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孩子们即将开学了,进入新的学期,孩子之间的竞争核心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竞争,在同样的时间里如何高效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孩子在学习阶段最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而时间管理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今天,通过这篇分享,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时间管理和情感联结的话题。
经常有熟悉的家长和我反馈,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磨蹭,主动学习意愿不强,没有时间管理意识,拖拉......家长和孩子分享了各种学习的方法,时间管理的方法,孩子不愿意听,即使是听了,道理也懂,但是在行动上明显不足,为此,亲子冲突不断,不可调和,家长认为为了孩子学习和成长,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为什么孩子对好的话不听呢?
在年,我们跟进了一些孩子的学习状况。今天我们把跟进的情况与大家分享,通过分享,让大家看到核心问题在哪里?我先发两段截屏,这是我和一个初二男生的聊天记录。
这个初二男生,我认识有六年了。我们之间非常熟悉,如果他遇到什么事情,会主动和我聊。而且我和他聊的,他一般愿意听,愿意用行动去做,为什么呢?核心是情感联结。因为这个男孩子的内心中认为,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真正最懂最关心他的是我。
有家长可能会说,自己也懂和关心自己的孩子啊!怎么就不行啊!懂和关心的背后,有一个核心--是否带有功利性条件。懂和关心孩子,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听自己的,让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成长学习。家长认为,这是爱孩子,孩子应该感恩自己才对。因为家长带着自己的功利心,所以从孩子角度解读得到的信息是:家长所谓的懂和关心,是为了控制自己。于是孩子开始各种对抗,硬的不行,来软的,有时候家长来软硬,孩子采用的策略是硬软。在这种不对称心理需求中,彼此对抗,彼此消耗。
我们经常看到的对抗升级会聚焦在一个点:学习。家长希望孩子做时间管理,孩子偏不时间管理,用消极学习来对抗家长。此时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时间管理,家长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点,只能疲惫于陷入表象问题--关于学习的冲突中。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越走越远。
年,我们通过持续跟进干预影响了一些孩子。我们通过建立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以专业的第三方心理媒介来积极影响孩子。因为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联结,所以,我们和孩子说什么,孩子愿意听,而且愿意用行动做。
有家长会问,怎么建立情感联结,要建立什么样的情感联结?
在建立情感联结之前,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心态,比如:评估自己是否真正能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目前身上所出现的各种不足,能否接纳孩子最糟糕的现状。评估自己接纳的时候能否没有功利心。
在心理咨询上有一个词语,无条件接纳。建立情感联结的基础是能否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
有家长在找我做咨询的时候说,自己做不到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特别是一想到,孩子学习态度消极,自己就接受不了。
去年,我们跟进一个初中生,孩子家长开始接受不了孩子不愿上高中,亲子关系紧张,孩子通过玩游戏与家长对抗,在对抗中,孩子沉迷游戏并深深不能自拔。我们在做干预时,先引导家长无条件接纳孩子当下状况,不和孩子进行任何对抗,花时间重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家长们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一个月,半年,或一年,不再对孩子学习有任何要求,全然的亲子陪伴,和孩子建立深厚情感联结。后来,那个孩子自己主动说要考高中,要考一所好的大学,自己订了学习目标。在半年时间里,从班级倒数进入前十。
年,我们做了家庭指导课程系列,一个是时间管理魔法盒子在线课程,一个是以游戏动力魔法盒子课程。我们还做了一些线下的训练营课程。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核心是,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因为有了深深的情感联结后,孩子才不会与家长及老师进行对抗。孩子才会从对抗的关系中走出来,把成长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我们通过去年的经验总结,当孩子出现了亲子对抗,如果对抗时间不长,家长及时意识到,并做干预,效果一般会非常显著。如果亲子对抗已经持续一年及以上,即使通过专业的干预引导,至少也要持续跟进半年以上。因为情感联结修复,关系的修复,孩子内在状态的修复,没有短时的“特效药”,需要时间的。
之前在群里做过一次主题分享,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出现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是孩子自认为,学习的对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孩子会这样认为呢?核心是:在孩子成长中遇到一些事,家长没能把握事情背后其实隐藏着孩子成长的机会,局限问题表象,不断地把问题升级或忽略问题的存在,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孩子会以对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层面的不满。
除了寻求专业的第三方心理媒介帮助之外,还需要家长从固定思维模式中转化到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大人容易进入一种固定性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模式会导致家长不愿意接受是自己造成孩子目前的状况。成长型思维的家长能够接纳自身的不足,并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和行动。
年,我们除了继续跟进一些孩子的成长之外,会在我们设计的线上和线下课程中融入更多情感联结元素。比如,开学后即将开启的第六期家庭指导课程,通过魔法盒子里的一些工具,先调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关系调好了,有了深的情感联结,那么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将不是问题,而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与孩子有一定深度的情感联结,家长和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才能触动孩子内心的情感世界,才能积极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在年前,我们的精英成长小组里,有一个孩子,第一天,表现有明显的抽动症状。第二天,孩子抽动症状基本没有了。家长问我们,怎么这么神奇?我们老师和孩子非常熟悉,有很深的情感联结,孩子感受到安全,放松,被理解,被爱,所以抽动症状第二天就消失了。
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让我主动联系孩子,认为老师说的话孩子会听。如果事先没有情感联结基础,老师的主动联系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大孩子,大孩子会认为,家长没经过自己许可,把自己隐私告诉了别人,家长不尊重自己。
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建立情感联结需要时间,需要家长无条件接纳孩子,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有功利心。如果家长做不到,那么,那么亲子之间的对抗会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模式中。只有当家长做到了,家长和孩子才能走出对抗的关系,孩子才能把成长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我成长中来。
最新精华活动信息汇总:
1、家庭指导计划第六期接受预报名......
风章鱼教育
创新IFD教育理念,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