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
曲思明 马游秦 萧华 一行 术士 杜鹏举 李栖筠 杜思温 柳及 韦泛
曲思明
赵冬曦任吏部尚书。吏部参选事例,每年铨曹人吏,旧例各合得一员外。及论荐亲族,众人皆悉论请。有令史曲思明一人,二年之内,未尝有言。冬曦谓曰:"铨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荐他人亦得。"思明又不言,但唯而退。冬曦益怪之。一日又召而谓曰:"以某今日之势,三千余人选客,某下笔,即能自贫而富,舍贱而贵,饥之饱之,皆自吾笔。人人皆有所请,而子独不言何也?"思明曰:"夫人生死有命,富贵关天。官职是当来之分,未遇何以怅然?三千之人,一官一名,皆是分定,只假尚书之笔。思明自知命未亨通,不敢以闲事挠于尚书。"冬曦曰:"如子之言,当贤人也,兼能自知休咎耶?"思明曰:"贤不敢当。思明来年,始合于尚书下授一官,所以未能有请也。"冬曦曰:"来年自授何官?"思明曰:"此乃忘之矣!"冬曦曰:"如何?"思明曰:"今请于阶下书来年于尚书下授官月日,及请授俸料多少,亦请尚书同封记。请坏厅上壁,内书记,却泥封之。若来年授官日,一字参差,请死于阶下。"乃再拜而去。冬曦虽不言,心常怪之要诞,常拟与注别异一官。忽一日,上幸温泉,见*升天,遂改会昌县为昭应,敕下吏部,令注其官。冬曦遂与思明注其县焉。及事毕,乃召而问之曰:"昨上幸温泉,*升天,改其县为昭应,其县与长安万年不殊,今为注其官。子且妄语,岂能先知此乎?"思明拜谢曰:"请尚书坏壁验之。"遂乃拆壁开封,看题云:来年某月日,上幸温泉,改其县为昭应,蒙注授其官,及所请俸料。一无差谬。冬曦甚惊异之。自后凡有事,皆发使问之,莫不神验。冬曦罢吏部,差人问思明,当更得何官。思明报云:向西得一大郡。且却后旬日,上召冬曦,问江西风土。冬曦奏对称旨,乃曰:"冬曦真豫章父母。遂除江南观察使。到郡之后,有事发使问之,无不克应。却后二年,疾病危笃。差人问之,思明报云:"可部署家事。冬曦知其不免,其疾危困而卒。(出《会昌解颐》)
赵冬曦任吏部尚书。吏部参与选拔官员的事情,每年选拔官员的府署,按照贯例可以各选拔一个员外。等到议论推荐自己的亲族,大家都请求推荐。有一个令史叫曲思明的人,二年之内,没听说他推荐自己或别人。冬曦对他说:"选拔官员的惯例。各府署应该得到一个官位,或者推荐别人也有些好处。"思明还是不说,只亨呵答应着就退出了。冬曦更加奇怪。有一天又召他来对他说:"凭我现在的权势,在三千多人的选客中,只要我动动笔,就能从贫到富,丢弃贫贱得到富贵,或饥或饱,都决定在我这支笔上,每个人都有所请求,然而唯独你不说话,是什么原因呢?"思明说:"人的生死是由命运来决定的;富贵是由天定的,官职应该来就来了,没有当上何必惆怅呢?三千多人,一官一名,这都是命运决定的,只是借尚书您的笔。我自己知道我的命运还没亨通,所以不敢拿闲事来打扰您了。"冬曦说:"如果象你说的那样,你真是个贤人,能不能知道自己的祸福呢?"思明说:"贤人不敢当,思明来年,才应当在尚书下被授予一官,所以一直也没有请求。"冬曦说:"来年将当什么官?"思明说:"这个事我忘了。"冬曦说:"为什么这样?"思明说:"现在请让我在这里写下来年在尚书手下授官的月日,以及授俸禄多少,再请尚书一同封存。请你把客厅的墙上挖开一小块,在里面藏上这些字记,再找泥封上,假如来年授官的日期有一字之差,我就死在这阶下。"就拜辞走了。冬曦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却怪他太狂妄荒诞了。常常想要另外批注别人作官。忽然有一天,皇上到温泉来了。看见*升天,于是改会昌县为昭应县,敕令下达到吏部,令批注那里的官,冬曦马上就给思明批注到那个县去了。等到这事完结,就召思明来问他说:"昨天皇上去温泉,*升天,改那里的县名叫昭应。那个县和长安一万年也不会相同,现在我已经为你登记到那里当官,你说的话不是瞎话吗,怎么能预先知道呢?"思明拜谢说"请尚书你把墙挖开检验一下吧!"立刻拆了墙上封记打开验看,只见思明写道:"来年某月日,皇上到温泉,改其县为昭应,蒙注授其官,还有所授的俸禄。无一字之差。冬曦非常惊异,从这以后有什么事,都派人问思明,没有不象神灵那样应验的。冬曦被免去吏部尚书的职务,派人去问思明,该再当什么官。思明回报说:向西将在一个大郡作官。过了十多天,皇上召见冬曦,问他江西地方的风土人情,冬曦回答很附合皇上的心意,就说:"冬曦真是豫章的父母啊。"于是提升他作江南观察史。到郡府之后,有事还要派使臣去问思明,没有一次不应验的。又过了二年,冬曦得病很重,派人问思明,思明回报说:"可以部署安排家事了。"冬曦知道自己不会好了,直到疾病越加严重而死。
马游秦
吏部令史马游秦,开元中,以年满当选。时侍郎裴光庭,以本铨旧吏。问其所欲,游秦不对。固问之,曰:"某官已知矣,不敢复有所闻。"光庭曰:"当在我,安得之?"游秦不答,亦无惧色。光庭怒曰:"既知可以言乎。游秦曰:"此可誌之,未可言之。"乃命疏其目,藏于楹栋之间,期注唱后而发之。后老君见于骊山,銮舆亲幸其地,因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光庭以旧无昭应之名,谓游秦莫得而知也,遂补其县录事。及唱官之日,发栋间所誌之书,则如其言尔。(出《前定录》)
吏部令史马游秦,开元年间,因在任年满应当另选官。当时的侍郎裴光庭,按老规矩从旧官吏中选拔。问马游秦有什么要求,游秦不回答,裴光庭一再追问,游秦才说:"我已经知道自己要当什么官了,不敢再说什么了。"光庭说:"你当什么官由我决定,你怎么会知道。"游秦不回答,也没有害怕的神色。光庭气愤地说:"既然知道,可以说说吗?"游秦说:"这事可以记下来,不能说出来。"于是就让他写出作什么官等有关的事,收藏在楹栋之间,等到批注宣布之后再拿出来。后来太上皇到骊山,銮驾车马亲到那个地方,就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光庭认为以前没有昭应县的名,游秦没有办法知道,就补游秦为昭应县录事。等到公布任命官职敕令那天,把藏在楹栋里所记下来的文书打开一看,则与马游秦所说的完全相同。
萧华
萧华虽陷贼("贼"原作"城",据明抄本改。)中,李泌尝荐之。后泌归山,肃宗终相之。唯举薛胜掌纶诰,终不行。或问于泌,泌云:"胜官卑,难于发端。"乃置其《拔河赋》于案,冀肃宗览之,遂更荐。肃宗至,果读之,不称旨,曰:#39;天子者君父。#39;而以天子玉齿对金钱荧煌乎?"他日复荐,终不得。信命也。(出《感定录》)
萧华虽然陷入贼人的队伍中反抗过朝廷,但李泌曾经推荐他到朝廷作官。后来李泌上山隐居,肃宗终于请萧华作了宰相,萧华只推举薛胜掌管吏部,始终没有用。有一次萧华去问李泌,李泌说:"薛胜官运太低,很难作大官。"后来萧华就把他写的《拔河赋》放在书案上,希望肃宗能看到,就再一次推荐。肃宗来了,果然读了《拔河赋》,可是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说:"天子好比你们的父亲,而天子的玉齿怎么能听凭你们这些人的摆布呢?"以后又一次推荐,最终还是不同意,于是信命了。
一行
沙门一行,开元中,尝奏玄宗云:"陛下行幸万里,圣祚无疆。"故天宝中,幸东都,庶盈万数。及上幸蜀,至万里桥,方悟焉。(出《传载》)
一个和尚叫一行,在开元年间曾经上奏玄宗说:"陛下如果走到万里,就会圣福无疆。"所以在天宝年间,到了东都,百姓达到上万,等他到了蜀地,走到万里桥,才领悟了一行的话。
术士
玄宗时,有术士,云:"判人食物,一一先知。"公卿竞延接。唯李大夫栖筠不信,召至谓曰:"审看某明日餐何物。"术者良久曰:"食两盘糕糜,二十碗桔皮汤。"李笑,乃遣厨司具馔,明日会诸朝客。平明,有教("教"明抄本,陈校本作"敕"。)召对。上谓曰:"今日京兆尹进新糯米,(原本"米"下有"糕"字,据明抄本删。)得糕糜,卿且唯("唯"字明抄本,陈校本作"住"。)吃。"良久,以金盘盛来。李拜而餐,对御强食。上喜曰:"卿吃甚美,更赐一盘,又尽。"既罢归,腹疾大作,诸物绝口,唯吃桔皮汤,至夜半方愈。忽记术士之言,谓左右曰:"我吃多少桔皮汤?"曰:"二十碗矣。"嗟叹久之,遽邀术士,厚与钱帛。(出《逸史》)
玄宗在位的时候,有一个术士,有一种特殊技能。他说:"判断别人吃什么东西,全都能预先知道。"宫中的公卿大人们都争着请他。只有大夫李栖筠不信他的话。把术士召来问他说:"你看看我明天吃什么东西?"术士思考了半天才说:"你吃两盘粘糕。二十碗桔皮汤。"李大夫笑了,就让厨师准备饭菜,第二天请朝中大臣作客。第二天天一亮,有诏书下来让李大夫进宫。皇上对他说:"今天京兆尹刚进献了新糯米,做了粘糕,你只管吃吧。"好半天,用金盘盛来了,李大夫拜谢就吃,面对皇上勉强吃下去。皇上很高兴,说:"我看你吃得挺香,再给你一盘。"又吃光了。吃完回府,肚子痛得很厉害,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只有喝桔皮汤才行,直到半夜才好。突然想起术士的话,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喝了多少桔皮汤?"回答说:"二十碗了。"李大夫长吁短叹了很长时间,命令马上邀请术士,送给了他很多财物。
杜鹏举
杜相鸿渐之父名鹏举,父子而似兄弟之名,盖有由也。鹏举父(原本无"父"字,据明抄本补。)尝梦有所之,见一大碑,云是宰相碑,已作者金填其字,未者刊名于柱上。有杜家儿否?曰:"有。"任自看之。视之,记得姓下有鸟偏旁曳脚,而忘其字,乃名子为鹏举。而谓之曰:"汝不为相,即世世名字,当鸟旁而曳脚也。"鹏举生鸿渐,而名字亦前定矣,况其官与寿乎?(出《集话录》)
宰相杜鸿渐的父亲名叫鹏举。父子的名象兄弟的名,这是有缘由的。鹏举的父亲曾作过一个梦,在梦中他要出门,出去后看见一个大碑,说是宰相碑,已经被作者填上了金字,碑文和末尾写了很多姓名。他就问:"有杜家的子弟吗?"回答说:"有。"让他自己随便看,他就看起来,只记得姓的下面有鸟,偏旁拽脚,但忘了是什么字,这个名的儿子是鹏举。那人就对他说:"你不是宰相,这是代代流传的名字,应该是鸟字旁边有拽脚。"鹏举生下鸿渐。然而连名字也是以前定下来的,况且官职和寿命呢?
