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就是吓大的
▲曾骞
万密斋治一小儿,二岁,常利下绿水,形瘦如*。医作病疳治之不效。万曰∶此非疳也,乃胎气所害,名曰鬾病者是也。凡人家小儿,勿与怀孕妇人抱之,如胎禀强者则无碍,怯弱者犯之即成继病,如客忤之类。治之,但补其脾胃,待彼儿生,自然安矣。肥儿丸主之。钱氏肥儿丸∶*连、神曲、木香、槟榔、肉蔻、使君子、麦芽,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巢氏云∶小儿被鬾病者,妇人怀胎孕,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嫉妒小儿,致令此病。其状微微下利,寒热往来,毫毛发及情思不悦也。《千金》论鬾病者,小儿*也。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继有胎妊,令儿渐渐羸瘦骨立,毛发稀*不长,时作壮热,大便不匀,乃鬾病也,又曰继病,法当用紫霜丸下鬾,以乳益散补之,(紫霜丸∶代赭,醋七次、赤石脂各一两,杏仁五十枚,巴豆去皮油三十枚,蒸饼为丸,如粟米大。一岁五丸,百日内三丸,乳汁调下。)令小儿断乳即安。消乳丸、异功散亦妙剂也。其或他妇人有妊,而抱他人婴孩者,亦有此症,同此治法。有热者,龙胆汤。
出《续名医类案》。钱塘名医魏玉璜。
这两案论,其他医籍也有。书有名,都辑录,所以按此籍所出版本。尤其第二案,《千金方》客忤篇很详。所谓客忤,指小幼儿神气未定,受到异物触惊,而气乱生病。
不轻易让外家孕妇抱自家婴儿,是中国千百年来的常识与礼俗。否则容易走胎。只是现代人多视为敝履。反正被打倒和丢掉的太多,也不止这件。
走胎,轻的晚上哭闹不止,逐渐常出汗,头发发*(有的往一个方向铲竖),容易发烧,反吐,大小便无规律,拉稀、便溏,抽搐剔动。走胎越久,得不到改善,会出现发育迟滞,无精打采。甚至似疳疾,被误诊。有的虽走胎,但自我恢复能力强,在自体濡养与六气的帮助下,也有自愈。走胎严重的,小孩莫名其妙就没了。像这种医案,古书里太多。现代生活里也多,只是知道的人逐渐少,即便发生,也辨识不出。
我姐姐西医,不熟中医理论。早年留学、结婚生子皆在日本。甥女周岁大时,她急电,小孩不吃不喝,烦躁不安。已两天。我一再要她确认是否生病,她说好歹也是医生,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也无关于被子太重,衣服太紧。大便也好。只是发现心跳加快。她虽学十几年西医,但在乡间长大,骨子里有所保留民俗意识,觉得小孩碰到什么了。
我说,你带着她接触什么人?
她说,两天前下午遇到怀孕的同事,对方见小孩子可爱,抱手里很久,回来晚上不对劲。
我说,那按规矩办。心里还暗自鄙视,出了国把很多常识忘光。
由于她不熟中医套路,摸小孩的小天心手感不对摸不出究竟。她问能不能用六爻测,我说算了,这种事情不必要用卦,还是客观检查为主。嘱咐直接拜床婆帮助小孩。当时连香炉也无,问有没关系。我说切块萝卜插香吧,急事因地制宜。再用小儿贴身衣合盏米,拜了床婆定惊后放床头两日,煮粥水令孩舔。这顿操作,纯粹姑且一用。我觉得她不一定会弄,可能失败。
远程直接操作可以吗?武侠和玄幻看多了吧。原理是可以,但现实上,真那么做,不必要。本来小孩父母可以办的事,逾越这一层,本身就是有点过头。
所以,补充告诉她,重要的是,多轻轻地摸小朋友的手掌和额头,告诉她,父母就在身边。因为父母就是她的护身,给予安定的源泉。
这一点最重要。其他操作也许因为不会弄,失败,只要有这一条,大概可以安抚受惊小孩。毕竟事发时间不长。症状也轻。
第二天好了。这反印证她原本心中推测。于是不解,问,为何平时看有些孕妇抱别人小孩没事。原理简单,胎禀强弱决定是否出状况。弱的,容易遇上。甥女体质并不好,我姐因为留学期间打工太多,操劳过度,也弱。母血不足,姐夫是痰湿体质,父精浊。小孩本身禀赋差些。
后来又发生过一次,情况有别,是因隔壁争吵,小孩受惊,也出现类似症状,我姐有了经验,迅速处理。
其他孕妇抱,以及受惊,这类就叫客忤。
《千金方》写及,客忤第四:
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
