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了,一大波高温已经在路上。同样“热火朝天”的医院,门急诊量开始进入高峰状态。根据这几天的最新数据,儿科普内科就诊人数大幅下降,但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眼科等专科门诊量比同期均有所上升。
那么,带娃看专科,如何又快又好,不用再抱怨“排队等待几小时,看病几分钟”呢?家长们可以仔细来看看小新的这篇文章。
医院有多忙?
医院急诊。姜先生摄
上周二晚上10点多,市民医院泸定路院区看急诊,他拿到的是号,当时刚叫到号。上面这张图就是姜先生刚到急诊候诊区时拍摄的。最后,排了近五小时,凌晨3点,终于看上了。
再看看小新昨天在“四大儿科”医院看到的景象。
医院儿科门急诊大厅。李若楠摄
中午12点了,儿科门急诊大厅里,挂号收费窗口照常开放,每个窗口前都有十余人在排队。治疗湿疹的红蓝药膏在家长圈颇有青睐,皮肤科从早上6点半就有市民来排队。上午10点,皮肤科普通门诊诊室外,一眼看过去,也全是人头。
医院皮肤科普通门诊。李若楠摄
暑假来临,从7月开始,医院的门诊量都不断上升。
医院,7月1日至9日,每天平均门急诊量为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02%。其中,专科门诊每天平均人次,占比从去年的80.86%,上升到86.46%,增长超过13个百分点。受暑假及夏季疾病特点的影响,内分泌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泌尿外科、骨科患者较多,号源较为紧张。
网络配图
医院,七月以来,医院日均门急诊总量已上升至余人次/天,比前几个月的日均就诊人数大幅上升,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却有所下降。其中,普内科就诊人数大幅下降,而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眼科等专科门诊量比同期均有所上升
作为具有医院,医院上周儿科门急诊人次上升比例大于成人科,上升幅度较为显著,较前两周上升了16.10%。其中,皮炎,湿疹,结膜炎和呼吸道疾病高发。与暑期儿童择期门诊、治疗和手术的数量增多有关。
看了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不约而同地,医院就医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带孩子来看普通感冒咳嗽的少了,专科病人占比显著提高。”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儿内科主任医师乔蓉说,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分级诊疗及儿联体工作初显成效,另外则与各类择期手术、疑难杂症以及慢性专科病人增多有关。
据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分析该院近三年就诊人数,门急诊人数稳中略降,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合理:普通内科病人比例逐年下降,年普通病人较前一年减少10.2万人次;而专科病人比例上升,医院针对疑难危重症诊治的功能定位逐渐显现。问及原因,黄国英院长表示,和许多综合因素有关,包括这两年推广的“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以及“闵行协作网”,还包括社区卫生中心的儿科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等。
科学就医
这些你需要了解
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分流了,但高峰期专科就诊仍然难逃“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的常态。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如何看病才能又快又好?医生们给出一些就诊建议。
医院皮肤科门诊组长闫明医生建议,医院就诊,大部分是可以看好的。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家长们可以充分利用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