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故夏季特点为暑热。而《说文》中解释暑:“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说明夏季多伤于湿和热,即夏季发病多与二者有关。根据其发病特点,可列举出以下几类夏季常见病。
1.急性腹泻
《素问》提出:“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长夏即6、7月,容易发生洞泄。“洞泄”为腹泻的一种类型——急性腹泻。夏季炎热,大家常喝冷饮,吃冰棍、西瓜等食物以达到降温作用。不可否认吃完后是凉爽的,但是这对于胃肠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极易引起急性腹泻。同时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滋生出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者寄生虫,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可以引起急性腹泻。轻度腹泻仅表现为大便次数稍较平时增多,食欲不振;而重度腹泻则会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日十余次,甚至几十次,且大便呈水样,还可伴有呕吐、发烧、浑身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对于急性腹泻的治疗,中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夏季的发病特点可知,夏季急性腹泻以“湿”为关键,因此治疗也应以湿为重,先祛湿,后散寒、祛风、止泻。且湿易阻滞于脾胃,造成脾虚湿盛,因此急性期后还要注重固护脾胃。而西医治疗则是在止泻的基础上进行补液治疗。
预防措施首先是不吃腐坏变质、过于寒凉、不卫生的食物;其次平日避免饮食无度,少吃甜食、滋腻等容易生湿的食物,湿邪阻碍脾胃的运化,可导致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而腹泻;最后多食薏苡仁、芡实、陈皮、山药等健脾祛湿之物,通过“药食同源”的理论,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2.热感冒
夏日炎炎,流汗使人体内津液大量流失,加之夏季大家的胃口一般较差,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抵抗力随之下降。此时若有频繁出入空调房、长时间吹风扇或者猛吃冷饮等容易受凉的行为,人体调节机制会应激关闭毛孔,热不能外泄而郁于体内,出现感冒相关症状,但此类感冒多为发热,不恶冷,汗出后热度依然不会减退,称之为“热感冒”。
热感冒和普通流感不同,热感冒的热度难以减退,因此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将湿毛巾搭在额头、擦酒精等。从中医角度看,热感冒多为风热感冒,选方用药应以清热解表为主。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多喝水,少量多次;保证睡眠;膳食合理,多吃瓜果蔬菜,保证每日维生素、蛋白质的足量摄入;避免长期吹风扇或者频繁出入空调房的情况,不吃冷饮。
3.空调病
空调病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是长期处于空调房内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统称,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头晕、耳鸣、乏力、四肢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僵硬等。因为空调环境中空气湿度下降,导致人体水分流失而出现鼻黏膜、气管黏膜变干,导致咽痛、咳嗽等症状;其次密闭空间内容易滋生细菌,此时若人体抵抗力弱,细菌入侵人体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于感冒的表现;空调房内外温差大,频繁出入可使人体调节系统来不及反应,引起相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出头晕、耳鸣、乏力等症。
空调病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少开空调,保证室内通风,若在空调房内,保证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对于需要在空调房内长期久坐的人,备一件可以防冷的衣物,同时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
4.热中风
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若夏季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这对于原本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无疑是火上浇油,此时中风的机率会大大提升。因此老年人在夏季更应该注意补充水分。明显的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等症,这些都是中风前兆,如若出现务必及时就医,不能轻视。
除上述疾病外,夏季常见病还有中暑、流行性结膜炎、胃肠炎等,其中流行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这些疾病的预防大同小异:第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暴晒和出汗过多;第二,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多吃瓜果蔬菜,不要猛吃冷饮;第三,做好食物、餐具以及个人的清洁卫生;第四,平素多运动,提高人体抵抗力;第五,若有明显不适立即就医,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