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

一、裂纹舌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

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

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这些舌苔要注意:

一、白糙苔、白苔燥裂

舌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

二、*腻苔

舌苔色*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称为*腻苔。

*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

三、灰苔

舌苔色灰中带黑,称“舌苔灰黑”。

灰苔干燥,主阳明腑实,阴液已伤。

四、黑苔

舌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苔发展而来。

黑苔主病:主里、热极,寒盛。常出现于疾病严重阶段。

五、焦*苔

舌苔色老*而焦,或厚而色深*,*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

焦*苔为胃实热内结之象。

每天早晨刷牙时可以花30秒看看自己的舌质和舌苔,如果有明显异常要及时调理哦!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吧!

如果您还有什么关于中医舌诊的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中医舌诊》,23张高清案例图,一看就懂,记住你也可以当医生!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临床的必备技能。

首先来看舌色舌苔篇

舌象是中医诊断最为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也是很难掌握的一门学问。在行家的眼里,小小舌头的方寸之间,那可是写明了病因病机和治疗策略啊!这不,清朝的浙江温病名医吴坤安在所著的《伤寒指掌》一书中,把自己毕生对察舌辨证和治疗心得都总结成一首歌诀,若能熟读背诵下来,对疾病的诊治大有裨益。一起来看正文

察舌辨症歌原文

六淫感证有真传,临证先将舌法看。

察色分经兼手足,营卫表里辨何难。

白肺绛心*属胃,红为胆火黑脾经。

少阴紫色兼圆浓,焦紫肝阳阴又青。

表白里*分汗下,绛营白卫治天渊。

次将津液探消息,泽润无伤涩已亏。

白为肺卫仍兼气,绛主心营血后看。

白内兼*仍气撩,边红中白肺津干。

卫邪可汗宜开肺,气分宜清猛汗难。

入营透热羚犀妙,到血惟清地与丹。

白*气分流连久,尚冀战汗透重关。

舌绛仍兼*白色,透营泄卫两和间。

白而薄润风寒重,温散何妨液不干。

燥薄白苔津已少,只宜凉解肺家安。

苔若纯*无白色,表邪入里胃家干。

更验老*中断裂,腹中满痛下之安。

太阴腹满苔黏腻,苍朴陈苓湿结开。

*燥若还胸痞闷,泻心小陷二方裁。

微*黏腻兼无渴,苦泄休投开泄安。

热未伤津*薄滑,犹堪清热透肌端。

湿留气分苔黏腻,小溺如淋便快联。

湿结中焦因痞满,朴陈温苦泄之痊。

上焦湿滞身潮热,气分宣通病自痊。

湿自外来肌表者,秦艽苏桂解肌先。

湿热久蒸成内着,浓*呕吐泻心权。

若兼身目金*色,五苓栀柏共茵煎。

舌绛须知营分热,犀翘丹地解之安。

若兼鲜泽纯红色,胞络邪干菖郁攒。

素有火痰咸内闭,西*竺贝可加餐。

心承胃灼中心绛,清胃清心势必残。

君火上炎尖独赤,犀兼导赤泻之安。

若见边红中燥白,上焦气热血无干。

但清膈上无形热,滋腻如投却病难。

绛舌上浮黏腻质,暑兼湿浊欲蒸痰。

恐防内闭芳香逐,犀珀菖蒲滑郁含。

白苔绛底因何事,热因湿伏透之难。

热*乘心红点重,*连金汁乱狂安。

舌绛碎生*白点,热淫湿?欲生疳。

古名狐惑皆同此,杂证伤寒仔细探。

舌绛不鲜枯更萎,肾阴已涸救之难。

紫而枯晦凋肝肾,红泽而光胃液干。

*厚方知邪入里,黑兼燥刺热弥深。

屡清不解知何故,火燥津亡急救阴。

黑滑太阴寒水侮,腹痛吐利理中寻。

更兼黏腻形浮胖,伏饮凝痰开逐斟。

舌见边*中黑腻,热蒸脾湿痞难禁。

吐呕便秘因伤酒,开泄中焦有泻心。

寒湿常乘气分中,风兼二气自从同。

舌将*白形中取,得诀才将脉症通。

温邪暑热走营中,兼入太阴气分同。

吸受心营并肺卫,暑温夹湿卫营通。

伤寒入里阳明主,热病阳明初便缠。

先白后*寒化热,纯*少白热蒸然。

热病无寒惟壮热,*芩栀豉古今传。

恶寒发热伤寒症,发汗散寒表剂先。

少阳温病从何断,舌绛须知木火燃。

目赤耳聋身热甚,栀翘犀角牡丹鲜。

若是温邪从上受,窍中吸入肺先传。

芩翘栀豉桑蒌杏,气燥加膏肺分宣。

邪入心营同胆治,再加元麦郁菖鲜。

寒温二气前粗辨,暑湿相循病必缠。

湿病已陈黏腻舌,只将暑证再提传。

暑伤气分苔因白,渴饮烦呕咳喘连。

身热脉虚胸又满,无形气分热宜宣。

蒌皮贝杏通芩滑,栀豉翘心竹叶煎。

或见咳红荷叶汁,痞加朴蔻郁金川。

暑入心营舌绛红,神呆似寐耳如聋。

溺淋汗出原非解,失治邪干心主宫。

犀滑翘丹元地觅,银花竹叶石菖同。

欲成内闭多昏昧,再入牛*即奏功。

暑湿合邪空窍触,三焦受病势弥漫。

脘闷头胀多呕恶,腹痛还防疟痢干。

栀豉杏仁芩半朴,银花滑石郁红安。

湿温气分流连久,舌赤中*燥刺干。

咯血毋庸滋腻入,耳聋莫作少阳看。

三焦并治通茹杏,金汁银花膏滑寒。

若得疹痧肌内透,再清痰火养阴安。

苔形粉白四边红,疫入募原势最雄。

急用达原加引药,一兼*黑下匆匆。

若见鲜红纯绛色,疫传胞络及营中。

清邪解*银犀妙,菖郁金*温暑通。

温邪时疫多斑疹,临证须知提透宜。

疹属肺家风与热,斑因胃热发如兹。

疹斑色白松肌表,血热如丹犀莫迟。

舌白荆防翘薄力,舌红切忌葛升医。

凡属正虚苔嫩薄,淡红微白补休迟。

浓*腻白邪中蕴,诊者须知清解宜。

阐释

察舌辨症歌可谓是吴坤安《伤寒指掌》一书的精华所在,乃吴氏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而成,共七言诗三十九首,一千二百余字。

诗句流畅,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歌诀开篇即指明六淫感症诊治当先观察舌形舌色,分辨手经、足经,卫分、营分,在表、在里,再合参脉症施治。

可见,吴氏察舌并不拘于六经,而是与卫气营血相结合,体现了其寒温融合的辨证思路。之后按序介绍各种舌苔的主证、治则、预后,以及察舌辨伏气温病、暑症、温疫的方法和治则。

歌诀句意明彻,分类精细,辨证确切,有条不紊,对舌色、苔色、形态、厚薄、润燥、多色相兼等舌象主证和治疗方法均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将舌象与病势相结合,分析疾病转归,对全面认识温病,截断、扭转病势有一定作用。

全文语句简明,概括性和实用性并举。如“白为肺卫仍兼气,绛主心营血后看。白内兼*仍气热,边红中白肺津干。卫邪可汗宜开肺,气分宜清猛汗难。

入营透热羚犀妙,到血惟清地与丹”,诗歌八句,基本阐明了温病辨治中的3个主要问题:

①卫气营血一般传变规律。

②外感温热病病程各阶段舌之形色。

③外感温热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