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夏bull吴忠家校共育孩子优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用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1021/4276363.html

主讲

韩文华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

编辑

朱万刚

导读

人生路上,父母只能陪伴孩子走一程,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教会他生存的技能,树立他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乐观的心态。

引言

今天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大了,人们都惊奇地感受着智能家居带来的轻松与快乐,一起享受着外卖和购物的便利快捷。

因此,人们大呼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人类已经可以从繁重的家务活中解放出来,只需要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

于是,很多父母把对孩子的教育重点放在了学习和考试成绩方面,而忽视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几乎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导致很多孩子从小不会做家务,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父母依赖性太大,甚至很多人长大成人还依靠父母照顾,成为了一个个无法断奶的“巨婴”。

01

反面案例

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他母亲是家庭主妇。

从他上小学直到现在上高一,他妈妈负责他的一日三餐和接送上下学,包办代替他生活上的很多事情,比如:洗袜子衣服、剪手脚指甲、整理书包和房间等。

他自从考上高中,整天不想着学习,感觉自己中考顺利过关,终于可以放松了。上课、放学总是偷偷玩手机、打游戏,不认真完成作业,和初中的一位女同学交往密切,经常顶撞他母亲,嫌他母亲管得太多,没有自由。

总以他父亲常年不在家为理由,认为他父亲没有关心过他,不和他父亲说话。

前段时间,他母亲找到我后,痛哭流涕,说这个孩子从幼儿园到现在她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一直接送到考上高中。

家里为他上学准备了自行车、电动车、公交卡,孩子说冬天天太冷,公交车时间赶不上,天天打出租车,天天问她要钱。最近不让他拿手机到学校,他在家里和她大吵大闹,用不上学来要挟她。最后他还是拿着手机去了学校,这两天*气不和她说话,不吃她做的饭,只在他自己屋里吃泡面。

她说她都快要疯掉了,短短几个月,她儿子怎么变得她都不敢想象、不敢接受了。

正面案例

我的一位同事前段时间喜获二胎,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忙得是不亦乐乎。

他家上二年级的大宝特别懂事,经常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整理学习用品和玩具、收拾屋子、热牛奶、择菜等。学习之余,还非常关心弟弟,总是问长问短。

同事感觉有了二宝之后,大宝也变得比以前更懂事,更体贴父母了。

有一次,我问他,他家大宝乐意干家务活吗?是不是他这位父亲严格要求的结果?他说,他儿子2岁多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人做家务。

刚开始是模仿他干活:擦桌子、擦地、倒垃圾。后来,大一点就帮他妈妈剥蒜、择菜、整理玩具。

现在,在超市买完东西,主动帮忙拿取,在家里,帮他妈妈逗领二宝,他感觉儿子已经成了他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案例点评

适当安排孩子做家务十分有意义。

父母安排孩子分担家务活,就是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归属感,让孩子在家庭中收获价值感。

生活中,家庭成员主动承担部分家务活,共同为家庭服务,大家自然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这样做有利于家人之间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爱与被爱的影响和传递,营造祥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在这样充满爱与责任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然会懂得如何接受爱,如何表达爱,如何传递爱,如何友善的与人交流沟通,他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责任心更大,对社会贡献也会更多。

如果父母包办代替太多,实际上是剪掉了孩子展翅高飞的翅膀,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和潜能,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让孩子做家务,正是通过动作培养思维的一种方式。

家务活一般都比较琐碎、繁杂、重复,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不怕麻烦的态度,锻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离开父母后,独立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更为复杂的问题。

同时,经常做家务的孩子,知道做家务并不轻松而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会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更容易感知父母的辛苦,更懂得感恩家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学会付出,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02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做家务呢?

利用孩子模仿的天性,父母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模仿能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他今后适应社会的基础。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行为和对待事情的态度,尤其是对待家务活上,父母亲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避免抱怨家务活的繁琐和无聊,避免做家务时相互指责。

家人做家务活可以有分工,更应该有合作,给孩子营造快乐、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比如:宝宝想要模仿爸爸扫地拖地,爸爸不妨把扫地拖地当成一种游戏,和宝宝一起做这些事情,甚至一边做一边唱歌,宝宝不仅会模仿你做事,而且也会模仿你用同样开心的态度做这件事。

年幼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模仿。如果家长能抓住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二一

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

父母在教孩子做家务的时候,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因为这些事情,孩子是第一次尝试,难免做不好。

孩子虽然热心参与家务,但一开始肯定是“捣蛋添乱”,嘻嘻哈哈,越帮越忙。比如:择菜时,把好叶子扔掉了;洗菜时,控制不好水龙头,溅得到处都是水;拖地时,撒的到处是水,边边角角也照顾不到;盛饭洒了一桌、洗碗时磕磕碰碰等等。家长一定要容忍刚开始的这些混乱,并将每件事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示范给孩子,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

同时,父母要清楚孩子能够熟练地做家务活,还得多动手练习,父母还得反复地、耐心地指导,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过分苛责,避免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父母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多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父母要及时肯定他的劳动付出,感谢他为这个家庭做出了贡献,满足他在家庭里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提升他的自豪感,并保证今后会给他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父母在表扬孩子做家务时应该尽量做到具体公正,多一些拥抱、握手、摸摸头等肢体语言。

《小猪佩奇》是前段时间最流行的儿童动画片之一,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看过这部动画片,会感觉到猪妈妈温和而且对孩子们包容不纵容,猪爸爸总是充满活力,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正是猪爸爸和猪妈妈的“正面管教”,让佩奇和乔治更加开朗和自信。

四一

父母要学会示弱,凸显孩子的重要。

父母在外打拼工作难免很累,回到家里还有很多的家务活要做,有时候的确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父母适当的示弱,向孩子展现自己乏力屈服的一面,不仅能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必要逞强,而且还会激起孩子的责任感,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和爱心,逐渐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对父母的感恩。

当父母向孩子寻求帮助时,也会让孩子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内心渐渐强大,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温室的花朵注定禁不起室外的风风雨雨,人生路上,父母只能陪伴孩子走一程,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教会他生存的技能,树立他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乐观的心态。

因此,父母不要再以爱孩子的名义阻止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越来越优秀。

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灵*拥有温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