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推拿调理鼻炎等手法动图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9.html
北京痤疮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孩子好不容易感冒好了,但是鼻子总是不透气,时不时打喷嚏,严重点还头晕头痛,搞不好是鼻炎!出现这种症状可不能当感冒治疗,那怎么解决呢?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推拿的方法适用于小儿鼻炎!

1.揉山根穴

位置:山根穴位于小儿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上,处于鼻根的低洼处。

手法:按摩时用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按揉两目内毗连线的中点处山根穴约次左右。

作用:掐山根穴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塞不通等。

2.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手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双侧风池穴50次。

作用:有效缓解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的症状.

3.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手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约50-次。

作用:有效缓解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牙痛、感冒、通便止痛的症状。

4.揉太阳穴1-2分钟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手法:用两大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并拢推运该穴24次。

5.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位置:它位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

手法: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作用: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治感冒、咽喉肿病、结膜炎、鼻炎、腮腺炎、腹痛等症。

6.工字搓背

位置:这个手法也可以防治感冒,感冒、咳嗽初期,早晚各一次分推肩胛骨+工字搓背,三四天就可控制病情。

手法:用手掌掌根在孩子的脊柱督脉上上下来回快速擦,以热透为度;横擦小孩的肺俞穴,以热透为度;横擦小孩的肾俞穴,以热透为度。

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次。

②揉外劳宫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涕,咳嗽痰*,舌边尖红,苔薄*。1、清肺经次,清天河水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次,推膻中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次,清心经次,推涌泉次,清天河水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次,清肺经次。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次。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次,推三关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素。

小儿推拿的准备事项

1、按摩时要使用按摩介质。

使用介质后,按摩会顺滑很多,不会磨破宝宝的皮肤,就用家里最常用的不会引起宝宝过敏的介质就好,家里的婴儿润肤油、按摩油、婴儿橄榄油都可以。

2、妈妈要修剪指甲,以免划伤宝宝。要搓热双手。

3、室温要合适。按摩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0到26度。以宝宝不受凉舒适为宜。

4、妈妈心情平和。按摩是一种爱的传递,宝宝需要感受到你的爱。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安心的氛围。无论在家或者旅途中,妈妈的按摩往往是最好的安慰。尤其宝宝生病时,妈妈怕自己按摩不好,医院,这时宝宝免疫力差,容易交叉感染从而使病情加重。医院的环境也会容易因不适应而哭闹。

2、按摩时不宜过饱或者饥饿。哺乳时和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不做推拿,清晨起床按摩是可以的。

3、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如果是日常的保健按摩,10-20分钟就足够了。可以早上和晚上会更加轻松。宝宝生病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4、不要强迫宝宝。按摩是爱的传递,不要让宝宝排斥,宝宝生病时不舒服可能会不配合,妈妈尽量多一点的耐心,可以边说故事,看书,玩玩具边按摩,可把按摩当成和宝宝互动的小游戏。

5、宝宝高烧时除了退烧手法的推拿,不做其他保健推拿。

6、宝宝皮肤破损、感染、过敏的部位不做按摩。

7、按摩一般先仰卧位再俯卧位。

8、手法宜轻不宜重,小儿推拿要求手法均匀,力度柔和,平稳深透。

〖脏腑调理12节〗〖五行16节〗〖舌诊,手诊,面诊,60节〗〖五运六气26节〗〖辟谷17节〗〖小儿推拿20节〗〖三焦调理10节〗〖十二经络12节〗〖耳针21节〗〖三伏灸12节〗〖导引+五禽戏24节〗〖妇科病调理20节〗〖伤寒论13节〗〖祝由术20节〗〖修海底轮20节〗〖灵龟八法20节〗〖针灸入门手法视频5节〗〖产后康复20节】〖艾灸指导】识别下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