李栖筠
李大夫栖筠未达,将赴选。时扬州田山人,烟霞之士也,颇有前知。往见之,问所得官。答曰:"宣州溧阳尉。"李公曰:"某朝列之内,亦有亲故。所望之官,实不至此。"良久曰:"胜则不可。某亦未审,将一书与楚州白鹤观张尊师,师当知矣。"李公至,寻得观院,蒿蓁塞径,若无人居。扣门良久,方有应者,乃引入,见张生甚古。叟曰:"田子无端,妄相告郎君语。郎君岂不要知官否,彼云何?"曰:"宣州溧阳尉。"曰:"否,魏州馆陶主簿。然已后任贵,声华煊赫,无介意于此也。"及到京,授溧阳尉,李公惊异,以为张道士之言不中。数日,敕破铨注,改馆陶主簿,乃知田张相为发明。后两人皆不知所之。田生弟作江州司马,名士颙。(出《逸史》)
大夫李栖筠还没有作官时,将要进京参加选官。当时扬州有个姓田的山人,是很出名的隐士,很有预见的能力。李栖筠就去拜访他。问他自己将得到什么官职。田隐士回答他说:"可作宣州溧阳县县尉。"李栖筠说:"我在朝廷的大臣里面也有亲戚和朋友,所希望得到的官职,实在不仅仅是这么个小官。"田隐士好半天才说:"官太大不行。不过我也没有仔细思考,我写封信给楚州白鹤观的张师父,师父能知道。"李栖筠到了楚州找到白鹤观,那里蒿草和榛柴堵塞了道路,好象没有人住似的,敲门敲了半天,才有人答应,开门人把李栖筠领进去,见张师父是个年岁很大的老人。老人说:"姓田的无缘无故,胡乱讲了一些话;你不是要知道将当什么官吗?他怎么说的?"李栖筠说:"他说我将当宣州溧阳县尉。"老人说:"不对。将作魏州馆陶主簿,但是以后就会当大官,声名显赫,不要介意现在的小官。"等到了京城,被授予溧阳县尉。李栖筠惊奇怪异,以为张道士的话不准。过了几天,皇上下敕令废除以前的批注,改为馆陶主簿。这才明白田张两个都有道理。后来两个人都不知道去向。田的弟弟作江州司马,名叫士颙。
杜思温
贞元初,有太学生杜思温,善鼓琴。多游于公侯门馆,每登临宴,往往得与。尝从宾客夜宿城苟家觜。中夜山月如画,而游客皆醉,思温独携琴临水闲泛。忽有一叟支颐来听。思温谓是座客,殊不回顾。及曲罢,乃知非向者同游之人,遽置琴而起。老人曰:"少年勿怖,余是秦时河南太守梁陟也,遭难,身没于此中。平生好鼓琴,向来闻君抚琴,弦轸清越,故来听耳。知音难遇,无辞更为我弹之。"思温奏为《沉湘》。老人曰:"此弄初成,吾尝寻之,其间音指稍异此。"思温因求其异。随而正之,声韵涵古,又多怨切,时人莫之闻也。叟因谓思温曰:"君非太学诸生乎?"曰:"然。"叟曰:"君何不求于名誉,而常为王门之伶人乎?"思温竦然曰:"受教。且问穷达之事。"叟曰:"余之少子,主管人间禄籍,当为君问之。"此后二日,当再会于此。至期而思温往见,叟亦至焉。乃告曰:"惜哉,君终不成名,亦无正官。然有假禄在巴蜀,一十九年,俸入不绝。然慎勿为武职,当有大祸,非禳所免。誌之誌之。"言讫,遂不见。思温明年又下第,遂罢举,西游抵成都,以所艺谒韦令公。公甚重之,累署要籍,随*十七八年,所请杂俸,月不下二万。又娶大将*女,车马第宅甚盛。而妻父尝欲思温在辕门,思温记老人之言,辄辞不就。后二日,密请韦令公,遂补讨击使。牒出方告,不敢复辞。而常惧祸至,求为远使,竟不果。及刘辟反叛时,思温在鹿头城。城陷,为官*所杀。家族不知所在也。(出《前定录》)
贞元初年,有一个太学生叫杜思温。很擅长弹琴。多半时间都在公侯门馆里游乐。每次在宴会上弹奏,都得到赞赏。有一回曾随着宾客们在城外的苟家觜夜宿,夜晚山林幽静月光如银,真是美丽如画。这时游客们都醉了,唯独思温带着琴在水边弹琴。忽然有一个老人手支面颊来听。思温以为是以前听琴的游客,根本不回头看,等到曲子弹完,才知道那老人并不是以前的游客。马上放下琴站起来。老人说:"少年不要慌,我是秦朝时的河南太守梁陟。遭遇祸患,隐没在这里。我这一生也喜欢弹琴,以前听你弹琴,声音清新悦耳,所以才来听。人这一生很难遇到知音,请不要推辞再给我弹奏一曲。"思温又给他弹了一首《沉湘》。老人说:"这支曲子刚写成时,我也曾试着弹过,其中有些音符指法和你弹的稍有不同。"思温就请他指出不同的地方,接着就纠正了。这支曲古朴曲雅,又含有凄怨的情调,当时的人是没有听到过的。老人就问思温说:"你不是太学生吗?"回答说:"是。"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求点功名,反而常常给王侯们演奏呢?"思温显出恭敬的样子说:"请指教。"然后又问有关穷富官运等事。老人说:"我的小儿子主管人间俸禄名册。我应该给你问问,这以后二天,咱们再在这儿相会。"到了那天。思温去会见,老人也到了,就告诉他说:"太可惜了,你最终不能成名,也当不上真正的官,但是有假俸禄在巴蜀。共十九年,收入不断,但要小心不要作武官,该当有大祸,并不是祈祷就能免除的。记住记住!"说完,立刻就不见了。思温第二年又没考中,于是不考了,往西游览到达成都。凭他弹琴的技艺拜见了韦令公。韦令公很看重他,多次把他的名写在主要官员的名册上,随*十七八年,所得到的各种俸禄,每月都不少于二万。又娶了大将*的女儿,车马房子都很多。但他的妻父常想让思温在*队里谋个职务,思温牢记老人的话,坚决推辞不干。过了两天,大将*偷偷地请求韦令公,于是就给思温补了个讨击使的职务,公文已经发出了才告诉思温。思温也不敢再推辞了,但他还是常常害怕大祸到来。要求作远方的讨击使,竟不答应。等到刘辟反叛朝廷时候,思温正好在鹿头城,城被攻陷,思温也被官*所杀,家属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柳及
柳及,河南人,贞元中进士登科殊之子也。家于澧阳。尝客游至南海。元帅以其父有名于缙绅士林间,俾假掾于广。未几,娶会长岑氏之女。生一男,名甑甑。及以亲老家远,不克迎候,乃携妻子归宁于澧阳。未再岁后,以家给不足,单车重游南中,至则假邑于蒙,于武仙再娶沈氏。会公事之郡,独沈氐与母孙氏在县廨。时当秋,夜分之后,天晴月皎。忽于牖中见一小儿,手招沈氏曰:"无惧无惧,某几郎子也。"告说事状,历然可听。沈氏以告其母。母乃问是何人,有何所请。答曰:"某甑甑也,以去年七月身死,故来辞别。"凡人夭逝,未满七岁者,以生时未有罪状,不受业报。纵使未即托生,多为天曾权禄驱使。某使当职役,但送文书来往地府耳。天曹记人善恶,每月一送地府,其间有暇,亦得闲行。"沈氏因告曰:"汝父之郡会计,亦当即至。"俄尔及归,沈氏具告。及固不信,曰:"荒徼之地,当有妖怪,假托人事,殆非山精木魅之所为乎?"其夕,即又于牖间以手招及。及初疑,尚正辞诘之,乃闻说本末,知非他*,乃歔欷涕泗,因询其夭横之由。答曰:"去年七月中,戏弄得痢疾,医药不救,以致于此,亦命也。今为天曹收役,亦未有托生之期。"及曰:"汝既属冥司,即人生先定之事可知也,试为吾检穷达性命,一来相告。"答云:"诺。"后夕乃至,曰:"冥官有一大城,贵贱等级,咸有本位,若棋布焉。世人将死,或半年,或数月内,即先于城中呼其名。时甑甑已闻呼父名也,辄绐而对。"既而私谓沈氏曰:"阿爷之名,已被呼矣,非久在人间。他日有人求娶沈氏者,慎勿许之。若有姓周,职在*门者,即可许之,必当偕老,衣食盈羡。"其余所述近事,无不征验。后一夕又来曰:"某以拘役有限,不得到人间。,从此永诀矣。"言词凄怆,歔欷而去。后四月,及果卒。沈氏寻亦萍泊南海。或有求纳者,辄不就。后有长沙小将姓周者,部本郡钱帛,货殖于广州,求娶沈氏。一言而许之。至今在焉。平昌孟弘微与及相识,具录其事。(出《前定录》)
