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专家豪*升值 热钱或加速流入我国
豪*升值 热钱或加速流入我国
随着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市场对资产价格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步增强,热钱在“觊觎”良久后,或许会大举进入我国。而根据最新数据分析,短期境外资金流入正在逐步增加。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259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0.48%,去年四季度,我国短期外债占比出现连续第三个季度攀升。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外资流入较多的季度,短期外债占比往往上升。因此分析人士指出,去年四季度短期外债占比继续上升可能意味着外汇仍在加速流入我国。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表示,一般热钱会“潜伏”在贸易信贷中混入境内。在外汇局统计的短期外债余额中,贸易信贷余额为1617亿美元,较2008年末上升321亿美元。不能否认随着出口企稳,有真实需求的贸易贷款会有一定增加,但是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境外资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并看好中国经济,导致进入中国的短期跨境资本增加。
外汇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在近期出版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也指出,今年在汇率和利率等市场因素驱动下,跨境资金流动日趋活跃,外汇资金流入我国的规模可能增加。
陆前进表示,热钱流入一是“*”人民币升值;另一个目的则是在包括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进行投机。对于央行可能加息带来的利率套利,他认为其中的空间不大,并非吸引热钱的主要目的。而目前,包括巴西、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均有大量热钱流入,以博当地币种升值,“中国估计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此前,尽管部门有关人士对透露,所谓热钱流入以及地下钱庄是存在的。随着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以及世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境外资金流入有上升的趋势,对此,管理部门也在密切关注。该人士表示,今后可能倾向于进一步开放市场,合理引导境外资金,并对异常的跨境资金流动加强监管。
对于可能出现的热钱加速流入情况,外汇局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今年上半年,外汇局在13个外汇业务量较大的省(市)展开打击违规资金流入专项检查工作。同时,今年外汇检查工作总体思路中也包括有序开展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专项检查和调查,加大对地下钱庄、络炒汇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炒房资金会否转战股市
在房地产调控*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正逐渐增大,炒房资金会否转向股市引起市场各方关注。
“二、三线城市收入水平低,炒房空间不太大,而投资实业的回报率远非炒房可比,习惯大进大出的炒楼资金很有可能涌入股市。”中国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表示,“目前只有股市才能容纳那么庞大的炒楼资金,再加上目前股市总体估值水平偏低,股市极有可能成为炒楼资金的避风港。”
“考虑到中国投资渠道少,炒楼资金流向股市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也不排除进入矿山等资源类资产以及*金类避险资产。”西南证券分析师闫莉表示,“虽然投资实业的回报率和资金回笼速度比炒楼慢得多,但在鼓励投资西部等有关*策支持下,将会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实业投资领域。”
也有观点认为,楼市、股市“跷跷板”现象并不明显,两者更有可能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国信证券分析师林松立说,“事实上,股市的财富效应对于楼市的影响更大。2007年楼市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市的高涨,股市大幅下跌将造成财富缩水,也会对楼市造成致命打击。反过来说,楼市中的投机策略相对简单,炒楼资金往往对于股市的投机策略和操作方法并不熟悉,预计只会有少部分资金会流入股市,大部分资金会选择继续观望。”
对于流入股市后的炒楼资金青睐何种股票,相关人士也众说纷纭。石磊表示,“考虑到银行股估值水平偏低,业绩确定性高,但缺乏大资金炒作,具备避险和炒作双重需求的炒楼资金极有可能进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板块。”
但也有观点认为,在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加息等*策调整风险犹存的情况下,习惯追求绝对收益的投机资金更倾向于选择小盘股。闫莉说,“这部分资金对*策非常敏感,在大盘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追求大盘股不会是较优选择。区域经济等受到*策扶持的板块以及一些小盘概念股更容易成为这些资金的追捧对象。”
“此外,股指期货运行以来,市场各方参与积极,特别是它的双向交易机制非常灵活,预计也会有一部分炒楼资金进入股指期货市场。”闫莉说。
楼市新*挤压效应明显 千亿资金急寻新战场
不炒房子炒什么?很多炒房客正在思考这一问题。获悉,楼市新*正对原来投资炒房的热钱形成挤压,而退出楼市的大量资金则在思考流向何处的问题。目前来看,一部分热钱正有意选择股市,以及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楼市作为新的“战场”。
楼市初现集中抛盘
