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程记录男朋友半夜陪我去看病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638117079987&wfr=spider&for=pc

1.

嗨,晚上好,我是能能。

端午的假期过得很快。

三天的时间像是打了一场球之后去水龙头冲水,哗啦啦的一下就过去了。

放假前,和小徐商量了好如何度过假期,他飞来广州看我,我们决定此次假期做一辆小火车,逛吃逛吃把日子晃过去。

哪知医院里度过的。

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从床上醒来,体感十分不适,头一晚的夜里,胃烧心的疼,小徐半夜起来给我烧开水,我喝了又难捱睡意,睡了过去。

第二天醒来,头愈加昏昏沉沉,像是炸裂,又是腹泻,又是用手摸额头有明显的热感。

于是,下午办了事情,医院。

去之前,就猜好,一定是前一天白天吃了海鲜面,面里的海鲜不是很干净(他恰好吃的不是海鲜面),因此犯了肠胃炎,肠胃炎又引起了发热。

结果,医院,一量体温,好家伙——

“38°C,高烧。”

挂急诊,填信息,护士看着,医生看诊,疫情期间本就对发热人群很是敏感,再一听我才从北京来不久(虽然我来了二十多天了),瞬间整个走廊警铃大作,各类人员都警惕起来。

所有的关于我身体不适的推断在那一刻都显得虚假起来,只有科学的检测才能确定我身体的情况。

很快,我就被安排了除了做血常规之外的核酸检测以及CT。

核酸检测,采鼻拭子,棉签深深戳进鼻子里,我是个很不能吃痛的人,强忍着想要“啊啊啊”的冲动,才把这个痛苦的过程强装淡定的忍过去。

采集结束,进隔离室,暂时不能出门与人接触。

小徐进来陪我,在旁边坐下。

我问他,你进来干嘛?万一我真有事咋办?

他说,真有事,要死一起死,再说不会有事的。(切记,疫情结束前,还是不要说这种大话,出门还是要防范好)

说完,他又说:“你是不是害怕啊?”

“怕啊,肯定怕啊。”我心口“突突突”跳动。

“别怕啊,我带你去爬山啊。”他笑嘻嘻。

然后,我们在小小的隔离室里装作若无其事的看起了《隐秘的角落》,不露忐忑之色等待着结果。

(看完《隐秘的角落》的我们在CT室门外等待结果时又看起了炉石直播)

2.

不必太担心,结果都好,不然此刻也没法坐在这写稿。

如我们所料,是被海鲜搞坏了肠胃,肠胃炎又引起了发热。

不过,去医院终究是折腾的事情。

这个化验那个化验,这个结果那个等待,中途做CT机子又出了问题,从医院的这栋大楼换到那栋大楼,穿隔离服,心里多少是有点异样,仿佛自己成了一个夹生的米饭,左拌过来右匀过去,都不太对。

恐惧过后,好在没事,医生和护士也微微抒了一口气,以至于我心生莫名的歉意,说了好几句“辛苦”,医院。

离开时,已是午夜。

回家的车上,夜晚的夏风很是舒服,从窗户口灌进来,带着温热的气息,像我的体温一样,小徐慢吞吞的开口:“每年夏天,都要陪你看一次病。”

说话时,他表情悠闲,低头却见他把我手抓得紧。

不由得,想起好多关于和“生病”有关的事情。

或许未曾提过,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是那个注定会给家人带来“麻烦”的小孩,过早落地,身体的状态,比起别的小孩总弱了好几分。

外婆告诉我,爸妈第一次当小孩,不会养,怕自己养不好,请她来家里帮忙照顾。

而比起表哥表姐们来,我要难搞许多,脾气糟糕,不让人碰,爱发高烧,时常吓得一家人紧张得一身冷汗。长到一周岁,看体型也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小小只,外婆这样形容道:

“像只猫咪崽,我们也不敢碰你,生怕把你碰出什么毛病来,你爸妈又宝贝得不行,老是紧张,难养得很哦。”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长到三四岁,毛发开始旺盛,话痨体质彰显出来,好不容易看起来和同龄的小孩无异,可依旧爱生病。

