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412/8839621.html佛教说人生是苦,因为人的脸就是汉语的一个“苦”字:
你看:两条眉毛是草字头,两只眼睛加鼻子是个十字,和嘴连在一起是个“古”字,草字头加古字,一个标准的“苦”字,说明人的一生与苦想伴。仔细想来“苦”字很有意思,草字头三画,两短一长。两短代表生后和死前的苦是短暂的,中间的一横说明人生是漫长的。“十”字意味着任何事情没有十全十美,吃再大的苦要摆正心态。“口”字在下面,因为酸、舔、苦、辣都要通过嘴来吃。一张脸代表着人的全部表情,一个“苦”字包含了人的一生,看起来在东扯葫芦西扯瓢,但有它的道理所在,不信请看佛教是怎么说的。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苦”用佛教的话说是“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世间有多少苦,凡夫的心,苦是痛苦的,快乐也是痛苦的,不苦不乐也是痛苦的,这叫三苦。苦也是痛苦的,叫苦苦。比如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感到很伤心很难过,这都是痛苦。世间的苦,忧悲苦恼,苦苦。坏苦呢?就是快乐。快乐是什么呀?就是世间的快乐会成为痛苦。
所以你看看我们的生活当中快乐是坏苦,痛苦是苦苦,不快乐不痛苦的感觉又是行苦,这叫三苦。这三苦就概括了人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因为我们人在这三苦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般若智慧去观照。
佛告诉我们说,世间无论是善、是恶、是痛苦、是快乐,它都是一种有苦之乐。世间的快乐,你所要追求的,你只要落入根、尘、识、现实的人生,现实的生命,现实的世界里面,一切追求,一切快乐,它的本质都是痛苦。本质上都是痛苦,这个世界,我早上讲过了,就是一个苦,没有一点是属于快乐的,就是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它本质上属于快乐的。诸位能不能感受到这一点,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行为都是痛苦的呢?就是一点快乐都没有。我说一点快乐都没有,是指本质上,本质上没有一点快乐,表面上有一点快乐。所以佛讲三苦:苦苦、行苦、坏苦。苦固然是苦,生灭无常变化,一切快乐都会变为痛苦。快乐本身会失去,叫坏苦。所以生命在这个世界当中,它的本质是苦的。
所以我们的世间首先谈三苦。一个是“苦苦”,得到这个肉身,本身这种病菌啦,不干净啦,四大不调啊,就已经是苦,如果再加上天灾人祸——又有各种意外的灾难加上来,这就是苦苦——苦上加苦。这个苦的特点就是逼恼身心,使身心不得自在:你不得不去承受,你也逃脱不了。那得到了一点快乐、所谓的福——福是幸福,侥幸得到一点福,但是它马上会变化。这就是“坏苦”,它不长久。然后他有时感知到不苦不乐的情况,又是生命深层的行苦:他念头的迁移——生、住、异、灭。这种迁流像激流水一样的——“行苦”,也是我们生命本具的。那么由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能够衍生为八苦、一百零八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苦。
娑婆世界的苦种类很多,从现象上归纳,佛陀归纳为八种,所谓八苦:
第一是: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我们出生投胎这个过程就苦。我们为什么会生到这么一个欲界的这么一个地球上?是由于我们有一念的贪爱的这样的神识,然后看到跟自己有缘的父母在交合的时候你就一下子就投过来了。投过来了他首先就有一种淫欲心,他投过来自己不会觉得是小孩和父母的关系。如果对男性的男根感兴趣,他就排斥他的母亲,自己去扮演一个女性的角色去享受那样的一个欲望的快乐,这样他就会变成一个女婴,女人的身份;如果对女性女根感兴趣,他就会贪爱,他就会自然排斥他的父亲,以男性自居享受他的快乐,他就变成一个男孩;他是这样过来的。佛陀在几千年的典籍当是这样的描述,而以后上个世纪有个心理学家弗洛依德,他也在用一些他的催眠上的一些深层心理讨论,也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是每个人都有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有一个古希腊的话说就是“俄狄普斯”情结。俄狄普斯就是古希腊的一个悲剧人物,是杀父娶母的典型;杀死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为妻;尽管在现象上从世间偷道德上,是个大逆不道的这样的罪行。弗洛依德他很冷峻的表述,每个人的深层心理当中都有俄狄普斯的这样的一个情结,都有杀父娶母的这种冲动,来自于最初投生的那一念。
由于这样他在母体当中怀胎坐胎十个月,胎里面就像地狱一样,就叫胎狱。生命从他的第一个七天,受精卵怎么慢慢变大变大,母亲喝碗热水他就像油锅一样的;喝杯冷水就像冰寒地狱一样;坐下去一压下去就像高山一样;然后出生是倒悬,头朝下倒悬出来的;经过非常狭小的产道那种苦,皮肤那种被风一吹就像刀割一样。所以为什么每个小孩一出生他就哭啊!苦啊苦啊苦啊!没有哪个小孩笑眯眯地出来。但是他就是忘了这个过程,幸好有遗忘机制,要不人都没有办法活了,遗忘了,这是生。
第二是: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前三年离不开母亲,自己生活不能料理;然后到了青少年,他的欲望就出来了。欲望出来了他要寻找异性,要建立家庭,要事业成功,无非是为他的欲望服务;然后这样拼搏事业。拼搏事业到了老年了就新陈代谢衰弱了,就要抵抗疾病的困扰了,什么都不行了,衰老是必然的。