柳及是河南人,贞元年间的登科进士柳殊的儿子。家在澧阳,曾经到南海游览,元帅因为他父亲在官僚绅士中很有名望,就让他在广州作了个假署员。不久,娶了会长岑家的女儿。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甑甑。柳及以亲戚老人离家太远,不能接来一起住的名义,带着妻和子回到澧阳安居。还没过第二年,又以家里供给不足的名义,自己乘一辆车重游南海。到了以后谎说家在蒙山。在武仙又娶了沈氏。柳及在郡府作会计,独有沈氏和她的母亲在县里的公馆住。当时正是秋天,夜幕降临之后,天晴月皎。忽然在窗户里看见一个小孩,用手招呼沈氏说:"不要怕,不要怕,我是你丈夫的孩子。"他说的话和表情态度,都清清楚楚。沈氏把这事告诉了他的母亲。她母亲就问那小孩是什么人,有什么要求。小孩回答说:"我叫甑甑,去年七月死的,所以来辞别。凡是未成年死的人,没有满七岁,因为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罪过,就不受什么报应。即使不能马上托生,大多数被天曹有权势的人所驱使。我也当了差役,只送文书来往于地府间,天曹记录人间的善和恶,每月都送给地府一次。这其间有空暇的时间,也可以闲溜一会儿。沈氏就告诉他说:"你父亲在郡里当会计,马上就要回来了。"不一会柳及回来,沈氏就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柳及。柳及不信,说:"荒郊野外,该是有妖怪假托人事,怎么知道不是山精*魅干的事呢?"有天晚上,又在窗户里看见那小孩用手招呼柳及。柳及开始还怀疑,一本正经地盘问他,等那小孩把来龙去脉都说出来,才知道他不是别的*,就哽咽涕泣,又问他夭折的原因。回答说:"去年七月,我玩耍得了痢疾。医药都没有用,所以才死了。这也是命啊。现在被天曹收我作差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托生。"柳及说:"你既然属于冥司,那么人生先定的事就会知道了,能不能给我检看一下穷富命运生死的事,知道了就来告诉我。"小孩回答说:"好。"后来一天晚上小孩来了。说:"冥府有一座大城,贵贱等级,都有自己的位置,好象棋子那样分布。世间的人将要死时,或者半年,或者几个月内,就先在城中招呼他的名,当时我已经听到呼叫父亲你的名了。"就哄骗他走了。然后小孩偷偷地对沈氏说:"我父亲的名已经在冥府里被招呼了,不能在人间活多长时间,以后有人求娶你的人,特别小心不要答应,如果有姓周的,职务在*队里,就可以答应,一定会白头偕老,衣食充足美好。"小孩所说的近来的事,没有不应验的。后来有一天晚上又来说:"我已经拘役有限,不能再到人间来了,从此永别了。"言语凄惋悲怆,哽咽着走了。过了四个月以后,柳及果然死了。沈氏也在不久后漂泊在南海一带,有时也有求婚的,都没有答应。后来长沙有个小将姓周,拿本郡部队的钱财,在广州作买卖,请求娶沈氏,一说就同意了。到现在还在。平昌的孟弘微与柳及认识。把他的事都记录下来了。
韦泛
韦泛者,不知其所来。大历初,罢润州金坛县尉。客游吴兴,维舟于兴国佛寺之水岸。时正月望夜,士女繁会。泛方寓目,忽然暴卒。县吏捕验,其事未已,再宿而苏。云:"见一吏持牒来,云:#39;府司追。#39;遂与之同行。约数十里,忽至一城,兵卫甚严,入见多是亲旧往还。泛惊问吏曰:#39;此何许也?#39;吏曰:#39;此非人间也。#39;泛方悟死矣。俄见数骑呵道而来,中有一人,衣服鲜华,容貌甚伟。泛前视之,乃故人也,惊曰:"君何为来此?#39;曰:"#39;为吏所追。#39;其人曰:#39;某职主召*,未省追子。因思之曰:#39;嘻,误矣!所追者非追君也,乃兖州金乡县尉韦泛也!#39;遽叱吏送之归。泛既喜得返,且恃其故人,因求其禄寿。其人不得已,密谓一吏,引于别院,立泛于门。吏入,持一丹笔来,书其左手曰:#39;前杨复后杨,后杨年年强。七月之节归玄乡。#39;泛既出,前所追吏亦送之。"既醒,具述其事。沙门法宝好异事,尽得其实,因传之。后六年,以调授太原杨曲县主簿,秩满至京师。适遇所亲与盐铁使有旧,遂荐为杨子县巡官。在职五年。建中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将赴选,以暴疾终于广陵旅舍,其日乃立秋日也。(出《前定录》)
韦泛,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大历初年,罢去润州金坛县尉的职务,到吴兴来游览。在兴国佛寺水边缆了船。当时正是正月十五,善男信女们都来聚会。韦泛刚要游览一番,忽然死去。县吏和捕快来验尸,但还有气息,过了一宿苏醒了。他说:看见一个官吏拿着公文来到,说:"府司让你去。"于是就和他同行,估计走了十多里地,忽然来到一座城市,兵士警卫很严,进城以后见到的大多是亲戚旧友来来去去,韦泛吃惊地问那官吏说:"这是什么地方啊?"官吏说;"这不是人间。"韦泛才明白自己已经死了。不一会儿见到几个骑马的人呵斥着跑过来,其中有一个人衣服新鲜华丽,容貌高大英俊,韦泛走上前一看,原来是老朋友。那人吃惊不小,说:"你来到这儿干什么?"韦泛说:"被官吏所追。"那人说:"我的职务是主管召*。怎么不知道追你?。"就思考了一会儿说:"哈!错了!要追的人并不是你,是兖州金乡县尉韦泛。"马上呵斥官吏赶快送韦泛回去。韦泛很高兴能返回,并倚仗他是老朋友,就趁机要求他说说自己的官禄和寿命怎样。那人没办法,告诉一个官吏,把韦泛带到另一个院落,让韦泛站在门边。一个官吏进来,拿着一枝红笔,在韦泛的左手写道:"前杨复后杨,后杨年年强,七月之节归玄乡。"写完后韦泛就出来,以前追韦泛的那个官吏又送他回来。醒了以后,韦泛就把他经历的事一一叙述出来。一个和尚叫法宝很喜欢听怪事,这些事他都听全了,就传开来。六年后,韦泛被调授太原杨曲县作主簿。十年任满回到京城,正好遇到自己的亲属同盐铁使有老交情,就推荐韦泛作了杨子县巡官。在职五年,建中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准备赴京选官,因为得了急病死在广陵旅舍。那天正好是立秋。
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
玄宗 乔琳 张去逸 李泌 刘邈之 张仁袆 裴谞 李揆 道昭
玄宗
唐德宗降诞三日,玄宗视之。肃宗、代宗以次立("视之"九字原本作"肃宗次之代宗又次之")。保母襁褓德宗来呈,德宗色不白皙,龙身仆前,肃宗、代宗皆不悦。二帝以手自下递传,呈上玄宗。玄宗一顾之曰:"真我儿也。"谓肃宗曰:"汝不及他。"又谓代宗曰:"汝亦不及他。仿佛似我。"德宗(德宗二字原作是不及也。后明皇幸蜀,至中路曰:"岧郎亦一遍到此来里。"及德宗幸梁,是验也。乃知圣人应天授命,享国年深,岂是徒然。(出《嘉话录》)
唐德宗生下来三天,玄宗去看他。肃宗和代宗依次站在旁边。保姆用儿衣裹着德宗抱给他们看。德宗肤色不白,身体向前倾。肃宗和代宗看了都不喜欢。他俩依次捧着德宗给玄宗看。玄宗一看说道:"真是我的儿子呀!"然后对肃宗说:"你不如他。"又对代宗说:"你也不如他,他仿佛像我。"德宗做了二十七年皇帝,六十三岁死去。肃宗做了五年皇帝,代宗做了十五年皇帝,的确不如德宗。后来唐明皇避难四川,走到途中说:"岧郎也要到这里走一趟。"以后德宗果然到过陕西韩城(也就是玄宗路过的地方)。就是验证。因此可以知道,玄宗是应了上苍的旨意,来统治国家时间很长,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
乔琳
