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购房资金从何而来? 投资客成楼市一号主角 据杭州市透明售房数据显示,杭州今年月份成交金额328亿元,其中四五月份为220多亿元,占到近70%。 一些个盘表现出彩。在年度销售榜单上,东方郡今年销量已达1400套,回笼资金超过15亿元;保利东湾卖掉了1132套。此外,红街公寓、海天城、钱塘山水,甚至排在第10位的丽江公寓,成交量也在500套之上。 一些房产公司资金回笼迅速。比如绿城今年的合同加协议金额已超过160亿元;滨江房产超过30亿元;坤和、中海、广宇等公司,也回笼资金迅猛。 杭州楼市近两个月"吸金"速度惊人,这些源源不断涌入的资金,又从何而来? 民间资本大举"杀"回楼市 种种迹象表明,一股看不见但规模巨大的地下民间资本,正在重回楼市。 本周一,九堡楼盘圣奥领寓开盘现场等候区,七八个操着外地口音的购房者围坐在一起,显然,他们是结伴而来。在他们中间展开的是一张非常详尽的杭州楼市全景图,一行人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很显然,领寓并不是他们瞄准的唯一一个楼盘。 凤起路上的新城时代广场,近期签下合同450多套、预定200多套,总销售近700套。知情人士透露,该楼盘现场,也出现不少义乌、温州、台州等地的购房者。这些人一买就是整层,总价都在1000万元以上,并且相当多的客户都是一次性付款,购买力让人咋舌。 不仅外地的民间资本规模宏大,杭州本地的资金实力也不可小觑。在新近推出二期房源的风雅乐府现场,一位杭州本地的购房者带着亲戚朋友,杀过来横扫了七八套房源。这些人都实力雄厚,非边套不选,且都是一次性付款。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购房者自己是开公司的,买了公寓之后,还向销售人员丢下一句话:"过段时间,我再带人过来买排屋。" 事实上,楼市火爆行情下,活跃其中的是越来越多的看不见的资本细流。而在这之前,这些资金曾经在2007年之后的楼市"销声匿迹"。去年一年,少有资本入场。一方面,楼市经历调控,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信贷*策不断收缩,大量企业有资金缺口,这就使得这些民间资本有了很好的去处,当然同时还有高额的回报率。 不过,当今年信贷规模大幅扩大,这些资金的前面就被加上了"闲置"两个字。它们,急需一个新的落脚点。 据北京浙江商会、温州商会的副会长陈俊估计,仅仅温州的民间资本规模,已经达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总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目前还有4800亿元左右还在银行里,等待投资出路。如果加上义乌、台州的民间资金,就是一个规模更庞大的数字。 一位温州投资者告诉,温州人不喜欢存款,何况现在很多人又觉得今后通胀难免,"钱会变得不值钱",所以大量资金都在寻找出路。跟虚无缥缈的股票相比,民间资本更喜欢投资实在的东西,如房地产、矿产等。所以,杭州楼市大量涌入民间资本,就不奇怪了。 刚需仅扮演了散户角色 杭州著名房产评论员陆则非认为,楼市的回暖实质是资本的自我保护。 他说,很多人觉得这轮楼市的回暖主要原因是刚性需求积累的爆发,他个人觉得并非如此,因为真正的刚性需求在任何时刻都起不到如此关键的作用,就如同股市1600点的时候,难道是散户的介入引发了反转?相反,依然是改善性购房这种既自住又带投资意识的需求,才是当下楼市的真正主力。 "我周边有很多朋友,那些目前没买房的在今年月份没有一个人去买房子,只是到了5月份才来询问哪里还有房子买;而很多本身有房子的朋友,倒是在月份买了房子。我相信这不是一种个别现象。"陆则非解释说。 他认为,对于许多刚性需求来说,即使房价回到5000元/平方米,也还是贵的。刚性需求买房的驱动力,是需求的急迫性和市场的火热程度,被逼得没办法,或者市场火得了不得,才会考虑去买的。所以,刚性需求是散户式心理,往往是踏空或高位接盘。 目前,业内已形成相对统一的看法,也就是这轮火爆行情先由刚性需求引发,之后改善型需求和投资型需求进场;购买力强劲的后者,快速成为主力购房群体,他们又以大手笔"扫房"等气势,促动了刚性需求的购买欲望。这类需求,现在可以被称作是火爆行情下"跟风的刚性需求"。 他们,认为杭州房价一点都不贵的温州人 人 物:倪先生 从 业:IT私营企业主 年 龄:30多岁 置业经历:在杭州多次置业 置业目的:纯投资 想起采访倪先生,是无意间听说,他前段时间在杭州的东方红街以比较高的19000元/平方米的单价,抢到了一套房源。另一个原因,他是市场上人们备受关注的温州人。 "投资!"在回答关于买房是为了投资还是自住的问题时,倪先生简明扼要吐出这两个字。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买房?他说,又有空闲资金了。 说是"又",是因为他刚刚把一套良渚文化村的房子脱手,这套房子他2005年买入,收益率达100%。倪先生说,自己是做IT生意的,本来资金周转就比较良性,加上温州人都没有存款的习惯,所以这笔钱还是要拿出来用掉的。