好多事情不记得。

但能从脑海里回播起来这样几段。

少时我对海鲜过敏,只要一贪嘴,准能全身起疹子。半夜浑身发痒,在房间里跳脚。

妈妈也不睡觉,从她那房到我这边,喂我吃药,给我涂抹药膏,再拿着扇子一点点的摇着,嘴上的风“呼呼”,记忆里那风是带有魔力的温柔,将我身上的疹子吹散,再哄我睡着。

急躁的是过敏,慌张的是高烧。

高烧和咳嗽,到了五六岁,还是“常客”。

那时候,家是落地房三层楼,爸爸外出做生意,夜里我发热,妈妈得一个人把我从三楼背到一楼,再送去附近的诊所,或医院。

说来也很惭愧,大抵是还未为人父母,即便是现在的我也无从知晓在那些时刻,那个刚成为“母亲”的我的妈妈,她该是怎样的忐忑和无助。

可每每听到身边的长辈说“你爸妈养你真的很不容易”,会立刻心头一软——

光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出,像我这种如今都还时常在身体上展现出“脆弱”的大人,从前得是个多麻烦的小孩。

3.

渐渐的,成年后,我不再把任何的“不适”告诉家里人。

甚至,好像是为了弥补少时的这种令人担忧的愧疚感,有时人有点不适,在家里也会迅速隐藏。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偶尔一点伤风感冒,他们也会带着“放大镜”看。

只可惜,有时演技不好,被我爸一眼看穿,他慌慌张张,医院。

去了回来,毫无问题,他也会半夜无法安心入睡,在客厅转悠,幽幽的灯光,轻轻的脚步声,都是他因过分担忧我,而产生的为人父的“伤口”。

更不敢提,这些年出门在外,是否有一点不舒服,努力塑造一个robot的形象,不会生病,连喝水都没有呛到的时候。

但怎么可能呢?

人成长,是身体不断强壮,又因为沦为社畜,机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所以,在不经意间,将这种身体上的吐槽,倒给了男友。

“卧槽,今天起来头好痛……..”

“我感觉我好像发烧了。”

“今天总感觉哪里不舒服。”

……..

与父母相比,我更喜欢他不慌张,却能陪我去看个病,或者帮我买些药,似乎这样能减轻我心理上的那种给亲近人制造担心的压力。

也因此,我想当然的理解成了他“不担心”,或者“没那么担心”。

直到那天晚上,在医院。

医生喊我去检查CT前,他恰好离开去拿另一个化验单的报告,走之前对我说,他马上回来,千万别乱走。

他前脚刚走,我后脚被叫他走。

给他发信息说我去旁边做CT了。

后面,需要重新做一遍,他来了陪我过去,见我进去,站在门口轻轻说:“你一个人行不行呀?”

眼眶竟然在那个时刻动了动。

原来,他的担心虽不似父母那般来的强烈,可在紧张的时刻,却一点也不比他们的少。

而那份,不敢告诉父母,却敢告诉他自己生病的心情在那一刻显得微妙起来——

要如何解释那份微妙?

似乎就像是,第一遍CT做完的时候,站在我身边的护工说:“刚你那个家属呢?你现在可以叫他过来了。”

你看,从前身体的脆弱被家人看得一览无遗,你害怕他们担忧,懂事后不敢再提。

你想,人总会难过吧,总要失落吧,总会生病吧,一个人的时候总会需要“被照顾”的时刻吧。

然后,你有了他。

他又成了你的家人。

4.

我们在一起三年了。

到今天,可以说是完完整整的三年了。

我一直在想,时间对一段感情来说到底是什么?

小的时候,我害怕生病,害怕打针,害怕父母担忧的眼神,也害怕有一天爱情会沦为“亲情”。

同样,我还恐惧未知。

忐忑摇摇晃晃的明天,我想要所有的事情都有明明白白的答案,也包括爱情。

事实上,到如今,我依旧没有太多明确的答案。

关于生活,关于爱情。

只是,在听到他被叫作“家属”的那个时刻,又仿佛了得到了一个解答。

回程的路上,他说:“哎呀,三周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今天连蛋糕也吃成!下次吃个大的吧!”

我说:“好呀!”

第一个三年,与君同在。

愿后面的夏天,三年又三年,“家属”还能是你~

(端午假期在广州东山口路人帮我们拍的照,愿年年有今朝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