乔琳以天宝元年冬,自太原赴举。至大梁,舍于逆旅。时天寒雪甚,琳马死,佣仆皆去。闻浚仪尉刘彦庄喜宾客,遂往告之。彦庄客申屠生者,善鉴人,自云八十已上,颇箕踞傲物,来客虽知名之士,未尝与之揖让。及琳至,则言款甚狎,彦庄异之。琳既出,彦庄谓生曰:"他宾客贤与不肖,未尝见先生之一言。向者乔生一布衣耳,何词之密欤?"生笑曰:"此固非常人也。且当为君之长吏,宜善视之,必获其报。向与之言,盖为君结欢耳。然惜其情反于气,心不称质,若处极位,不至百日。年过七十,当主非命。子其志之。"彦庄遂馆之数日,厚与车马,遂至长安。而申屠生亦告去,且曰:"吾辱君之惠,今有以报矣,请从此辞。"竟不知所在。琳后擢进士第,累佐大府。大历中,除怀州刺史。时彦庄任修武令,误断狱有死者,为其家讼冤,诏下御史劾其事。及琳至,竟获免。建中初,微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在位八十七日,以疾罢。后朱泚构逆,琳方削发为僧。泚知之,竟逼受逆命。及收复,亦陈其状。太尉李晟,欲免其死,上不可,遂诛之。时年七十一。(出《前定录》)
乔琳在天宝元年冬天,从太原出发赴京城应试。走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住在旅店里。当时天寒雪大,他的马死了,奴仆也都离他而去。乔琳听说浚仪尉刘彦庄喜欢结交朋友,便前往求助。彦庄的朋友中有个名叫申屠生的人。精通相术。他自称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待人轻慢踞傲。彦庄的朋友宾客中虽然有许多达官名流,但他从不与人礼貌谦虚。乔琳来了,他态度却非常亲热,彦庄感到很奇怪。乔琳出去时,彦庄对申屠生说:"我的宾客中,无论是有无才能的人,都未曾见过你同他们说一句话。乔琳只是个布衣平民,你为何对他异常客气?"申屠生笑着回答:"此人哪里是个平常的人呀!日后会成为你的上司。你应该好好地对待他,日后必能得到他的报答。我同他结交,也完全是为了你。可惜观察他的面相,有反叛的征兆。如做高官,不会超过百日,并且过了七十岁,必然死于非命。你记住我今天说过的话。"彦庄于是款待乔琳数日,并赠送车马,使其安全到达长安。而申屠生也准备告辞,临行前对彦庄说:"我得到你的恩惠,今天已经有了报答,让我们从此分手吧。"申屠生走后,便再也不知其去向。乔琳后来果然考中进士,累次做了高级官府的幕僚。大历中期,被任命为怀州刺史,彦庄正在怀州所辖的修武任县令,因其断案中有误判致人屈死的情况,家属上诉要求申冤,皇上下诏命御史调查弹劾。等乔琳到了怀州,竟使彦庄获免。建中初年,乔琳升迁为中书侍郎平章,上任后只有八十七天,就因病辞官。后来朱泚谋反时,乔琳已削发为僧。朱泚知道了,竟逼迫他接受其任命,参与了反叛,待叛乱被平息后,乔琳陈述了被逼参与叛乱的经过。太尉李晟欲免其死罪,皇上不准,于是乔琳被诛杀。死时七十一岁。
张去逸
肃宗张皇后祖母窦氏,玄宗之姨母也。玄宗先后早薨,窦有鞠养之恩。景云中,封邓国夫人,帝甚重之。其子去惑、去盈、去奢、去逸,依倚恩宠,颇极豪华。一日,弟兄同猎渭曲。忽有巨蛇长二丈,腾赶草上,迅捷如飞。去逸因踪辔弯弧,一发而中,则命从骑挂之而行。俄顷雾起于渭上,咫尺昏晦,骤雨惊电,无所遁逃。偶得野寺,去逸既弃马,径依佛庙。烈火震霆,随而大集。方霆火交下之际,则闻空中曰:"勿惊仆射,"霆火遽散,俄而复臻。又闻空中曰:"勿惊司空!"霆火登止。俄复聚集,又闻空中曰:"勿惊太尉!"既而阴翳廓然,终无所损。然死蛇从马,则已失矣。去逸自负坐须富贵。不数年,染疾而卒,官至太仆卿。天宝中,其女选东宫,充良媛。及肃宗收复两京,良媛颇有辅佐之力,至德二载,册为淑妃。乾元元年,诏中书令崔圆持节册为皇后。而去逸以后父,前后三赠官,皆如空中之告耳。(出《纪闻》)
唐肃宗张皇后的祖母窦氏是玄宗的姨母。玄宗的母后死的比较早,窦氏对玄宗有养育之恩,景云年间被封为邓国夫人,皇帝对她很敬重。她的儿子去惑、去盈、去奢、去逸,依靠皇帝的恩宠,享尽荣华富贵。一天弟兄们一同打猎在渭河河曲。忽然有一条两丈长的大蛇在草上穿行如飞,去逸策马弯弓,一箭射中巨蛇,便叫随从将蛇挂在马上继续行猎。顷刻大雾弥漫,咫尺间看不清景物,随后天降雷雨,荒野上无处遮蔽。偶然间遇到一座寺庙,去逸弃马躲了进去。谁知霹雳闪电也云集到庙上,正当雷电交加之时,忽然听到天空中说:"不要惊吓了仆射。"雷电随即散去,顷刻又至。又听到空中说:"不要惊吓司空。"雷电立刻停止,随后又重新聚集,又听到空中说:"不要惊吓太尉。"阴云雷电全都散去,去逸丝毫也没有损伤,但是射死的巨蛇以及随从和马匹却不见了。去逸对坐享富贵非常自负,过了不几年,去逸患病而死,死时所做的官是太仆卿。天宝中期,他的女儿被选送到东宫做良媛。后来肃宗收复两京时,良媛有辅佐的功劳。至德二年,被册封为淑妃。乾元元年,皇帝下诏中书令崔圆持符节册封淑妃为皇后。而去逸则以皇后父亲的身份,前后三次被追封官职,其职衔全都同当日天空中所说的一致。
李泌
天宝十四载,李泌三月三日,自洛乘驴归别墅。从者未至,路旁有车门,而驴径入,不可制。遇其家人,各将乘驴马群出之次。泌因相问,遂并入宅。邀泌入。既坐,又见妻子出罗拜。泌莫测之,疑是妖魅。问姓窦,潜令仆者问邻人,知实姓窦。泌问其由,答曰:"窦廷芬。且请宿。"续言之,势不可免,泌遂宿,然甚惧。廷芬乃言曰:"中桥有筮者胡芦生,神之久矣。昨因筮告某曰,不出三年,当有赤族之祸,须觅*中君方免。问如何觅*中君?曰,问*谷子。又问安得*谷子?言公姓名是也。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觅之。不见,必籍死无疑;若见,但举家悉出衷祈,则必免矣。适全家方出访觅,而卒遇公,乃天济其举族命也。"供待备至。明日请去,且言归颍阳庄。廷芬坚留之,使人往颍阳,为致所切,取季父报而还。如此住十余日,方得归。自此献遗不绝。及禄山乱,肃宗收西京,将还秦,收陕府,获刺史窦廷芬。肃宗令诛之而籍其家。又以玄宗外家而事贼,固囚诛戮。泌因具其事,且请使人问之,令其手疏验之。肃宗乃遣使。使回,具如泌说。肃宗大惊,遽命赦之。因问*中君*谷子何也?廷芬亦云不知,而胡芦生已卒。肃宗深感其事。因曰:"天下之事,皆前定矣。(出《感定录》)
天宝十四年三月三日,李泌自洛阳乘驴回别墅,随行的仆人落在后面。路旁有一个大门,毛驴竟自行走了进去,李泌无法制止。这时遇到了这家的人,各自把乘坐的驴和马牵出来。李泌因这家的主人相问,便和仆人走进屋去。主人请李泌进屋里坐下,李泌坐下后,主人的妻子出来同李泌见礼,李泌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怀疑自己遇见了妖怪*魅。李泌问其姓氏,主人回答姓窦。李泌暗中派仆人去附近的人家证实,知道主人确实姓窦。李泌又详细询问,主人回答叫窦廷芬,并请李泌留下住宿,以便继续交谈。其态度诚恳得叫人无法推辞。于是李泌便住了下来,但是心中非常害怕。窦廷芬对李泌说:"中桥有个算命的人叫胡芦生,因为算得极准,所以非常出名。昨天他为我算命后告诉我,不出三年,我们家有灭门之祸,必须找到*中君才能幸免。我问他如何才能找到*中君,他回答说,去问*谷子,我又问怎样才能找到*谷子,他说的就是您的姓名呀!他又告诉我,应该在三月三日,全家出城寻找。如果找不到您,我们全家到时候必死无疑。如果找到了您,一定要全家人出来哀求祈祷,则一定能免除灾祸。刚才我们全家人出访寻找,而终于遇见了您,真是苍天解救我们全家的性命啊!"窦廷芬对李泌招待得十分周到。第二天,李泌告辞,并说要回颍阳庄。窦廷芬坚持挽留,并派人去颍阳为李泌送信。并代其拿取他关心的东西,李泌接到叔父的回信后,又住了十多天才告辞回家。自从这以后,廷芬不断地给李泌赠送礼物。后来安禄山叛乱,肃宗收复西京后回师长安,收复陕府,抓获了刺史窦廷芬。肃宗下令诛杀其全家,并将家产没收入宫。又气愤地说:"玄宗的外家亲戚反而替反贼做事,真是该杀。"李泌因为知道窦廷芬命运的前因后果,所以派人拿着自己所写的奏章去朝见肃宗说明情况。肃宗派人去调查,回奏同李泌说的一样。肃宗非常惊奇,随即下令赦免窦廷芬的死罪,并问*中君和*谷子是什么?窦廷芬也说不知道,而此时胡芦生已死。肃宗感叹说:"天下的事,都是以前就定下来的呀!"
