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遭群嘲,父亲 [复制链接]

1#

孩子的未来和格局,都藏在父母的言行里。

——教育编辑部

最近,湖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频频上热搜,这不仅因为她以分成功考取北大,更是因为她的专业——考古。

父母外出打工,钟芳蓉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个弟弟。

虽然家境一般,但她没有选择大热专业,而是相对冷门的考古。

很多人大惑不解,甚至断言“白瞎了这个分数”“毕业就会后悔了”。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用热爱主宰人生就是成功,根本用不着为小钟操心。

就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时,小钟的爸爸出面回应了。

他专门问了村里的大学生,知道这个专业冷门,就业面窄,挣钱少。

但他依然尊重女儿的选择:

“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一句话就暴露了这个小学毕业的父亲,眼界格局远在许多人之上。

他知道女儿并非任性,而是基于一贯的梦想和兴趣。

就算不能大富大贵又如何?就算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又如何?

人生漫漫,唯有热爱可抵岁月长。

诚然,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走向。

但不是所有成功都叫年薪百万,也不是所有的幸福都建立于有房有车。

只要一个人有坚持、有热情、有梦想,灵*就永远是充盈而快乐的。

教育专家*静洁说:

中国的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点看得更多,面少了;

结果看得更多,过程少了;

孩子看得更多,自己少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三个局限?

还是跟格局有关。

教育的终极目标,绝非只是换一份高薪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挖掘内心的火种,点燃它,这一路才会走得稳当、坦然。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的格局高低,决定了孩子未来之路的宽窄。

格局大的父母,保护孩子的热情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

生命全部的成功和快乐,都来自于人在某方面的热情和痴迷。

就像小钟的父亲鼓励女儿将“喜爱”作为选专业的首要标准,

好的父母,不会要求孩子为了所谓的现实利益,熄灭热情的种子。

上海华东师大附中校长龚德辉,曾带出一个12个复旦、11个交大的“学霸班”。

然而,这些学霸几十年后的发展状况却千差万别。

有的孩子远赴美国、以色列研究高精尖科技,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有些孩子却表现平平,泯然众人。

这两类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真正热爱着数学物理,这种热情不断推动他们往更艰深处开拓,终于达到令人瞩目的顶峰。

而后者呢,只不过为了在高考时搏高分和热门专业,放弃了真正的热望,也舍弃了别处更精彩的可能。

龚校长还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个女生明明有实力考世界顶级名校,却对校长说“我能不能不去牛津剑桥?”

她想去麦吉尔大学兽医系,照顾退役生病的赛马,送它们终老。

在某些人眼中她可能天真到不可理喻,但校长和父母没有阻拦,任凭她在兽医领域挥洒才华。

或许她无法大富大贵,但是沉浸学术、忘乎所以的快乐,以及善待生命的满足感,才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美国文学家ThomasCarlyle说: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那些说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擅长什么的人。

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的事情做,所以什么事都做,到头来一事无成。”

现实中,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不计回报的热爱。

但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是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将热情的火种弄丢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幸运地找到了火种,请不要嘲讽TA的天马行空,不要用所谓现实给TA压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用现实淘汰梦想和创造力,而是用成人的担当和坚守,保护孩子成长的热情和欲望。

请好好珍惜孩子心中升起的小火苗,或许某一天,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格局大的父母,敢于陪孩子探索世界

不久前,李子柒上出现在小学试卷上惹来不小的争议。

一名家长甚至发文讨伐老师误人子弟:

罪状列了好几条,但其实这名家长根本没看过李子柒的视频,不过因为网红标签化的印象,就产生了强烈不适感。

事实上,李子柒视频中的东方美有目共睹,所透露出的敬业、努力、创新精神,还得到了央视等官方点赞。

这样积极创造美、传递美的人,当不起“正能量”三个字吗?

而反观这位家长,不但蔑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人,还在没有弄清出题意图时就批判老师“知识浅薄”,

如此狭隘傲慢,岂不是更容易把孩子带跑偏吗?