那么,投资什么好呢? 自己本身就是做实业的,已经忙不过来了。投资给其他公司,温州有多家家族企业,股权不太清晰,加上宏观环境还不是很好,投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思前想后,倪先生觉得,还是投资房产比较好,不说升值,保值总是肯定的,大不了5年、10年也不卖,宏观经济总会有增长点,房价总还会涨。 刚在房产领域获得收益的喜悦、加上对房地产的良好预期,倪先生毅然下单。 虽然在许多人看来,19000元/平方米的单价似乎有点高了。不过倪先生觉得,要说房产泡沫,那肯定是温州当地多。他说,温州市区的房价多在4万元/平方米以上,温州每一个县城的房价都在1万元/平方米以上,温州人已经看惯了高房价,所以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杭州的房价贵,更多了不少在其他城市大手笔"扫楼"的理由。 温州人下单都很迅速。倪先生也是,他说,上次买的良渚文化村,他只去过四次。一是买房,二是交付,三是还清贷款,四是卖房。买东方红街,也是非常迅速。他说,只要稀缺地段的房子,贵一点都没关系。比如西湖边的房子,无论是4万元、5万元,还是8万元一个平方米,他都敢买。 倪先生周边,已经有不少人到杭州来买房,很多也都是自己办企业的,最近自有资金比较充裕。"我看到过一个朋友的买房账户,里面是7个0,至少有万元吧"。他说,他的妹妹前段时间也买了一套房子,倪先生问是哪里的,她说是"杭州的湖滨阁"。据了解,这个楼盘是目前杭州西湖边屈指可数的住宅之一,价格不菲,达4万元/平方米。 这段时间,倪先生到杭州来买房,走访了不少售楼处,"70%-80%的都是温州人。"他买的东方红街是14楼的,13楼是温州平阳的,12楼是温州瑞安的,他买的那幢楼,至少有一半是温州人买的。 "买房就是击鼓传花,最后一个人最痛苦,中间那些人都是高兴的。"倪先生说,希望自己不是最后一个人,但真的是,也没办法。大不了留给儿子住。每年拥有几千万营业额的倪先生,心态很好。 人群特征: 最近的楼市到处都是外地口音,这些人买房,除了有子女在杭州读书、需买房自住之外,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非常明晰的目的,那就是投资。 他们喜欢在市中心稀缺地段,或是*府接下来的投资重点区域、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新兴区域买房。这些新兴区域包括滨江、九堡、下沙、三墩等周边区域。他们对杭州的规划了如指掌,比如城东新城规划一出,很多人就跑到城东买房。 这些人购房资金比较雄厚。大多拥有公司,身家颇丰,下单都是大手笔,很多人买房以"一整层"计算。喜欢一次性付款,扫楼速度惊人。 购买对象比较广泛。有郊区的超低价盘,也有公认的豪宅项目,最近则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对通账预期比较一致,所以更喜欢投资稀缺性更好、保值增值能力更强的高端物业。
最西头的西流湖站首班车为早上6∶30发车,7∶21到达市体育中心站;末班车晚上9∶30发车,10∶24到达市体育中心站。
今年,省委、省*府决定“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从地级城市向县城延伸,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十二五”的计划任务,使全省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和房屋保暖能力显著提高,建立起管理科学、规范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供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两年来,我一直在尝试,一直想踢积极、开放的足球。意大利其实也有很多技术型球员,像皮尔洛、蒙托利沃、德罗西,所以我要进行改造,结果来看,我们确实做到了,意大利同样可以踢出控球型的比赛。”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承载的人口将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挑战也愈加繁多和复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智慧城市主要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每日经济》此次在新加坡对相关智慧城市参观所获最大感触,新加坡在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实验、试点过程中,让很多技术创新不仅停留在 高大上 的展示上,还尽可能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也就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