刘邈之
刘邈之,天宝中,调授岐州陈仓尉。邈之从母弟吴郡陆康,自江南同官(《前定录》无"同官"二字,疑应在"来"字下)来。有主簿杨豫、尉张颖者,闻康至,皆来贺邈之。时冬寒,因饮酒。方酣适,有魏山人琮来。邈之命下帘帷,迎于庭,且问其所欲。琮曰:"某将入关("关"原本作"门",据《前定录》改)。请一食而去。"邈之顾左右,命具刍米于馆。琮曰:"馆则虑不及,请于此食而过。"邈之以方饮,有难色。琮曰:"某能知人。若果从容,亦有所献。"邈之闻之而喜,遂命褰帷,而坐客亦乐闻其说,咸与揖让而做。时康以醉卧于东榻,邈之乃具馔。既食之,有所请。琮曰:"自此当再名闻,官止二邑宰而不主务,二十五年而终。"言讫将去,豫、颖固止之,皆有所问。谓豫曰:"君后八月,勿食驴肉,食之遇疾,当不可救。"次谓颖曰:"君后*官,宜与同僚善。如或不叶,必为所害。"豫、颖不悦。琮知其意,乃曰:"某先知者,非能为君祸福也。"因指康曰:"如醉卧者,不知为谁,明年当成名,历官十余*,寿考禄位,诸君子不及也。"言讫遂去,亦不知所往。明年,逆胡陷两京,玄宗幸蜀,陈仓当路。时豫主邮务,常念琮之言,记之于手板。及驿骑交至,或有与豫旧者,因召与食,误啖驴肠数脔。至暮,胀腹而卒。颖后为临濮丞,时有寇至,郡守不能制,为贼所陷。临濮令薛景元率吏及武士持兵与贼战,贼退郡平。节度使以闻,既拜景为长史,领郡务。而颖果常与不叶,及此因事陷(陷原作答。据明抄本改)之,遂阴污而卒。邈之后某下登科,拜汝州临汝县令,转润州上元县令。在任无*,皆假掾("掾"明抄本作"禄")以终考。明年,康明经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充陇右巡官。府罢,调授咸阳尉,迁监察御史周至令比部员外郎。连典大郡,历官二十二考。(出《前定录》)
刘邈之在天宝年间调任岐州陈仓尉,他姨母家的表弟吴郡的陆康从江南来到官府看他。主簿杨豫、县尉张颖听说陆康来了,都来向刘邈之祝贺。当时正是寒冬季节,他们喝酒正热闹畅快的时候,有个叫琮的魏山人求见。刘邈之叫人放下门帘,起身迎到院子里,并问琮有什么事。琮说:"我要入关,请安排一顿饭,我吃完就走。"刘邈之叫左右的人安排饭菜于客房。琮说:"安排到客房我等不及了,请让我就在这里吃吧。"刘邈之因为正在饮酒,觉得很为难。琮说:"我会给人看相,如果你们以礼待我,我也会有所贡献。"刘邈之听了很高兴,便叫人撩起帷帘。而座上的几位客人也都想听他能说些什么,全都请其入座。这时陆康因为喝醉了躺在东边的床上。刘邈之添置杯筷菜肴招待琮吃完饭,然后请琮为自己看相。琮说:"你以后还有功名,能做两任邑宰,但不主持*务,还可以做官二十五年。"说完要走。杨豫和张颖请他留下,向他问各自的前程。琮对杨豫说:"你从现在起八个月内,不能吃驴肉,如果吃了必然得病,并且无法医治。"又对张颖说:"你以后做官,应当与同僚搞好关系,否则必受其害。"杨豫和张颖听了都不高兴。琮知道他们的心意,便说:"我虽然能够事先知道以后的事,但却不能决定你们的祸福。"又指着陆康说:"比如醉酒躺着的这个人,不知道是谁。但我却知道,他明年可成功名,当官十多任,官大寿高,诸位都赶不上他。"说完便走得不知去向。第二年,安禄山叛乱,两京陷落,玄宗去蜀郡,陈仓是必经之路。这时杨豫管理驿站,他常常想起琮说过的话,并将其记在自己的手心上。一次,一个骑马传送公文的人与杨豫有旧交,请杨豫一同吃饭。杨豫误吃了几小片驴肠,当晚胀肚而死。张颖后来做了临濮丞,一次贼兵攻城,郡守无力抵抗,被围困。临濮县令薛景元率领兵丁将贼兵打退。节度使接到报告后,任命薛景元为长史,主持郡务。而张颖果然常常与其不和,因此受到陷害,不久蒙冤而死。刘邈之后来考中进士,官拜汝州临汝县令,后又转任润州上元县令。在任职期间没有主持重要*务,均以太平官结束任职。第二年,陆康考明经入榜,先后做秘书省正字,又任陇右巡官,任期满后调任咸阳尉,后又改任监察御史、周至令,比部员外郎。接连担任重要官职,历任二十二年。
张仁袆
唐沈君亮,见冥道事。上元年中,吏部员外张仁袆延坐问曰:"明公看袆何当迁?"亮曰:"台郎坐不暖席,何虑不迁?"俄而袆如厕,亮谓诸人曰:"张员外总十余日活,何暇忧官职乎?"后七日而袆卒。(出《朝野佥载》)
唐朝的沈君亮,能推算人的未来过去。上元年中的一天,吏部员外张仁袆将他请到上座后问道:"明公看我什么时候能够升迁?"沈君亮回答说:"您不会等到把席位坐热,何愁不升官呢!"过一会张仁袆上厕所去了,沈君亮对大家说:"张员外最多还能活十几天了,怎么还有时间考虑升不升官呢?"果然七天后张仁袆死了。
裴谞
宝应二年,户部郎中裴谞出为卢州刺史。郡有二迁客,其一曰武彻,自殿中侍御史贬为长史;其一曰于仲卿,自刑部员外郎贬为别驾。谞至郡三日,二人来候谒。谞方与坐,俄而吏持一刺云:寄客前巢县主簿房观请谒。谞方与二客话旧,不欲见观,语吏云:"谢房主簿相访,方对二客,请俟他日。"吏以告观,观曰:"某以使君有旧,宜以今日谒,固不受命。"吏又入白谞,谞曰:"吾中外无有房氏为旧者。"乃令疏其父祖官讳,观具以对。又于怀中探一纸旧书,以受吏。谞览之愀然,遽命素服,引于东庑而吊之,甚哀。既出,未及易服。顾左右问曰:"此有府职月请七八千者乎?"左右曰:"有名逐要者是也。"遽命吏出牒以署观。时二客相顾,甚异之,而莫发问。谞既就榻叹息,因谓二客曰:"君无为复患迁谪?事固已前定,某(原作"其",据许本改)开元七年,罢河南府文学。时至大梁,有陆仕佳为浚仪尉。某往候之,仕佳座客有陈留尉李揆、开封主簿崔器方食,有前襄州功曹参*房安禹继来。时坐客闻其善相人,皆请。安禹无所让,先谓仕佳曰:"官当再易,后十三年而终。"次谓器曰:"君此去二十年,当为府寺官长,有权位而不见曹局,亦有寿考。"次谓揆曰:"君今岁名闻至尊,十三年间,位极人臣。后十二年,废弃失志,不知其所以然也。"次谓某曰:"此后历践清要,然无将相。年至八十。"言讫将去,私谓某曰:"少间有以奉托,幸一至逆旅。"安禹既归,某即继往。至则言款甚密,曰:"君后二十八年,当从正郎为江南郡守。某明年当有一子,后合为所守郡一官。君至三日,当令奉谒。然此子命薄,不可厚禄,顾假俸十千已下,"此即安禹子也。彻等咸异其事,仕佳后再受监察御史卒,器后为司农丞。肃宗在灵武,以策称旨,骤拜大司农。及归长安,累奉使。后十余年,竟不至本曹局。揆其年授右拾遗,累至宰相。后与时不叶,放逐南中二十年。除国子祭酒,充吐蕃会盟使。既将行而终。皆如其言。安禹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及第,官止南阳令。(出《前定录》)
宝应二年,户部郎中裴谞出任卢州刺史。卢州有两个被贬谪来的官员。一个叫武彻,从殿中侍郎史降为长史。一个叫于仲卿,从刑部员外郎降为别驾。裴谞到卢州府三天,两人前来拜见。裴谞刚同二人坐下,忽然衙役呈上一张名帖禀报:"寄居在这里的前巢县主簿房观拜见。裴谞正与二人谈论以前的交往,不愿意接见房观,便对衙役说:"你去对房观说感谢房主簿来访,我正在接待两位客人,请他改日再来。"衙役回复房观后,房观对衙役说:"我与刺史有老关系,应当今日拜见,所以不能从命。"衙役进去禀告,裴谞说:"我家族内外没有与姓房的人有交往的。"传话叫房观写出他父亲和祖父的名字。房观全都写上来了,并从怀中拿出一封旧信,请衙役转交裴谞。裴谞看了信后脸色大变,立即命令仆人取来丧服换上,请房观一同去堂下东边的屋子里凭吊亡灵,神情非常悲哀。出来后没来得及换下丧服,便对左右的人说:"还有没有空缺的职位,每月的俸禄为七八千的?"左右的人说:"拿出花名册一查就知道了。"裴谞立即叫人取来花名册查阅,并注上房观的名字。这时两位客人在旁边观看,心中非常惊奇,但没发问。裴谞就势坐在床上叹息,并对两位客人说:"两位不必再为遭贬的事烦恼,什么事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在开元七年,被免除河南府文学的职务,走到大梁,因为陆仕佳正在那里任浚仪尉,我顺路前往探望。