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完这套书,和孩子一起感受平凡而又温暖的 [复制链接]

1#

在前天的文章(爸爸的功能是什么?90%的人都混淆了……)中,提到了爸爸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是无可替代的,是不可缺失的。

哪怕是每天花1个小时,和孩子一起读读绘本、做做游戏,就能和孩子互动交流,拉近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来说,那都是很珍贵的。

这次特意给爸爸们准备了一套非常适合父子共读的漫画集:《父与子》全集10册(未删减版),它还列入中小学生指导目录了!

[德]埃·奥·卜劳恩丨绘高杨丨译年11月中国和平出版社小的时候,经常会在书店、图书馆看到《父与子》这部漫画,每次从图书馆借回来之后,全班同学都要传着看一遍,超级火爆。后来偶尔也会在杂志上见到它,再次看,还是会被吸引,被漫画里浓浓的父子之情触动,感觉重温了童年的美好时光,真的是超治愈的一部漫画。《父与子》漫画畅销全球近百年,销量超亿册,还入选了德国小学教材,甚至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最伟大连环漫画之一”。

年《父与子》第一个漫画故事《糟透了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登。之后这部漫画迅速风靡德国,那个秃脑瓜、大胡子、憨态可掬的父亲和天真善良、淘气可爱的儿子俘获了万千读者的心。

△胖胖的父亲VS小小的儿子,反差萌

△德国卜劳恩市的“父与子”雕塑

??《父与子》全10册(未删减版)??

原价元,限时团购29.8元

-01-

个独立故事主题,感受浓浓父子情

这套《父与子》是中英双语、全彩漫画,共有10册,包含个独立故事主题,共修复原版插画幅,16开超大开本,适合3-15岁孩子。

《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卜劳恩代表作,漫画中“父与子”的原型就是卜劳恩和他3岁的儿子,每个小故事都来源于真实的父子相处的生活细节。

一幅幅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却处处洋溢着暖暖的父子深情,展现着父亲和儿子对温馨、自由、快乐生活的无比热爱。

留着八字胡的父亲,对儿子的贪玩和小错误给了无限的包容,调皮与天真的儿子,为了给父亲惊喜,闹出了无数滑稽的闹剧。

在《突然出现的石子堆》里,父子俩打水漂,父亲为了让儿子玩的尽心,深夜偷偷往河边推了一车的石子,第二天儿子来到河边看到很多石子,非常开心。

看到这,感觉非常暖心,父亲总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满足孩子的小开心。

在《一起成长》里,叼着烟斗的父亲,会带着儿子在一棵树上“记录”身高,来年却发现小树也在成长。

这一瞬间就让人想起,小时候我们在墙上、门框上记录身高的那一道道“痕迹”。

在《鱼儿的来信》中,儿子觉得钓鱼无聊,为了不让父亲钓鱼,偷偷把信挂在了鱼钩上,信上写着:我们今天不来了,鱼儿。

看到这,莫名的就会想起小时候干坏事的场景,特别有意思。

还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滑稽幽默,轻松引人爆笑。

它告诉每一位父亲:父亲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倘若父亲能花点时间多陪孩子做一些事情,也许孩子一生都会从心底感到温暖和富足。也告诉每一位孩子:也许父亲不善表达,但父爱渗透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永远在以朴素的形式带给我们成长的信心和力量。

-02-

漫画巨匠,短暂却浓烈的一生

埃?奥?卜劳恩(E.O.Plauen),德国著名幽默大师,举世闻名的漫画巨匠。

卜劳恩原名埃里西?奥赛尔,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然而因为家庭经济不算富裕,卜劳恩在该继续上中学的年纪,去当了一个钳工赚钱。在持续了三年的艰辛学徒生活里,卜劳恩并没有放下对艺术的追求。

年去了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求学,毕业后卜劳恩被一家报纸赏识,开始为报社绘制漫画。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卜劳恩还与妻子相遇、结婚,生下了儿子克里斯蒂安。

△作者与妻子合照(左)作者与儿子(右)

然而那时的德国,纳粹的阴影正悄然来袭,希特勒上台后,曾经画过一幅*治讽刺漫画的卜劳恩,很快被封杀。

年,在柏林避风头的卜劳恩接受《柏林画报》邀请,以卜劳恩为笔名,开始《父与子》的专栏漫画的创作。《父与子》中那对令人捧腹的父子,就这样第一次在公众前亮相。

在当时气氛压抑紧张的德国,这些充满了生活温情、成长嬉笑的漫画,为不少人送去了心灵的慰藉。最终卜劳恩没有逃过被拘捕的命运,他在审判前夜在狱中自杀,给妻子写下的最后一封信中,这样叮嘱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03-

鲁迅、丰子恺高度评价

《父与子》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曾受到了鲁迅、丰子恺等人的高度评价,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漫画。

尽管作品中的每组漫画结局总是让人开怀一笑,但每次大笑之后都会留下深深地感动。

同时,它的作品也受到世界各地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