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尘世中探求自由的生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徐江雪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待了作词缘由:当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见相左,自求外放。为了和弟弟常相会,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密州为官,可到密州后,出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诗歌赏析
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通过向青天发问,苏轼把思绪引向浩瀚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一语双关,不仅指天上的仙宫,也暗喻人间的朝廷。苏轼此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心系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