当在陆仕佳那里做客吃饭的有陈留尉李揆、开封主簿崔器,随后襄州功曹参*房安禹也来了。在座的客人听说他很会相面,都请他入座,房安禹毫不谦让。他对陆仕佳说:#39;您的官职还会变动,还可做十三年官。#39;又对崔器说:#39;您二十年后,可做郡国的长官,有权位而不见曹局,并且高寿。#39;再对李揆说:#39;您今年能得到皇帝的重视,十三年里,可做到最大的官。以后的十二年,会失意丢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39;然后又对我说:#39;您以后能历任重要官职,但达不到将相那样的高位,可以活到八十岁。#39;说完要走,并私下对我说:#39;一会儿我有事相托。请你到我住的旅馆去一下。#39;房安禹回去后,我立即跟着去了,到了那里,我二人言谈非常亲密。房安禹对我说:#39;您以后二十八年,能从正郎调任江南郡守。我明年能有一个儿子,长大后注定会成为您所管辖的郡里的一名官员。您到任后三天,我会叫他去拜访。但是我这个儿子命薄,不能给他太高的待遇,能够给他十千以下的俸禄。#39;方才我去会见的就是安禹的儿子。"武彻等人都觉得这些事很奇怪。陆仕佳后来调任监察御史,就死了。崔器后来当了司农丞,肃宗在灵武时,他的策对很合皇帝的旨意,破格任命为大司农。等到肃宗回到长安,崔器多次奉命出使,后来十多年,竟不至本曹局。李揆当年被授予右拾遗,逐渐升到宰相。后来他与皇帝当时的意见不一致,被贬流放到南中二十年。又起用为国子监祭酒,任出使吐蕃的使臣,即将出发时死了。这些人的命运全都如房安禹所说的一样。房安禹开元二十一年考中进士,最后做的官是南阳令。
李揆
李相国揆以进士调集在京师,闻宣平坊王生善易筮,往问之。王生每以五百文决一局,而来者云集,自辰及酉,不次而有空反者。揆时持一缣晨往,生为之开卦曰:"君非文章之选乎?当得河南道一尉。"揆负才华,不宜为此,色悒忿而去。王生曰:"君无怏怏,自此数月,当为左拾遗,前事固不可涯也。"揆怒未解。生曰:"若果然,幸一枉驾。"揆以书判不中第,补汴州陈留尉。始以王生之言有征。后诣之,生于几下取一缄书,可十数纸,以授之曰:"君除拾遗,可发此缄,不尔当大咎。揆藏之,既至陈留。时采访使倪若冰以揆才华族望,留假府职。会郡有事须上请,择与中朝通者,无如揆,乃请行。开元中,郡府上书姓李者,皆先谒宗正。时李璆为宗长,适遇上尊号。揆既谒璆,璆素闻其才,请为表三通,以次上之。上召璆曰:"百官上表,无如卿者,朕甚嘉之。"璆顿首谢曰:"此非臣所为,是臣从子陈留尉揆所为。"乃下诏召揆,时揆寓宿于怀远坊卢氏姑之舍,子弟闻召,且未敢出。及知上意欲以推择,遂出。既见,乃宣命宰臣试文词。时陈*门为题目三篇,其一曰《紫丝盛露囊赋》,二曰《答吐蕃书》,三曰《代南越献白孔雀表》。揆自午及酉而成,既封,请曰:前二道无所遗限,后一首或有所疑,愿得详之。及许拆其缄,涂八字,旁注两句。既进,翌日授左拾遗。旬余,乃发王生之缄视之,三篇皆在其中,而涂注者亦如之。遽命驾往宣平坊访王生,则竟不复见矣。(出《前定录》)
相国李揆当年考中进士,被调集在京城,听说宣平坊有个叫王生的善于抽签算命,便前去询问自己的前程。王生每算一卦,就要收取五百文钱,但前去算卦的人仍然很多,每天都从辰时算到酉时,仍然有挨不上号而白跑一趟的。李揆带着一匹细纱作为礼物,很早就赶去了。王生为他算卦后说:"您是问您的文章,能选授什么官职吧?我算您能得河南道的一个县尉。"李揆自负才华出众,不应当做这样一个小官,神色气愤要走。王生又说:"您不要不高兴,几个月以后,还能当左拾遗,前途正是不可限量的。"李揆仍余怒未消。王生又说:"若同我说的一样,希望您能来一趟。"果然李揆考书判未中,补缺被派到汴州做陈留县尉。这时才知道王生的话有了验证,又赶到王生那里求教。王生从书案下取出封好的信,大约有十几张纸那么厚,交给李揆说:"您官拜左拾遗时,可拆开此信,不然会有灾祸。"李揆收起信后赶往陈留。采访使倪若冰因为李揆有才华,又出身名门望族,留他在府中帮忙。正赶上郡府有事需要向朝廷请示,想找一个和朝中有交往的人,没有比李揆更合适的,于是就派他去了。唐玄宗开元中期,各郡府姓李的官员向上呈报文书,都先拜见宗正。当时李璆是宗长。正逢朝廷百官为皇帝上尊号,李揆拜见李璆。李璆早就听说李揆有才华,就请他代为起草三篇上报给皇帝的文书,一篇一篇地向上呈报。皇帝召见李璆说:"百官上报的文章,没有能赶上你的,我非常欣赏。"李璆磕头谢恩说:"这三篇文章不是我写的,而是我的侄子陈留尉李揆所写的。"皇帝下令召见李揆。当时李揆正寄居在怀远坊姓卢的姑姑家,听说皇帝召见,不敢出来,直到知道皇帝是要选拔重用他,便去见皇帝。皇帝命令大臣考其文章诗词。当时陈*门出了三个题目,一个是《紫丝盛露囊赋》,一个是《答吐蕃书》,另一个是《代南越献白孔雀表》。李揆自午时做到酉时完成。封好后又请示说:"前两篇没有什么遗漏,后一篇或者还有遗漏和疑问之处,我想写得再详细明白一点。遂允许其拆封,李揆又涂改了八个字,在旁边加了两句注释,然后呈报给皇帝。第二天被授予左拾遗。十天后,他拆开王生给他的信一看,自己写的三篇应试文章都在里面,并且连涂改加注的地方也完全一致。立即驱车赶往宣平坊去见王生,然而王生已不知去向。
道昭
永泰中,有沙门道昭,自云兰州人,俗姓康氏。少时因得疾不救,忽寤云:"冥司见善恶报应之事,"遂出家。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将来之事。初若隐晦,后皆明验。尝有二客来,一曰姚邈,举明经,其二曰张氏,以资荫,不记名。僧谓张曰:"君授官四*,慎不可食禄范阳。四月八日得疾,当不可救。"次谓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从戎,亦当三十年无乏。有疾勿令胡人疗之。"其年。张授官于襄邓间。后累选,常求南州,亦皆得之。后又赴选,果授虢州卢氏县令。到任两日而卒。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后方悟范阳即卢氏望也。邈后举不第,从所知于容州。假*守之名,三十年累转右职。后因别娶妇求为傧者,因得疾,服妪*氏之药而终。后访*氏本末,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出《前定录》)
唐代宗永泰年间,有个和尚叫道昭。他自称是兰州人,俗家姓康,少年时得病无法医治。一天睡醒后说:"我看见了阴间的善恶报应之事",遂出家做了和尚。他在太行山修行四十年,苦守佛家戒律,经常讲述别人未来的事情,说得比较隐晦,但过后都一一得到了证实。曾经有两位客人来访,一个叫姚邈,有明经的功名。一个叫张氏,有世袭官职的资格不知叫什么名字。道昭和尚对张氏说:"您能做四任官,但千万不要去范阳做官。如果在范阳,四月八日得病将无法医治。"又对姚邈说:"您不适合做文官,如果能够投*,也有三十年事情做。有病不要找胡人医治。"这一年张氏当了官在襄邓一带,并多次调任新的职务。要求到江南一带做官,也都如愿了。后来又被选中,做了虢州卢氏县令,到任两天就死了。死的日子果然是四月八日。以后才明白范阳就是卢氏的郡望。姚邈后来考举人不中,到容州去跟随他的一个熟人,从了*,三十年间不断升任重要官职,后来因为另外娶了媳妇,并要抛弃原来的媳妇而得病,吃了一个*氏老太太的药而死。以后有人查访*氏的来历,原来是个外族洞主所放逐的婢女,正是个胡女。
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
李棱 豆卢署 孟君 卢常师 韩滉 李頧 崔造 薛邕
李棱