邹健民是一位有着近10年经验的资深房产投资客,他在房地产调控*策出台前已经“清仓”,目前手中有大量资金。在他看来,未来3年房价要下调至少50%,目前并不急于抄底楼市。相对而言,股市中可能还有不少投资机会,因此他有意逢低杀入。
在调查中发现,邹健民具有一定代表性。种种迹象表明,大量从楼市流出的热钱正伺机而动,准备进入股市。
一位地产界人士向表示,楼市新*对炒房客的挤压作用显而易见,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抛盘现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房地产调控*策出台的当天,北京就出现了单个项目一次性抛售30套住房的案例。”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说。北京我爱我家公司有关研究员也告诉,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新*出台后房源量增加约20%。
逾千亿热钱或流出楼市
究竟楼市会被挤压出多少热钱?对此,目前仍没有比较明确的数据。
注意到,根据央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对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状况进行的调查,投资性购房居民占比达到23.1%。另有数据显示,1季度北京期房上签约达31445套,二手房成交量达50342套,如果按23.1%的比例粗略推测,那么今年一季度北京大约有18811套房屋为投资性购房。假设上述住房全部抛出,按160万元/套的均价测算,大约会有300亿元的热钱规模。
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资性购房占比远高于央行统计。张大伟告诉,他粗略测算今年1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规模约2000亿元,如果按投资性占比4成来看,涉及资金约800亿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受到调控*策影响,选择从楼市退出的热钱可能在千亿元以上。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退出楼市的炒家可能先观望一段时间,如果再出手投资,选择股市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国城市商业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王永平告诉,由于地产股、金融股受调控影响大,因此炒房资金或许更青睐于资源、能源、低碳等类股票。
二、三线城市楼市仍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炒房客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房价低洼地带,继续炒房。
“很多炒房客对投资股市不习惯,还是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楼市进行投资。”业内人士向透露,目前,来自山西、温州、内蒙等地的一些炒房客,已经转战珠三角区域部分房价较低的二、三线城市。
邹健民也告诉,他身边一些炒房的朋友,已经去诸如广东中山等房价相对低的二、三线城市投资。但是,“房产新*中对异地投资房产有一些限制,加上异地投资本身风险就比较大,所以我个人对此并不看好。”邹伟民说。
同时,他向表示,也有炒房客可能选择去我国香港、日本等海外市场投资房产,但是面对的*策法规环境更为复杂,所以不太可能成为楼市热钱的集中选择。
一位与海外投资机构较熟悉的人士向表示,楼市新*并未动摇海外热钱投资国内楼市的热情,“他们正在寻找机会。”她说。
戴德梁行投资部有关人士也表示:“对市场上有关‘外资退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说法我们并不认同。我们认为,部分外资退出实际上是因为基金到期等因素,是技术性的退出。”据该人士介绍,目前外资基金对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住宅、商业等物业类型仍非常关注。
保监会:警惕热钱通过“地下保单”套利
“目前尚没发现境外热钱通过‘地下保单’套利的现象,但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地下保单”是指前几年内地投保人花钱买境外保险的一种套利行为,如今,这种“地下保单”的套利模式反向流入内地。据有关专家调查,近来保费增长较快很大原因是境外人士纷纷购买内地的投资型保险。
有关专家认为,2008年以来,由于港币兑人民币汇率不断走低等因素,部分香港资金通过保险市场流向内地。据分析,热钱流入保险市场的路径主要包括:港人携带现金入境拿回乡证或护照直接投保;港人先在内地银行开设账户,然后由香港汇款到内地账户等。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由于广东临近香港,而且消费和置业成本都相对较低,因此,广东保险市场一直存在热钱流入的问题,“地下保单”则是资金出入的通道之一。根据郝演苏的调研和测算,广东保险市场的热钱规模在100亿元左右。他同时认为,即使有热钱进入,100多亿元相对于广东省总的保费而言,占比很少,因此不用过于担心。
广东保监局曾前往被认为热钱流入较多的东莞、珠海、中山三地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三地境外保单属于正常投保,不存在热钱问题。
随着近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升温,热钱涌入的风险也在加大。对此,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宏观经济*策调整对保险业将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利率、汇率、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将对保险行业的业务发展、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带来新的挑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他特别指出,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可能会出现境外热钱通过“地下保单”进入境内套利的情况,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