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http://pf.39.net/bdfyy/bdfzj/午四点多,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门诊大厅,有老人,有青年,也有孩子,穿梭在各个科室。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中心的门口,门口的屏幕上显示着正在就诊的人,外面的凳子上还有人在等待,时不时有人拿着单子来问情况。谁也不跟谁说话,只是默默的低着头看手机。
每个住院患者中,
就有17个是儿童或青少年
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一共有五个病区,其中一个是儿童老年病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睡眠医学中心……几乎每一个科室门口都能看到不同的人群。网上开放预约7天内的号,但基本都要靠抢,医生很有限。
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障碍的数量越来越多。郑耀宗是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治疗师,他最直观的感受是:现在不止儿童老年病区,几乎每一个病区都有儿童青少年,并且越来越多。
以最近三年四川大学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接收的住院患者来看,儿童青少年的比例在逐年攀升,由年的8.94%上升至年的16.99%,也就是说,在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每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7个是儿童或青少年。
这与去年5月底,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的数据相差无几。
医院郑毅等学者牵头,从年底启动,选取了四川、北京、辽宁、江苏、湖南五个省(市)约名儿童青少年作为样本。调研结果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在17.5%。
大多数的心理问题,
都与家庭环境相关
在郑耀宗所接触到的患者中,年龄一般集中在10岁以上,初中至高中阶段。医院这一环节,已经是情况相对严重的抑郁或是重度焦虑。
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的产生,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郑耀宗介绍,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家族中有人有相关的精神疾病史,会更容易导致抑郁情况产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人根据不同的特质被分为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黏液质、血液质,以及抑郁质,而抑郁质的人群,相对其他几种类型产生抑郁情绪或是患抑郁症的几率也会高些。
同时,社会环境与家庭因素是导致抑郁和焦虑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而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几乎90%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庭有关。
小林找到郑耀宗的时候,已经是他第三次转学了。来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时候五年级,现在已经接受治疗一年了。在四年级之前,小林一直是班上成绩很好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批评了,家长和老师沟通无果,便给小林转了学,新学校很好,一开始也一切正常。
后来小林觉得周围的同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偷偷带零食到学校……他瞧不上周围的同学,也觉得自己被同学们孤立。
小林的父母和学校沟通无果后便又给孩子转了学,但不久之后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和同学们相处不好,以前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自我价值感也因为频繁转校受影响。学习,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都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
在咨询的过程中郑耀宗发现,小林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孩子一直在严厉且绝对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非常明确。小林的爸爸妈妈也害怕孩子会做错事,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属于典型的“完美型人格”。
小林身上所出现的问题,被孤立、不合群、自我认同感低,其实是他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郑耀宗解释,但我们的环境、我们所面对的人都是不一样的。过于严苛和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失去接受别人可能与自己不同的能力。
“每一个出问题的孩子,都反映了一种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郑耀宗说。在以往的调查统计中会发现,父母从事老师、医生、公务员这三种职业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出问题的概率更大。
拥有“完美型人格”的家长,如果处理不好与孩子的问题,对孩子要求超出孩子目前的能力范围,而家长又没有培养好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的习惯,教孩子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目标,就容易让孩子一直处在紧绷状态。弦绷得太紧了,往往也容易断。
孩子心理问题的治愈
父母是主要支持
当孩子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家庭的支撑就是孩子的中心支点。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郑耀宗常常要面对不同的咨询者。他能看到因为家庭的支持而慢慢走出来的孩子,也要接受因为无法改变家庭环境而无能为力的现实。
在小羽的治疗过程中,自伤、跳楼、与父母的争吵嘶吼,是常有的事。从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到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也是艰难的。在郑耀宗的治疗患者中,小羽的恢复状态并不算太好。
起初是孩子接受治疗,定期来做心理疏导,需要家长配合,便会让家长参与进来。“情况稍有好转,但如果父母不做改变,孩子回到家又会面临同样的争吵状态。这样对于孩子的恢复与治疗是很不利的。”
后来,郑耀宗建议让家长单独来做心理疏导,因为他发现,孩子走得太艰难了。开始父母跟着配合治疗,但是,但一段时间后,小羽父母在与孩子不断撕扯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而逐步放弃,小羽稍有好转开始复学,但很快病情又反弹。
在小羽家,还有一个老二。在家里,小羽能敏锐地捕捉到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和对老二的态度的不同。郑耀宗说,兴许是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妈妈也知道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对待老二,但是这样的差距,也让小羽心理产生了不平衡。“当家长对孩子产生放弃的念头时,孩子是很敏锐的。”他说。
后来他们也很少再来心理治疗中心。只是偶尔,小羽会回来找郑耀宗咨询。“因为他扛不住了,他觉得没有人看见他的改变,而这里是值得信任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心理治疗师,常常也是无奈的。“其实我们大多时候能做的,只是一个辅助,尽力帮助,陪着他们往前走,但是当家长不愿意成长时,我们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对于心理疾病来说,治疗是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对于孩子和父母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郑耀宗第一次接触到小岚,是在小岚上初一时,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了。来的时候小岚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在学校里,小岚也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但是因为性格比较像女孩子,被别人说“娘”,他与同学间形成了一种孤立与被孤立的状态。
小岚病情严重时稍受刺激便会不停歇地哭叫、撞头、自伤、晕倒……中途也休学很多次。因为这些举动能让孩子获益,或许避免争吵,或许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