故殿中侍御史李棱,贞元二年擢第。有别业在江宁,其家居焉。是岁浑太师瑊镇蒲津,请棱为管记从事。棱乃曰:"公所欲棱者,然奈某不闲检束。夙好蓝田山水,据使衔合得畿尉。虽考秩浅,如公勋望崇重,特为某奏请,必谐矣。某得此官,江南迎老亲,以及寸禄,即某之愿毕矣。"浑遂表荐之,德宗令中书商量,当从浑之奏。棱闻桑道茂先生言事神中,因往诣焉。问所求成败。茂曰:"公求何官?"棱具以本末言之。对曰:"从此二十年,方合授此官,如今则不得。"棱未甚信。经月余,棱诣执*,谓曰:"足下资历浅,未合入畿尉。如何凭浑之功高,求侥幸耳?"遂检吏部格上。时帝方留意万机,所奏遂寝。棱归江南,果丁家艰。已近七八年,又忽得躄疾,殆将一纪。元和元年冬,始入选,吏曹果注得蓝田县尉。一唱,忻而授之。乃具说于交友。(出《续定命录》)
曾经担任过殿中侍御史的李棱,贞观二年科举考试中榜。他有别墅在江宁,供其家属居住。这一年,太师浑瑊镇守蒲津关,请李棱担任管记从事。李棱对浑瑊说:"你要求我做的很清楚,但是无奈我不善于检点约束自己,平常喜好的只是蓝田的山水,只想在这靠近京城的地方做个县尉,但是我的资历不够。您德高望重,如果肯特意为我向皇帝推荐,必然能使我如愿,我如果当了这个官,从江南把亲属接来领受俸禄,我平生的愿望也就满足了。"于是浑瑊向皇帝推荐了他,德宗命令中书研究怎么办。李棱听说桑道茂先生料事如神,便前往请教,问推荐能否成功。桑道茂问他:"您想当什么官?"李棱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桑道茂回答说:"从现在算起二十年,您才能被授予这个官职,现在得不到。"李棱不太相信。一个月后,李棱去询问,主管官员回答说:"你资历浅,不适合担任京城附近的县尉,怎么可以凭借浑瑊的功高来求得侥幸呢?"遂即把他的名字写在吏部的表格上。这时皇帝正留意很多*国大事,浑瑊推荐李棱的奏章就放下了没有批。李棱回到江南,先是老人死了守孝,七八年后又忽然得了腿疾,瘸了差不多十年。一直到元和元年冬天,才开始被选中任职,命书上果然写的是蓝田县尉,宣读后欣然接受此衔,于是李棱将这件事的前后经过详细告诉了朋友。
豆卢署
豆卢署,本名辅真。贞元六年,举进士下第。将游信安,以文谒郡守郑武(前定录武作式)瞻。瞻甚礼之,馆给数日,稍狎,因谓署曰:"子复姓,不宜两字为名。将改之,何如?"署因起谢,且求其所改。武瞻书数字,若著者、助者、署者,曰:"吾虑子宗从中有同者,故书数字,当自择之。"其夕宿于馆,梦一老人谓署曰:"闻使君与子更名,子当四举成名,四者甚佳。后二十年,为此郡守。因指郡隙地曰,此可以建亭台。"既寤思之,四者署字也,遂以为名。既二年,又下第。以为梦无征。知者或诮之。后二年,果登第。盖自更名后四举也。大和九年,署自秘书少监为衢州刺史。既至,周览郡内,得梦中所指隙地,遂构一亭,因名之曰"征梦亭"矣。(出《前定录》)
豆卢署原名辅真。贞元六年,考进士落榜,随即游览信安,并拿自己的诗文拜见郡守郑武瞻。郑武瞻对他很客气,留他住了数日。比较熟悉以后对他说:"你是复姓,不适合起两个字的名字,改了怎么样?"豆卢署起身致谢,并请郑武瞻为其改名。郑武瞻写了几个字,有著、助、署字,然后说:"我考虑为了避免同你的亲属重名,所以写了好几个字,请你自己选择。"当晚豆卢署睡在客房,梦见一个老头对他说:"听说郡守为你改名,你再考四次才能中榜。四字最好。再过二十年,你是这里的郡守。"老头又指着一块空地说:"此地可以建一座亭台。"醒了以后豆卢署想,"四者"就是署字呀!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署字。考了两年,豆卢署仍未中榜,以为所做梦不准,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嘲讽他。接着又考两年,终于中榜成名,算起来正是改名后的第四次考试。大和九年,豆卢署从秘书少监调任衢州刺史。上任后巡视郡府内外,发现了梦中所说的那块空地,便命人造了一座亭子,并命名为"征梦亭"。
孟君
贞元中,有孟员外者,少时应进士举,久不中第,将罢举,又无所归。托于亲丈人省郎殷君宅,为殷氏贱厌,近至不容。染瘴疟日甚。乃白于丈人曰:"某贫薄,疾病必不可数。恐污丈人华宇,愿委运,乞待尽他所。"殷氏亦不与语,赠三百文。出门不知所适。街西有善卜者,每以清旦决卦,尽后则闭肆下帘。孟君乃谒之,具陈羁蹇,将填沟壑,尽以所得三镮环为卜资。卜人遂留宿,及时为决一卦。封成惊曰:"郎君更十日,合处重职,俸入七十千钱,何得言贫贱?"卜人遂留厚供给。已至九日,并无消息。又却往殷君宅,殷氏见甚薄之,亦不留连,寄宿马厩。至明,有敕以禁兵将为贼境观察使,其人与殷友善,驰扣殷氏之门。武人都不知书,云。:"便须一谢表,兼镇抚寇勷。事故颇多,公有亲故文士,颇能相助否?"殷良久思之,无可应者。忽记得孟君久曾应举,可以充事。遽引见之,令草一表,词甚精敏。因请为*中职事,知表奏。数日授官,月俸正七十千。乃卜后十日也。(出《逸史》)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孟员外,年轻时考取进士,多次未中。想要不考了,又无处可归,寄居在他的一个长辈姓殷的亲戚家里,为姓殷的所轻视厌烦。达到不能相容的程度,这时孟又得了瘴疟,并且一天天严重。他对姓殷的长辈说:"我命薄,这病必然不可求治,恐怕弄脏您老人家的豪华住宅,我愿意听从命运的安排,离开你们家死到其它的地方。"殷也不说话,只给了他三百文钱,孟离开之后不知道应该去什么地方。街西有一个算命的,每天清早给人算卦,算完后就放下帘子关门。孟便去拜会他,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就要病死填沟的困境详细叙述一遍,并将仅有的三百文钱作为卦钱。算命人留他住下,并立即为他算了一卦,算完后惊讶地说:"您再过十天,在此地有重要职位,每月俸禄就有七十千钱,为什么还说自己贫穷下贱呢!"算命人留他居住,并热情款待。可是到了第九天,仍没有任何消息。孟又回到姓殷的家里,殷更加瞧不起他,也不挽留接待,晚上他就睡在马厩里。等到天明,有皇帝任命的一名禁*将领到贼境当观察使。这个人与姓殷的是朋友,亲自来敲殷家的大门,对殷说:"武将不通文墨,需要给皇帝写一个表示感谢的文书,同时写一个安抚边境敌寇的信函,需要处理的事物很多。您有没有熟悉的文人,帮助我推荐一个?"殷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到可以推荐的人,忽然想起孟曾多次应试,可以担当这个差事。遂给他们引见,命令孟起草一篇向皇帝报送的"表"。孟的文笔精美准确。于是聘请孟到*中任职,并上报皇帝,几天后被授予官职,每月的俸禄正好七十千文钱。孟员外命运的转机正是算卦后第十天开始的。
卢常师
秘书少监卢常师,进士擢第。性淡薄,不乐轩冕。于世利蔑然,弃官之东洛。谓所亲曰:"某浙西鱼尚书故旧,旬日看去。"又曰:"某前生是僧,座禅处犹在会稽,亦拟自访遗迹。"家人亦怪其欲远行而不备舟楫。不逾旬遂殁矣。(出《逸史》)
秘书少监卢常师,进士出身。但他却生性淡薄,不追求官位爵禄,蔑视名利,终于辞了官来到东洛。他对亲属说:"我是浙西鱼尚书的老朋友,过几天去看一看。"又说:"我前生是个和尚,修行的地方还在会稽。打算去寻找前世留下的遗迹。家里的人奇怪他要出远门为什么不准备船只,不过十天,卢常师就死了。
韩滉
韩晋公晃在中书,尝召一吏。不时而至,公怒将挞。吏曰:"某有所属,不得遽至,乞宽其罪。"晋公曰:"宰相之吏,更属何人?"吏曰:"某不幸兼属阴司。"晋公以为不诚,乃曰:"既属阴司,有何所主?"吏曰:"某主三品已上食料。"晋公曰:"若然,某明日当以何食?"吏曰:"此非细事,不可显之。请疏于纸,过后为验。"乃恕之而系其吏。明旦,遽有诏命,既对,适遇太官进食,有糕糜一器,上以一半赐晋公。食之美,又赐之。既退而腹胀,归私第,召医者视之曰:"有物所壅,宜服少橘皮汤。至夜,可啖浆水粥。明旦疾愈。"思前夕吏言,召之,视其书,则皆如其所云。因复问:"人间之食,皆有籍耶?"答曰:"三品已上日支,五品已上而有权位者旬支,凡六品至于九品者季支,其有不食禄者岁支。(出《前定录》)