第三是: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大不调:发烧就像火烧地狱、发冷就像寒冰地狱;有时候真的生起病来了,那种业障现前了真是很苦。但是现在所谓的医学在掩盖这些东西,病痛了不行了怎么办?给你打镇定剂:就是打*素嘛!吗啡,麻醉你。医院若干次,插这个管子插那个管子,让你这个全部麻痹掉。身体上好像没有什么痛感,实际上神识完全颠倒了,那对他在轮回当中,选择道路那就是太可怕了。
第四是: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所以为什么到死亡的时候,我们佛教要讲临终助念,我们不需要那些吗啡镇定剂。我们要把生命死亡的过程,病苦的过程让它坦露出来,不能用所谓的医学把这些生命的痛苦掩盖起来。死亡的时候真的是四大分离,他有贪生怕死的本能,他不想离开这个世间;如果他有点财产,妻儿子女比较孝顺,你看他的死就更痛苦了,临终的时候有时就说:“我不想死啊,我爬都要爬回来啊。”然而所谓的子女的孝,好像哪怕花几千几万几十万,也是要保持他哪怕一分钟的生命。这个死,死的多么无奈啊!也非常痛苦啊!叫生龟脱壳的比喻:一个乌龟生生的把它的厚厚的壳拔下来,痛苦,这是真的。
第五是: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我们人都有感情,有感情就会有爱情,这个爱有父母和子女的爱、有夫妻的爱、有朋友的爱、种种的爱;但是常常会有别离的:打仗、战争的别离,天灾人祸的别离。这次四川地震,有很多房屋一下子塌陷下来,都是钢筋水泥板块。那个父母看到子女压在下面,他都看着救也救不了动不了,所以就活活地看着他的子女被压死。爱别离啊!我们的慈善护生会,也是第一时间到了汶川,我们志愿者回来就说,他就看到一个小女孩小学生,被压在那个大的钢筋板块下。那个小孩还没有断气,一看到他就说:“叔叔救我啊,救我啊。”但是我们这个志愿者就没有办法,救不了啊!它不是砖块搬也没有办法搬;非要起重机是弄不了的。我们的志愿者也没有办法,只能给她几块巧克力,教她你就念阿弥陀佛吧!帮她念几句阿弥陀佛,他也只能走,救不了,。
第六是: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生气啊!为什么?我们想想今生以来,曾经讲过多少人的坏话,曾经得罪过多少人,我们已经造了这个因,今生已经造了这么多恶因,宿世造的更多恶因。这些冤家对头见面的时候,你可不要埋怨人家了,冤家碰面一定相互争的,最不想看到的人就天天要见面。那你欠了人家钱,原来诽谤过人家,甚至欠了人家的命,甚至感情上欠上感情债,这些东西他肯定要来讨还。那要讨还怎么办呢?一定要跟你有一个亲密的关系,或者是做你的父母、子女、夫妻、上级关系、邻居关系,他一定跟你碰到一起才能讨还这个债务的;不可能说你在中国他生到非洲去了,那碰不到一起就讨不了这个债务,所以冤家对头碰面做还债想。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苦的,无缘无故被人家骂、无缘无故被人家打、无缘无故被人家抢、无缘无故被人家栽赃,这些事情碰到怎么办?这都是怨憎会。甚至冤家对头作为夫妻,那就是家庭战争持续一辈子了。有个人说他那个妻子常常打他往死里打,所以他跟妻子睡在一起,都要准备好一根棍子随时保护自己,天天晚上都这样过,这都是。你说离婚还离不了,随时在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来过所谓的家庭生活,众生的业力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说你都怕这个你的妻子把你都往死里打怎么不离婚呢?一谈到离婚又很难离,就这么痛苦,就这么仍然不离。
第七是: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每个人都有欲望,他总有求不到的那个临界点,求不到他就会苦。
第八是: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意思,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就被这个色受想行识身心的虚幻的境界,给它覆盖住了。这个五蕴它就烦恼,以至烦恼就冲动,他的行为就造业;就像火在内心燃烧,没有一刻的停止。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的时候,这种五蕴之苦就越来越厉害:大家欲望都很大、大家都有攀比之心、大家都要追求成功、他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平淡一点,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福报,他不考虑这个。别人买奔驰车为什么我不能买?别人弄了个别墅我也得有,他要得到这个欲望,但是又没有这个福报,所以一天到晚处心积虑要想这些,到了晚上就睡不着了,就失眠了。失眠也是很痛苦的,一把一把的吃药,就形成药物依赖。
现在中国人的失眠率已经占到三分之一了,为什么这么失眠?来得太厉害了;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追求成功,没有几个人安于平淡的。那么炽盛到极点他就容易自杀,容易得种种精神上的疾病、忧郁症;所以现在这是中国一个重大的问题。所以五蕴炽盛是八苦当中的因,前面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是他所遭的果报.。所以娑婆世界的苦,苦海无边;如果要算起来那比恒河沙还多,只是概略的用这八种来概述、来含摄。这八苦是生命与生俱来本体上的苦:不是说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不是的,是普遍的。当我们在这个八苦煎熬当中,我们能够意识到,才说明我们心智还没有麻木到极点,还有点智慧。在这个八苦浑然不觉,还活得很滋润、还觉得很幸福,那就说明太麻木了。
