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药材白芥子
TUhjnbcbe - 2021/6/29 16:50:00
白癜风图像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69919.html

点上面“中草药大全”……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中医中药、有病不求人

白芥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名“芥”,列为上品,《唐本草》注“子入药用”。《开宝本草》另列白芥一项,白芥子附于其下。商品有白芥子、*芥子两种,习惯以白芥子为主,华东地区习销*芥子。

拼音:BáiJièZǐ

别名:辣菜子,芥末子。

来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均为栽培。

采收和储藏:春播于7-8月采收,秋播于5月中、下旬采收,待果实大部分出现*色时割下全株,后熟数日,选晴天晒干,脱出子粒,簸除杂质即可入药,每1hm2产kg左右。

原形态:白芥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cm。茎直立,具纵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叶互生。质薄,具柄;茎基部叶片大头现状裂或近全裂,宽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5cm,宽2-3cm,顶裂片大。有侧裂片l-3对,边缘具疏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数渐少。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牛;萼片小4,绿色,直立,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5-9.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l,子房长柱形,长9-10mm,密被白争长刺毛。长角果圆柱形长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角果先端具扁平剑形的喙。种子近球形,淡*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浙江、湖北等地,其它各省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呈小球型,直径1~2.5毫米。表面淡*白色,略平滑,种皮薄脆,易压碎。破开后种仁乳白色,含油质。气味,味辛辣。

主要成分:白芥子含白芥子甙,经酶水解后释出挥发性白芥子油。又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硷等。芥子含芥子甙、芥子碱等。

功效与作用:利气豁痰、消肿止痛,其作用为:

1、祛痰。属恶心性祛痰药,白芥子油对胃粘膜有轻度刺激,产生轻度恶心感,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祛痰。

2、对局部皮肤与刺激作用。温敷后能引起局部发红、充血、灼热,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疼痛,并有助于消炎。

炮制: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色,微有香气即得。

性味:辛、温。

归经:肺;肝;脾;胃;心包经

功能: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跌打肿痛。

临床应用:为温化寒痰常用药。

1、用于寒痰滞于胁下,表现为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渗出性胸膜炎等,常配苏子、萝卜子,方如三子养亲汤。如属渗出性胸膜炎、痰饮积聚于胸胁较重,则需配大戟、甘遂加强利水作用,方如控涎丹。

2、用于筋骨疼痛,外用治风湿关节痛,神经痛等,研末醋调局部外敷,但如敷处出现刺痛感时,即应停止外敷,以免因刺激太甚而致皮肤发泡和造成溃疡。如为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龙眼叶共捣烂调*糖外敷。

使用注意:

1、本品辛温,凡阴虚火热,或有痔疮便血者不宜用。

2、本品不宜久煎,前人已认识到本品“煎汤不可大熟,熟则力减”。现代科学证实了沸水能抑制芥子酶的作用,从而使白芥子甙不能释出有效成分。

3、药量不宜过重,否则易致腹泻(因白芥子与水接触后,能释出硫化氢,刺激肠管而促进蠕动)。

白芥子与苏子、萝卜子比较,三者能化痰理气定喘,但白芥子偏于温肺气,萝卜子偏于散肺气,紫苏子偏于降肺气。

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饮。

处方举例: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白芥子、紫苏子、萝卜子,各3g(微炒),打碎后水煎服。

复方:

①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②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白芥子为末,醋凋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③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④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⑤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⑥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⑦治肿*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⑨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吹药。(《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注:*芥子多供饮食业作调味品芥末面使用。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材白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