晋公韩滉在中书府,叫一名官员来见他。这人没有按时赶到,韩滉生气命人用鞭子打他。这个人说:"我还有归属,不能应时而来,请求宽恕。"韩滉说:"你是宰相手下的人,还能归谁管?"这个人说:"我不得已还归阴间管。"韩滉认为他的话不诚实,就对他说:"既然归阴间管,你有什么职责?"这个人说:"我负责管理三品以上官员的饮食。"韩滉说:"既然如此,我明天应该吃什么?"这个人说:"这可不是小事,不能随便说出来,请让我写在纸上,过后再验证。"于是韩没有鞭打他,而是将他关了起来。第二天,突然皇帝召见韩滉。见到皇帝后,正遇见太官给皇帝送饮食。其中有一盘糕点,皇帝将一半赏给韩滉吃,味道很美,随后又将另一半也赏给他吃了,韩滉退下去后感到腹胀,回到家里后找医生来看病。医生说:"是食物堵塞,可以喝少量的橘子皮汤。"当晚,便可以喝粥了,天亮后病就好了,韩滉想起前天那个人说的话,便将他召来,要过他写的纸一看,吃的东西全都跟他写的一样。便又问那人道:"人间的饮食,都有人预先安排吗?"回答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其饮食每天一安排;五品以上有权位的官员,一旬一安排;六品至九品的官员,每季安排一次;如果是不领俸禄的老百姓,则是每年安排一次。
李頧
贞元中,有举人李頧,方就举,声价极振。忽梦一人紫衣云:"当礼部侍郎顾少连下及第。"寐觉,省中朝并无姓顾者。及顷,有人通刺,称进士顾少连谒。頧惊而见之,具述当为门生。顾曰:"某才到场中,必无此事。来年,頧果落第。自此不入试,罢归。至贞元九年,顾少连自户部侍郎权知贡举,頧犹未第,因潜往造焉。临放榜,时相特嘱一人,頧又落,但泣而已。来年秋,少连拜礼部侍郎,頧乃登第。(出《感定录》)
贞元年间,有个举人叫李頧。正应试,声望和身价很高。一天他忽然梦见一个穿紫衣服的人对他说:"你只能在礼部侍郎顾少连的主考下考试中榜。"醒后,想到朝中没有姓顾的侍郎。不一会儿,有人告诉他说进士顾少连来访。李頧非常惊讶,见面后,頧向顾少连说自己应当是顾的门生,顾少连说刚到考场,决不可能有你说的事。"第二年,李頧果然落第,从此他不愿参加考试,回到家乡去了。一直到贞元九年,顾少连以户部侍郎暂时代理贡举,李頧仍未考中。于是他暗中去拜见顾少连进行通融。临到发榜时,当朝宰相又特别嘱咐要照顾一个人,所以李頧又落榜了,他只能偷偷哭泣。第二年秋天,顾少连调任礼部侍郎。李頧这才中榜成名。
崔造
崔丞相造,布衣时,江左士人号为白衣夔。时有四人,一是卢东美,其余亡姓字。崔左迁在洪州,州帅曹王将辟为頧。时德宗在兴元,以曹王有功且亲,奏无不允。时有赵山人言事多中。崔问之曰:"地主奏某为副使,且得过无?"对曰:"不过。"崔诘曰:"以时以事,必合得时。"山人曰:"却得一刺史,不久敕到,更远于此。"崔不信,再问:"必定耳,州名某亦知之,不可先言。"且曰:"今月某日敕到,必先吊而后贺。"崔心惧久之,盖言其日,既崔之忌日也。即便呼赵生谓曰:"山人言中,奉百千;不中则轻挞五下,可乎?"山人哂曰:"且某不合得崔员外百千,只合得崔员外起一间竹屋。"其语益奇。崔乃问之:"且我有宰相分否?"曰:"有。"即远近,曰:"只隔一雨*官,不致三矣。"又某日私忌,同僚诸公皆知其说。其日夕矣,悉至江亭,将慰崔忌。众皆北望人信。至酉时,见一人从北岸入舟,袒而招舟甚急。使人遥问之,乃曰:"州之脚力。"将及岸,问曰:"有何除*?且有崔员外奏副使过否?"曰:"不过。"却得虔州刺史敕牒在兹。诸公惊笑。其暮果先慰而后贺焉。崔明日说于曹王,曹王与赵山人镪百千,不受。崔与起竹屋一间,欣然徙居之。又谓崔曰:"到虔州后,须经大段惊惧,即必得入京也。"既而崔舅源休与朱泚为宰相,忧闷,堂帖追入,甚忧惕。时故人窦参作相,拜兵部郎中,俄迁给事中平章事,与齐映相公同制。(出《嘉话录》)
丞相崔造,还是平民的时候,江左一带的人都称他为"白衣夔"。当时有四个人,一个叫卢东美,其余两个记不清姓名了。后来崔造做官被降职调到洪州。洪州的主帅曹王想要聘任他为副使。当时德宗在兴元府,因为曹王有功劳并且是皇亲,所以所请示的事情没有不批准的。当时有个算命的人姓赵,所预测的事情很准。崔造问他:"曹王上报我为副使,能不能批准?"回答说:"不能。"崔造又问:"那么这件事,会得个什么样的结果?"回答说:"能得到一个刺史,不久公文就会到,地方比这里还要远。"崔造不信,又问了一次。回答说:"必定如此,你要去的州名我也知道,但不能说。"又告诉崔造这个月的哪一天公文能到,并且要他先吊唁,然后再庆贺。崔造心中害怕,因为算命的人所说的日子,正是他亲人死亡的忌日。于是他对算命的人说:"您如果言中了,我给您一百千钱,说的不对,则要用鞭子轻轻打五下,可以吗?"算命的人微笑着说:"我不应该要崔员外的一百千钱,只想要崔员外您给我造一间竹屋。"话说的越来越奇怪。崔造又问:"你看我有没有当宰相的命?"回答说:"有。"又问:"需要多长时间?"回答说:"只隔您做官一任或两任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任的时间。"到了崔造家里忌日这一天,因为同僚们都知道这件事,等到太阳偏西的时候,便一同来到江边的亭子里。先祭奠崔造的亲人,然后一齐注视江北,等待消息。等到酉时,只见一人从北岸上船,袒胸催促渡船迅速向南岸驶来。崔造等人叫人远远地向那人发问,那人回答说是州里来送信的。船快靠岸了,他们又问:"有什么人事任免之事?可有崔员外做副使的批文吗?"回答说:"没有,却有任命虔州刺史的公文在此。"大家惊奇地笑了。整个过程真是和算命的人说的一样,先祭奠悲伤而后欣喜庆贺。第二天,崔造将这件事告诉了曹王,曹王给算命的人一百千成串的钱。算命的人不要。崔造为他建造了一间竹屋,他很高兴地搬进去住了。并且又对崔造说:"到虔州以后,你必须经过很大的惊惧之事,然后才可以进京城做官。"后来由于崔造的舅舅源休给叛逆朱泚做宰相,怕受牵连,心情忧闷,宰相府的公文到了,他更加惊忧。这时崔造的老朋友窦参做宰相,崔造官拜兵部郎中,不久又升任事中平章。也就是宰相,与齐映相公时的体制一样。
薛邕
薛邕侍郎,有宰相望。时有张山人善相。崔造方为兵部郎中,与前进士姜公辅同在薛侍郎坐中。薛问张山人:"且坐中有宰相否?"心在己身多矣。张答云:"有。"薛曰:"几人?"曰:"有两人。"薛意其一人即己也。曰:"何人?"曰:"崔姜二公必宰相也,同时耳。"薛讶忿之,默然不悦。既而崔郎中徐问张曰:"何以同时?"意谓姜公今披褐,我已正郎,势不相近也。张曰:"命合如此,事须同时,仍郎中在姜后。"后姜为京兆功曹,充翰林学士。时众知泾将姚令言入城取朱泚,泚曾帅泾,得*人心。姜乃上疏请察之。疏入十日,德宗幸奉天,悔不纳姜言,遂于行在擢姜为给事中平章事。崔后姜半年,以夕郎拜相。果同时而在姜之后。薛竟终于列曹。始知前辈不可忽后辈。(出《嘉话录》)
侍郎薛邕,有当宰相的愿望。当时有个姓张的很会给人看相。一天,兵部郎中崔造和前科进士姜公辅一同在薛邕那里做客。薛邕问姓张的相士说:"坐上这几个人有没有宰相?"心里想,如果有应该是自己。张回答说:"有。"薛邕问:"几人?"回答说:"有两人。"薛邕心想其中一个就是自己。又问:"哪两个人?"回答说:"崔姜两位必然当宰相,并且是同时。"薛邕即惊讶又气愤,沉默着不高兴。随后崔造问:"为什么是同时?"意思是说,姜公辅现在还没有官职,我已是正郎,不应该同一个时期当宰相。张说:"命该如此,并且是郎中在姜公辅之后。"后来姜公辅做了京兆功曹,并且兼任翰林学士。这时人们传说泾阳的将*姚令要进城捉朱泚,朱泚曾在泾阳为帅,很得*心。姜公辅上书请皇帝派人去调查。上书后十天,德宗去了奉天,后悔没有采纳姜公辅的意见。于是在行宫下令提升姜公辅为给事中平章事,即丞相。崔造在半年后,从郎中升任丞相,果然是同一时期而在姜公辅之后。薛邕后来竟一直没能当上丞相。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前辈不应忽视后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