掉,这种孩子心情真叫美滋滋的。每年过元旦,我们还要专程坐汽车去给省委省*府大院里的领导干部拜年演出。这些领导干部给我们一些小礼物,什么“贺年卡”、“小花手绢”“小铅笔”还有些小糖蛋。正因这样才弥补了我生理上的缺陷,使我生活得很愉快。

█现在的九一小学运动场

更应该提及的是在体育方面,除了由于腿受限制的项目不能参加,除此之处,我都是佼佼者,我玩得好极了,由于吊环离地面较高,我个子矮,手探不上吊环,体育老师张履加和刘贵发很爱护我这种积极性,他们经常轮班抱起我来看着我玩,然后又抱下来,这种师生之情,每当回忆起来都感慨万分。

最高兴的是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由校方找车到迎泽公园、晋祠公园划船,玩耍,我因残疾走不快,小组的同学就陪着我慢慢走。记得有一次,我们船上坐着七个人,二个人划船,三个人坐着,一个人吹笛子,我自然就是独唱了,那悠扬的《让我们荡趣双浆》的歌声,至今还令我回味无穷。那快活劲甭提了,那一阵子我们似乎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那六个可爱的伙伴里,李逢叶(原在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役局工作)、白旭芳(原任广东电白中专教师)、段秀珍(原在山东烟台打捞局工作)、辛改风(后改名为辛兵现在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工作)、韩风云和辛彩琴至今无法联络。每当翻开旧日的合影,划船的情景又出现在我眼前。

█排队放学的孩子们

那时的我,在同龄的女同学中也称是个比较调皮的。有一天,我看见学校的樱桃园里长满了樱桃,红红的真好吃,我便约好旭芳趁下午课外活动偷偷地去樱桃园里,拣了一小手绢,正往教室里走时,突然对面来了校长,这可怎么办?吓坏了我俩,但校长伯伯没有批评我们,很温和地说,你们俩把手放在背后,我也知道你们拿的是什么,是樱桃吧?你们想吃时可以告诉老师,不要自己去树下捡,万一扎上刺就不好了。说也奇怪,自打这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捡过,也许是被校长感动了,这样关心式的批评,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脑中,一直记忆犹新。

还有一次是星期六下午,大喇叭叫我去校门外坐车回家(那时每个星期六下午都由省*区机关派车接送我们)我正和同学跳方格,竟连家都不想回了,第二天(星期日),我无聊的很,就起床把被子晒了(这本来都是阿姨办的),不知怎么搞的,一只大公鸡叼了我的腿,我立刻就摔倒了,起来后又真后悔,不该为了跳格格不回家,反遭公鸡咬,至今还非常怕公鸡。

在小学六年中每次放暑假,都由李叔叔(他是李和平的爸爸,是一位老红*,曾在二万千里长征中担任邓小平同志的马夫)带我们坐车去省*区农场参加劳动,而我呢?又因腿不能劳动。只能帮忙看衣服什么,倒也好,他们把拔下的萝卜、摘好的西瓜等堆放在我身边,我也不客气,用手擦擦萝卜就吃起来。所以,我们养成了很好的劳动习惯。而每次放寒假,我父母都让我带着弟妹捡焦炭、捡木头、捡木爆花等拿回去烧。所以,又养成了我们节约的好习惯,仍然保持到现在……。

小学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无忧无虑中渡过了。有一点辛酸,而更多的是快乐。

山西忆旧之校园往事系列:

校园往事丨学俄语的岁月

校园往事丨太原六中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演出

校园往事丨太原二十一中的点滴记忆

校园往事

太原红旗小学忆记

校园往事

难忘太原十中的男女篮球对抗赛

校园往事

难忘太原四中那三年

校园往事

母校山西师大留给我的精神财富

校园往事

我在太原六中亲历文革

校园往事

忆太原西局一中文科班的老师和学生

校园往事

情系太铁一校:谁是六二班的歌唱家

校园往事

在民办小学、戴帽中学和区办中学求学轶事

校园往事

文革时期山西财经学院的三位奇人

校园往事

“春华秋实”忆太原六中

校园往事

太原十五中67班那些趣事儿

校园往事

忆太原十八中饶瑶琳老师

校园往事

我的中学:山大附中话沧桑,太原五中说巨变

校园往事

爱恨难言话母校——学而优却不予录取

校园往事

忆太原十八中韩望云老师

校园往事

一封耸人听闻的电报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小儿入学记

校园往事

记忆中的晋祠中学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漫忆

校园往事

怀念我的母校——柳巷小学

校园往事

梦回东缉虎营十完小

校园往事

怀念师专

校园往事

我的附中: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校园往事

文革时期我在山大附中的日子

校园往事

我的附中:我的老师

校园往事

我的附中:学农学工学*记

校园往事

我在山大附中足球队坐板凳

校园往事

在学校食堂“帮灶”

校园往事

说学农想起记王老师

校园往事

九一小学的三位音乐老师

校园往事

林彪被误伤38年后,他们在这里拍摄了一张毕业照

校园往事

东社小学新校舍前的毕业照

校园往事

跨越半个世纪的山西大学同窗情

校园往事

五中忆旧——熄灯之后

校园往事

追忆昔日太原十三中师生风采

校园往事

我与母校太原十五中的故事

校园往事

山西粮校纪事

校园往事

59年前,玉米地里的毕业合影

校园往事

半个多世纪前的狄村小学

校园往事

十五中六六届高十一班,弹指一挥五十年

校园往事

太原二中记忆片断

校园往事

情系进山中学

追忆文革中创造多个全国第一的太原第二十中学

校园往事

刘文通:忆阳曲中学

从进山学子聚会老照片看年的迎泽公园

校园往事

七十年代太原三中生活琐记

校园往事

与大南关小学有关的记忆

校园往事

星火二校,我在这里成长

校园往事

我的母校新道街小学

校园往事

文革中的西缉虎营小学,繁华褪去见深情

校园往事

我在太原师范学校的那些日子

家在太原

大关帝庙往事:庙里有个小学校

返老还童心,自然得欢欣——五十年前的市*府幼儿园毕业照

回忆西缉虎营小学的同学和那段美好的时光

五十年前的五一路小学毕业照,那一段完整的往事

回忆我在太原三中上学的日子

新城街小学同学之间的那段缘

我的母校南肖墙小学

往事如烟——太原九一小学住校生活回忆

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家在太原:*牵梦绕的太原九一小学

家在太原: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太原二十中,我的母校

狂热年代的太原十中,未被遗忘的天空

那些年,我们班的女孩和懵懵懂懂的爱情

文革时期的新建路小学,写在毕业试卷上的反动标语

我在五中闹革命

马未都新美园乌龙事件的主角是太原五中校友?

开窍:小记太原五中高92班

年的北固碾,那群躁动的少男少女

五中记忆:分配前的一次探索——日记摘抄

五中记忆:华侨学生印象记

五十年的悲欢离合——老太原二中同学大聚会纪实

工农兵学员,留在山西大学的往事

印象山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园往事九一小学,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