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致诗词曲专题演练
原创命题:江西省宜春中学刘京平
联系电话和
尊重版权,请勿转载其它媒体,请勿上传网络。
商业使用,敬请付费。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愉悦闲适的心境。
——————————————————————————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第一句,是如何描写笙曲声音形象的?
答案: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灿烂,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
简要分析第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
答案:第四句是是虚写,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采用视觉形象描摹听觉感受,显得如幻如真。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杜甫
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攲危实怕春。
诗救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简析“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的“怕”字。
答案: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乱蕊,争妍斗艳,可是我老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对着眼前这大好的春光,真有点怕呢!表面是说怕春,实则是感叹自己老之已至,无由领略这美好的春光。
如何理解“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之意?
答案:别看我垂垂老矣,可我还能赋诗饮酒,我并不服老。春光呀,你莫要作弄、撩拨和欺侮我这个白头人吧!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具体表现花“满”的?
答案:首句“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的姿态。
三四句是如何描写花美的?
答案:运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视听结合的写法。因为花美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因为花美,*莺而欢快地唱起了柔美圆润的歌;因为花美,诗人也内心欢愉流连忘返。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简要分析“拿西施比喻西湖”的妙处。
答案:拿西施比西湖,不仅因为这两者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因为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本诗是如何描写西湖美景的?
答案: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三四句用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刻画垂钓小儿形象的?
答案: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后两句中,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回答路人问话,是害怕把鱼惊散。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横溪堂春晓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简要分析“一把青秧趁手青”中前后两个“青”字的含义。
答案:前一个“青”是形容词,描绘秧苗的颜色;后一个“青”做动词,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突出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
答案:本诗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春天插秧后的优美的田野景色,透露出清新迷人的田园气息。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后四句运用相同的句式,按照东西南北的顺序来写,是不是啰嗦,为什么?
答案:这四句不是简单地描绘四方水面到处有鱼,东西南北四个句子看似罗嗦,实则活灵活现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采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歌选用了哪些时间词语来表现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
答案:“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简要分析本诗的反衬手法。
答案:诗人妙用反衬,以“不改旧时波”反衬“人事半消磨”,以“惟有镜湖水”反衬“人事”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简要分析本诗的对比手法。
答案: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展示。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四块玉南亩耕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本首小令中隐藏的哪几个典故?
答案:两个。南亩耕:陶渊明弃官归田。东山卧:谢安据召高卧。
找出本首小令的过渡句。
答案:闲将往事思量过。
关汉卿在本首小令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小令,从贤愚颠倒的角度,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歌选用哪几个意象来表情达意?
答案: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新酒、火炉、暮雪三个意象的组合来完成。
本诗色彩运用独得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如何理解“人面桃花相映红”?
答案: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跃然纸上。
三四句采用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案:对比手法。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抒发了作者的惆怅与落寞。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案:本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有人认为本诗以“无处寻”结尾耐人寻味,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儿童“急走”、“追”形象贴切地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在读者面前马上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绝句文徵明
公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才有读书声便佳。
作者公务归来,见到什么情景?发表了什么议论?
答案:大雪纷飞的晚上,诗人办完公事回家,看到茅斋已经点上灯火,听到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诗人提出:评价一个家庭的好坏,不在于贫富,而在有没有读书的风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第四句中的“偷”可不可以换成“径”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可以。“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更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答: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
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邻居锦里先生?
答: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诚恳而又热情。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野步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案: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这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何手法来写景抒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你如何理解前一首“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笑”?
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笑”,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笑”表现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忍不住欣然一笑。“笑”还表现对回到了家乡、对今后生活的乐观和欣慰。
后一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请简要分析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答案: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答案:惜春之情。流离之苦。故国之思。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本诗运用哪两种艺术手法写出山水翠绿的情趣?
答案:比喻,拟人。
简要赏析“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答案:夕阳的余晖,碧如翡翠、莹澈似镜的江水,船在玉镜中行,碎玉敲打着船舷,波光荡漾,绿影四射,翠光随船扑上人来。运用拟人手法,想象丰富,立意新巧,富有色彩感和动态感。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悟道诗某尼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人诗多重理趣,这首诗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风景往往不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就在你的身边,要善于发现。
前两句从哪两个方面寻春之事?
答案:时、空两个方面。“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
简析“嗅”的表达效果。
答案:“嗅”字一方面写出了梅花的风神,梅花暗香浮动的特征显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嗅”字的动作,又传达出诗人会心的喜悦,还展现了她赏玩不已的痴迷情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书泼茶: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
答案: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首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交代了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简要赏析“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说说“点”“叠”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怎样的心情?
答: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
答: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
试析“燃”字的妙趣味。
答案: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烘托主人公的喜悦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乙卯年: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简要分析本词“动”“静”运用方面的特色。
答案:词的上阙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阙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对应。
“中庭月色正清昵,无数杨花过无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作者心情格外恬适。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本诗描写的“半山”春晚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
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案:以动衬静。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阅读下面这首清人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以失恋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抒发了失恋女子遭遗弃后的哀怨,对负心的锦衣郎的谴责,与之决绝的愤怒。
“人生若只如初见”表达了怎样情感?
答案:表现男女初恋时的美好和幸福。
原创不易,商业使用请您付费。
尊重版权,请勿转载上传网络。
刘京平老师联系电话和
刘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