就像很多网友评论的那样,家长什么层次,孩子就什么样子。

这道题不仅是考孩子,也是在考家长。它考的是/p>

面对更迭的时代,多元的取向和价值观,父母是否愿意打破固有思维,抱着热情和好奇,去试着理解世界的改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拉开了父母之间的层次和格局。

松下幸之助说:

心存偏见,好比透过有色凹凸的镜片看东西,看到的已不是它原来的面貌。

伤害孩子的往往不是所谓洪水猛兽,而是家长狭隘的见识,不假思索的判断和固化的思维方式。

可惜,很多父母却把问题都归结于外界。就像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动画片被举报/p>

从《虹猫蓝兔七侠传》《喜羊羊与灰太狼》到《小猪佩奇》《菲梦少女》,

这些励志上进的作品,只因为一点瑕疵成为引爆家长的炸药,被打上“少儿不宜”的标签。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艺术作品,动画片中几分钟的画面,也不足以让孩子误入歧途。

好的教育,不是将孩子隔离在无菌室里,而是教他分辨是非,规避风险;

更不是一味说教、下达命令,而要以身作则,谆谆善诱。

格局小的父母,会武断地下判断、贴标签,一棍子打死,剥夺孩子探索的机会;

格局大的父母,会陪孩子了解新鲜事物,交流感受,辨析是非,用长远眼光看待世界。

很多时候,孩子能不能成长,取决于父母愿不愿意拓宽自己的格局。

成为孩子并肩同行的伙伴吧,手挽手,肩并肩,一起探索这美好而未知的世界。

格局大的父母,不会用焦虑绑架孩子

如今,有些人陷入了一种“投资式”的教育怪圈:

什么热门流行学什么,对某些学科则嗤之以鼻,很有“追涨杀跌”的意思。

我同事对儿子就是这样。

钢琴、大提琴大热,就让孩子两个一起学,甚至为了追上海名师,每周背琴坐高铁上课;

得知以后中考要考游泳,就立刻找门路进市游泳队;

后来又想为进外语学校增加砝码,又找了一对一外教……

一周七天连轴转,网铺得够开,捞上来的鱼却不尽如人意。

钢琴大提琴,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甚至把谱子记串;

游泳进展异常缓慢,学了一年,一个蛙泳都学得跌跌撞撞;

英语呢,经常被老师举报“上课走神,精神不集中”。

看着别的同学突飞猛进,同事哀嚎:“我都这么努力了,我儿子怎么这么笨呢?”

其实不是孩子笨,而是被浮躁的家长弄晕了。

就像排队买单,总是觉得别人的队短,左右换了几次,结果原本排在自己后面的人都排到了。

学习也是如此,任何技能的精进,都离不开连贯专注的训练。

一个孩子的专注能力和时长就那么多,摊得越分散,意味着无法深挖任何一个领域。

西柏林音乐学院有研究证明,练习时间长、目标性强的孩子,表现往往更优秀。

而美国许多名校招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看学生是否长久坚持做过某一项目。

恒心、耐心、静心,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

而让孩子遍地开花,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用孩子的宝贵时间为父母的短视买单。

格局大的父母,有定力拒绝跟风,有胆识“忍痛割爱”,有信心面对暂时的瓶颈,

不会轻言放弃,左右摇摆,也不会满天撒网,白白浪费精力。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懒,是家长懒,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唯有细致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坚持和耐心陪TA成长,即便缓慢,但进一寸也有一寸欢喜。

孩子的未来和格局,都藏在父母的言行里。

勇于接纳,思想开阔,眼光长远,孩子才可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我,健康长大;

鼠目寸光,患得患失,就会将孩子囿于狭小的格局中,扼杀本可以创造的奇迹。

愿所有父母都能记得:

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

与孩子同行,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在看”。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笔芯~

*作者:桃汁教育签约作者。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