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其乳母遇醉或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
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
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能惊小儿至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
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未必皆是中客及鬾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后下之耳。
够详细。且强调,要分辨清楚,四季冷暖交替,小孩不注意养育方式容易病。把客忤与正常生病从医理上辨别清楚。
思路更简单些看,《千金方》中关于客忤可总结为,保护小孩不受扰乱,从小事做起。低调养。同时要注意卫生:“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又:“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也不至于衣裹中有头发就出问题,我理解为主要强调卫生干净。而白衣青带,青衣白带这种撞色搭配,会中忤,是出于法象角度,白为金青为木,属自克能量冲突,不利小儿脏腑。我的理解呢,要与时俱进,不要奇装打扮孩子,由于尚为长足,娇嫩,有形骚乱与无形邪气,都可能对小儿心神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心神受惊影响到*;因动乱气,风痰相搏,脾胃失健,影响到魄。
至于篇中其他注意事项,大都和惊吓有关。
现代人在孩子满月时,兜着孩子迎接大堆宾客的做法,有点不明智。包括月子期间过多探望,对小孩也不利。明面上看,好像没什么,可是小孩子各种抗拒的信息,有没有留意?成人总是习惯于明显的语言与动作,小孩是另一套表达,比如啼哭,比如不安,比如眼神,比如有时出现瑟瑟抖动,甚至发烧。
打个比方讲,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是从另一个地方来到陌生空间,就像一个成年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下车,陌生人围上来摸你耳朵,亲你鼻子,扯你脸,在你耳边聒噪,舒服吗?身体和心理素质差的,直接恐慌生病。
年轻男女双方第一次去对方父母家,谁还不是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对待小孩用这个思路想想。
一个小孩生在某一户,本身就是投奔这家人来,总是希望得到相关保护。就像一个大人,投奔了谁,不指望着能照顾一下吗。
可很多小孩,从小就是被吓大的。只是大人把孩子吓了还不知道。
吓得出问题,发烧就输液,用抗生素,体质搞得寒凉,脾胃很败坏,从小火功受损,没几岁眼睛就近视。弓腰哈背。
对很多古书中的道理,在于从一个恰当的视角出发,挖掘背后的道理,结合现实,用以丰富经验与见识。开篇所引万密斋案,即明时医圣万全,治疗被孕妇抱过的小孩生病,据证,用了肥儿丸。
钱氏肥儿丸∶*连、神曲、木香、槟榔、肉蔻、使君子、麦芽,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基本就是有积开积,有虫杀虫的思路。还是生机为重。属于正治。
回想起一例外嫁潮汕的本乡,其子五岁,脑后原是一块小秃发,渐增至两三块,医院以梅花针散刺两次无效。后因回乡,携子顺道看诊,发现小孩神情呆滞,恍惚,脾胃化纳瘀滞,大便常难下,舌上腻厚。细致沟通,了解到一次跌仆受惊后,小孩渐弱。与前判若两人。
当时用了符定惊,耳后发现暴突红线,点掉。再先通腑实满。后调益中脾,以柴胡、当归、陈皮、生姜、枣、术、茯苓、*参、甘草,十四剂后头发渐长。至二十一帖时,基本新生细毛覆盖秃处。后愈。
