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肺为华盖,是风寒之邪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夏季节气人体容易湿热内阻,若外感风寒之邪,风寒外束,内有热困,一旦感冒,则很快从热而化,变为风热之证,形成热伤风证候。热伤风是暑天感冒的常见表现,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夏日消耗大,体虚疲倦,抵抗力下降,又过度贪凉,进一步损伤人体免疫力,病毒、细菌乘虚入侵,从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热伤风属中医“热证”范畴,若有身热、咽痛、口干征象,可在医生指导下服板蓝根、夏桑菊等冲剂及时清热预防。
出汗多时要充分饮用温开水、凉开水、淡盐饮料,以补充体内水分、盐分,让机体处于平衡状态。不要在出汗后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出痤疮”就是告诫提醒。
夏季时期空气潮湿闷热,身体也容易出现疲倦的状态,调理养生的重点是保证睡眠,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清补饮食,不能贪凉过度,保持较佳的身体状态。
饮食调理
夏季饮食应注重益气化湿、生津止渴,以清淡、易消化、益气健脾的食物为主,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不要吃的过咸、过甜,同时注意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清热健脾粥
可将绿豆、莲子、荷叶、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薏米是应对夏季湿气的必备食材之一,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它的纤维质是五谷类中最高的,经常食用不但能帮助肠道蠕动,还可使皮肤细腻润滑,白皙有光泽。但是薏米比较寒凉,可以把薏米先炒一下,炒到微微发黄再食用。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可利湿养肝。
鸭肉
民谚云:“防苦夏,多吃鸭。”鸭肉不温不热,富含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适中,分布均匀。《本草求真》指出:“鸭肉,气味甘温,补虚,扶阳利水。”
夏季进补,要温补,肥腻、燥热的食物要少吃,鸭肉不但能补充人体消耗的营养,还能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
空心菜
空心菜是夏季生长、高产的蔬菜,属于凉性,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它的杆、叶子还可分开清炒、做汤,各有风味,也是下面条不错的配菜。
应季水果
该节气水果品种丰富,要注意根据体质选食水果,水果一般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3类,寒凉类如西瓜等,体质虚寒的人慎食;温热类如桃、杏、葡萄等,体质燥热的人食用要适量。甘平类水果有梅、李、苹果等,这类水果适宜于各种体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