注:人生有无量苦,用八苦来总概括。
《五王经》云:佛为五王说法。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何谓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恩爱别苦。六所求不得苦。七怨憎会苦。八忧悲苦。是为八苦也。
何为生苦。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处。普受中阴之形。至其三七日中。父母和合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苏。四七日如肉抟。五七日五疱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开张。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冷切身。母饱之时迫仄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月欲生之时。头向产门剧如两石峡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呼。此是苦不。诸人咸言。此是大苦。
何谓老苦。谓父母养育至年长大。自用强健担轻负重。不自裁量。寒热失度。年老头白齿落。目视昏矇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疼痛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神识转减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洟。坐起须人。此是苦不。答曰大苦。
何谓病苦。人有四大和合而成。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唇焦筋断鼻揥。目不见色耳不闻音。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六亲在侧昼夜看视。初不休息。肴膳美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死苦。人死之时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神不安。欲死之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白汗流出两手摸空。室家内外在其左右。忧悲洟泣痛彻骨髓。不能自胜。死者去之。风游气绝。火灭身冷。风先火次。*灵去矣。身体侹直无所复知。旬月之间肉坏血流。膖胀烂臭甚不可近。弃之旷野众鸟啖食。肉尽骨干髑髅异处。比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恩爱别苦。谓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妇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肉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所求不得苦。家内钱财散用追求。大官吏民望得富贵。勤苦求之不止会遇得之。而作边境令长。未经几时贪取民物。为人告言。一朝有事槛车载去。欲杀之时忧苦无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怨憎会苦。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争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地。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畏相见。会遇陜道相逢张弓竖箭两刃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无量。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忧悲苦恼苦。谓人生在世。长命者乃至百岁。短命者胞胎伤堕。长命之者与其百岁。夜消其半余年五十在。其酒醉疾病不知作人。减少五岁。小时愚痴。至年十五未知礼义。年过八十老钝无智。耳聋目冥无有法则。复减二十年。已九十年过。余有十岁之中。多诸忧愁。天下欲乱时亦愁。天下旱时亦愁。天下大水亦愁。天下霜亦愁。天下不熟亦愁。室家内外多诸病痛亦愁。持家财物治生恐失亦愁。官家百调未输亦愁。家人遭官闭系牢狱未知出期亦愁。兄弟远行未归亦愁。居家穷寒无有衣食亦愁。比舍村落有事亦愁。社稷不辨亦愁。室家死亡无有财物殡葬亦愁。至春种作无有牛犁亦愁。如是种种忧悲无有乐时。至其节日共相集聚应当欢乐。方共悲啼相向。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近期回顾
《善女人往生传》文白对照——往生集丨徐氏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人生昙花一现
七情六欲
这个人重不重要
佛教怎么对待坏人?
冬天必吃的十大素食(图)
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对现世惊人的预言如今展现得淋漓尽致
父母去世,房子不用争了,新规已出台,年起统统“这样处理”(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