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玫瑾教授家长牢记ldquo三不惯两 [复制链接]

1#

在《圆桌派》这档节目中,育儿专家李玫瑾曾谈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她说:“现在很多家长该管孩子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使劲管。”

确实,有的父母在教育上却总是拎不清。该管的不管,该放手的时候却总是不依不饶,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好的。

其实父母只要做好“三不惯两不管”,孩子就能够少走弯路,而且会越来越有出息!

01

“不尊重人”不惯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在生气的时候,孩子就会脏话连篇;长辈来家做客,孩子不仅不打招呼,反而直呼其名;老师批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却敢当面顶撞老师;孩子非常霸道,不懂尊老爱幼,对弟弟妹妹也是毫不客气;.......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对人不尊重的时,必须及时纠正,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让使孩子改正。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松懈,看到错误的行为只是一笑而过,孩子可能会形成许多不良习惯,危害终身。在孩子不懂尊重人的时候,家长可以用三字真言:“清、示、样”的方法引导孩子有礼貌。清:清晰的语言。就是提前用清晰的语言提前告诉孩子,等会会遇见什么人,要怎么说,怎么做。示:正确的示范。家长要掌握正确规范的礼仪,才能不做出错误的示范。样:榜样的力量。孩子是父母的倒影,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给孩子做榜样。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没礼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会让身边的人对他产生厌恶之情,越来越疏远。礼貌是一个人最好的通行证。

02

“好吃懒做”不惯

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傻傻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好好学习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殊不知,父母太过溺爱,孩子必遭反噬。父母却在无形中把孩子培养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巨婴”们不懂感恩,漠视规则,更无法自力更生。童妈曾看过一部名为《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碗番茄炒蛋》的视频。视频中,有一位叫伊恩的中国留学生,因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乡特色菜。伊恩便选择了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番茄炒蛋。但即使是如此简单的菜,伊恩还是不知道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于是,他拿起手机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为了教会笨拙的儿子做番茄炒蛋,爸妈凌晨4点从被窝里爬起来,录视频直播教学。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口述步骤,爸爸则负责录视频发消息。经历千辛万苦,这道菜终于完成了。这则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妈,好想哭呀!”我看到的却不是感动,而是“巨婴”。一个成年人,竟然连最简单的番茄炒蛋都不会做,遇到问题了不懂得自己上网搜索解决,只会一味地找妈妈,哪怕是凌晨,这不是巨婴是什么?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强,那么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高,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强。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不能养成孩子坐享其成的习惯,懒惰只能让孩子一事无成。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03

“撒泼耍赖”不惯

如果孩子任性的”撒泼耍赖”,父母绝对不能惯着,要知道孩子是很会蹬鼻子上脸的。如果父母任由孩子发展下去,孩子只会越来越霸道,越来越无理取闹,甚至还会被别人贴上”没教养“的标签。很多熊孩子就是被这样惯坏的,而且在孩子小时不管教,长大后你再想管就很难了。当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任性要求,坚持原则态度坚决时,爷爷奶奶一般会出来帮孩子说话。这时父母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原则,说服老人,跟你们坚持一个立场,或者不插手。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钻空子”,这对家庭教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父母要从小就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白一些事情的底线。这样当孩子在做事情或者是淘气的时候就会有边界感,而不会随着自己的性子来,知道什么事情是能做,什么事情是不能做。

04

能承受的困难不要管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成长路上肯定会有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有挫折不怕,怕的是孩子遇到挫折之后无法应对。对于小困难、小挫折,应该交给孩子自己解决,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你总帮孩子解决了问题,一旦未来孩子遇到困难就会依赖父母,无法自己完成。李玫瑾教授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12岁的孩子,平时骄横任性,不听家长的话。偶然一次被母亲在一件小事上责骂几句后,因为无法接受,竟然纵身一跃跳楼自杀了。小小年纪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让人既可惜又可叹。如果孩子承受能力太差,就会变得非常玻璃心,经受一点点挫折和打击就会一蹶不振,甚至做出不可挽救的后果。一个人面对挫折、面对负面情绪,能调整得越快,这个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挫折教育很重要,家长应该做一个引路人,让孩子成长,让他变成一个有责任,坚强的人。

05

能独立的事不要管

弗兰克·克拉克曾说:“家长可以传授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如何离开父母独立生存。”父母都希望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独立之路上,父母往往是最大阻碍。每个人都有惰性,特别是孩子。他若是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绝对不会自己独立的。当孩子承受的困难是孩子能够接受的程度时,父母不要管。越早学会独立成长,对孩子的将来是越有利的。千万不要看孩子,其实,他们也有自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通过学习就有能力完成任务。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能过度控制和溺爱孩子。你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那就在自己还能庇护孩子的时候,让孩子独立去面对一些事情吧。别不把孩子的首次“独立”当回事,父母的鼓励与赞扬可以让孩子有动力和信心继续挑战其它。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在一旁指手画脚,批评孩子做的不好,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就要给予赞美和鼓励。在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及时发现并且夸夸孩子。要记住,孩子是独立个体,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包办。优妈记得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的,是这样说的:“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家长们要记住,爱孩子就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下去。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从小喜欢看书,漫画、小说、杂志、名著……无所不看,曲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的确能满足一个小朋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是的,我暂且把十岁之前的“阅读”称作“看书”,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爱书如命”的我,力求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完好无损地保存,谁动了跟谁急,拒绝共享。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因此,小时候的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把书翻破,还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浑浑噩噩的,我就已加入了“高考大*”,每日都在纠结如何能拿更多分。作文,便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终于,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半强迫性地开始了“做阅读笔记”之旅。所读的书也从色彩缤纷的小说变为严肃文学和作文素材。强迫总是让人痛苦的,每日课业繁重,没时间阅读,更没时间写写画画。不过,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大脑处在飞速发育的状态。发育的结果,便是在大脑中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辨体系。而有了思辨性的结果就是,在阅读时,文字不再是平面的,它变立体了。既而阅读的激情会被点燃,你会在看到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后开始浮想联翩,开始思考,开始质疑,以逐步达到认可。无论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理论性的叙述,都能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微的世界,让你去判断,去吸收,去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那么这时,你便获取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尽管不是专业作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