再看篇中第二案,多了一种继病,也叫鬾病。“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继有胎妊,令儿渐渐羸瘦骨立,毛发稀*不长,时作壮热,大便不匀,乃鬾病也,又曰继病……”
不是说这样生病,就统称继病。这样的状况,只是继病一种。其实就是营养不良症。
前一胎生下的小孩还不怎么会走,母亲又怀孕,自然影响小孩哺乳,由于母体负担过大,给小孩乳汁不足或质量不良,幼儿体质自然下降,造成“令儿渐渐羸瘦骨立,毛发稀*不长,时作壮热,大便不匀……”奶孩子,会刺激子宫收缩,同时也对腹中新胎不利。所以继病,还有个名称,鬾乳。鬾是小儿*之意,用在病名中,更是形容奶差。
古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母乳替代品和辅食。现在人断奶时间早。以前奶孩子到周半甚至两岁都有。别说古代,小时我就见过不少孩子快两岁、三岁还在吃奶。有钱人家找奶娘,才可以一个接一个生,穷人家若这般,生的小孩容易体格差。达官显贵,找奶娘,有时为保证奶水质量,干脆把奶母家的孩子杀了,以便母体的奶水充分。很多悲剧。
《千金方》基本是在表达优生优育之道。根本不主张密集生孕。
现在想生二胎的,不妨参考。综合身体条件,掌握时机,适宜再动,别为难自己,也别为难孩子。
至于案中提到用紫霜丸下鬾,以乳益散补之,同时令孩子断奶。实际中,不必拘泥,当按证治。针对母体和小儿具体治。诸药皆可能有涉及。篇中提及药物组方,并非钤统诸证,当医案演示看便好。所以篇中还有龙胆汤这种据热证演示,及消乳丸、异功散的他证演示。
另一重点,又回到议题:“其或他妇人有妊,而抱他人婴孩者,亦有此症,同此治法。”
还是强调,不乱让别的孕妇抱自己小孩。体质强就没事,弱,说不定白受痛苦一场。有时发现吗,有的小孩看见孕妇就会哭。那就赶紧回避。我知道一种急解法,用于实在情急,比如走在路上撞见,对方又不清楚规矩,愣是把孩子抱起,怎么解?巧妙一点,让对方孕妇把孩子在手上,左右来回幅度稍微大些地晃动,柔摆几下,一定要轻,不能颠来荡去,又把小孩吓了,再讨个吉利话,大概那种孩子健康无病好养的口禅。有时可以解掉这种冲撞。但如果冲撞得凶,未必。
孩子弱,对方太强,就走胎了。回到家赶紧泼碗水饭。水饭的做法:小碗里生水和开水各半,量看着放,合起来小半碗水。再抓生米一把,熟饭一撮,放水碗里,待用。用蛋包银滚小孩额头以及后颈项,和腋下。随后取出银子,将此蛋放在水饭碗里,出门,找个十字路口的偏僻处,把碗倒扣,同时将碗用硬物打碎,在上面画个“十”,办完,回头就走,切忌回头。
有时就解了撞。
蛋包银的做法很简单。真鸡蛋一枚(人造蛋无用),入水煮熟,不加任何,剥壳,放入真银(最好不要那种杂质混沌的工业银),混与鸡蛋一起,布裹。趁热用。
走胎,不光有走人胎,更有走动物胎。如果是走动物胎,比如牛胎、狗胎、猪胎,那就得真正专门方法来处理。世间不光小儿走胎,老人也会走胎,因为弱的缘故。
《红楼梦》就写过关于这些事。回:“前日母亲往西府去,回来是穿着园子里走过来的,一到了家就身上发烧,别是撞客着了吧。”这还是关于老人的,道理同。弱的,容易中客忤。
小儿,由于形肉之体未全,魄者不足,三元之气不定,容易被扰,其神易被窜走。人之藏气受伤而神*失守。真正走了胎,中客忤比较明显时,除之前已提到过的常规症状外,看两耳后,翻过来,有两条异常的络线,向耳廓边缘横出。越是暴突,越是颜色浓重或发亮的,越说明走胎严重。
燃灯芯草,火头点啄此线。
有的光点断这条线还不行,需找人作彩线缚手脚术解。凡是走胎的,治疗后七天内尽量不能再受复伤,再复,尤其麻烦。七天内,也不能让小孩吃鱼虾类。
真的是走胎、客忤,中医思路会好很多。有外治,内治。正谱典籍与民间各地都留有种种妙法。弥足宝贵。本篇所涉,不及十之一。万一父母家人不懂,见小孩不良,又是验血抽检,又是微量元素筛查,表面弄一轮,本就惊中的幼儿更为人祸累叠。
祸福无门,都是自招,别乱带孩子到处浪,也别让他人带孩子乱浪。
老人呢,有的气血虚衰,昏沉散沮,再过着日以思斗的詹詹人生时,便是多能感此。用中医史上,艾灸狂人窦材的话讲:邪祟乌能着人,人自着之耳。
△▲
曾骞,散人。
蘋果用戶打賞碼
曾骞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