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5/23 16:51:00
陕西,勉县。一位焦急的父亲王磊(化名)哭着对记者说:“我时常在想,如果儿子当时直接被人贩子拐走,那该多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一位父亲觉得孩子被拐走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事情要回到上个月。那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王家年仅6岁的儿子程程,突然在家附近失踪了。父亲王磊急疯了,他和妻子把整个勉县都翻了个底朝天,甚至寻人启事都贴到周边的几个县城里,可儿子一直都没有消息。就在他快要绝望时,突然接到丈母娘的“程程找到了,快回来吧。"这是程程失踪15天以来,王磊第一次听到自己孩子的消息。他和妻子收到消息后就立刻往家里赶,快到家时,突然看到一群警察带着警犬围在自家的巷口。王磊突然就不敢往前了,他想起丈母娘在电话里的语焉不详,他的心止不住地往下沉......可他不知道,现实比他预料得还要可怕。警察告诉他和妻子,“孩子没了。”“警犬找到了遗体,在箱子里装着,有盖子盖着。”而这个藏着程程尸体的箱子,就在相隔不到20米的邻居家。之前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是因为有人刻意掩盖了藏尸的痕迹和味道。一直到警察出动警犬,才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警察在找到尸体后马上展开深入调查,火速锁定嫌疑人。经过反复的查证,警察确定了凶手——邻居家的13岁男孩杨某。得知案件真相的王家夫妇,觉得荒唐极了。因为杨某不仅仅是邻居家的孩子,还是自己岳母的远方亲戚,他甚至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家人。两家人平时并无亲密来往,更没过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杨某对自己的孩子痛下杀手?王磊找不到答案,他只能疲惫地和妻子赶往太平间去领回孩子的尸体。可在看到孩子尸体的那一刻,他直接崩溃了。“我儿子后脑勺有钝器敲打的伤口,面部鼻梁皮被剥去,双手有被绑痕迹。左腿膝盖下被锋利刀具砍割即将脱离身体,右腿骨被生生打断吊在那里。”儿子小小的身体上每一道伤痕,都在提醒着王磊,孩子死前遭遇过什么。他怎么都想不到,有的孩子是孩子,但有的就真是禽兽。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未成年已经成为了一个惹不起的群体了。“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近年来的犯罪,越来越低龄化了。许多人都感到不解:为什么成年人都不敢做的恶事,有些孩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在这次案件里,杨某轻描淡写地和警察解释过他的杀人原因:受害者放鞭炮吵到他了。这种理由初听或许有些站不住脚,可是却越想越胆寒。作家郑执曾这样形容过未成人犯罪:孩童的恶是纯粹的恶,成人的善是复杂的善。这话是在解释,成年人在教育和社会规则下,做坏事的时候,会受不自觉地受到良知的谴责。但是对未成年来说,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是非观去考虑这些,于是他们眼里只觉得这是一件“好玩”或“很酷”的事情。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仅仅是自己情绪不佳,都可能成为他们失控的理由。一旦小孩有了想要作恶整人的心,那他会为了恶,而毫无顾虑地去犯罪。并且由于犯罪过程中没能产生愧疚,他在犯罪后也不会害怕,反而会比成年人更冷静。就像这次案件的杨某。在他虐杀了一个和他几乎无冤无仇的小孩后,他和往常一样,上学生活,在巷子里和朋友打羽毛球,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连被逮捕的那天,他都表现地很平静。这让天桥君想起,曾经有网友在知乎吐槽过自己遇到的一个熊孩子。那个孩子身高1.4米,体重斤,上四年级,只是因为看了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所以他就动手推了网友怀孕的嫂子:“我就想看看她会不会也流产。”甚至在惹事后,还觉得自己没犯错,偷偷吃零食。这一桩桩一件件骇人听闻的案件,不都是因为这些孩子觉得只是“恶作剧”吗?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让现在的孩子过早接触到一些不良内容。他们还没学会“能不能做”,却已经知道头上有保护伞——14岁是刑事负责的分水岭。所以他们一个比一个肆无忌惮。很明显,他们什么都懂,所以他不怕。当警方向杨某问道,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他说:谁都不说,说了就不能去上学了。当大家觉得他们还小不懂事的时候,他们早已把年龄玩成了犯罪的特权卡。而孩子最喜欢模仿孩子,一个孩子在犯罪后没有被惩罚,那是不是效仿他随心所欲、丧心病狂的孩子就会更多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在大连,一个13岁的男孩杀了自己10岁的堂妹,还亲手抛尸的案件?这个案件因为其恶劣程度之深、典型意义之大,一直都在影响着大众对下调未成人年刑事负责的年龄的讨论。在无数人的努力下,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谁也不愿意看到,恶被放任和姑息。可是,降低法律刑事责任年龄就够了吗?未成年之恶的根源回头看这次的案件,杨某能够顺利地在警方的鼻子下面藏尸15天,离不开家人的“帮助”。事发之后,是杨某的外公外婆帮着把尸体拖上三楼,藏在箱子里,盖上了遮盖物,整整15天!这15天,这家人照常生活,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如果不是出动了警犬,被害孩子的尸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发现。每一个惹不起的未成年人背后,都有着一群“不配生孩子”的家长。有的是父母为了“挣钱”,几乎缺失了孩子所有的成长期。如凶手杨某,是一个留守孩子。自幼父母离异,母亲在外打工,长期与外公外婆居住。这时,有家长会说,自己明明有管教孩子,也相当严格,为什么孩子依然无法无天呢?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李玫瑾教授说:“那是因为管晚了。”人的心理有十大重要阶段,有6个阶段都发生在18岁以前,且11岁之前的可塑性是最强的。别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去管教,正确的是非观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越小懂得抵制诱惑、学会分享,越能让儿童有个健全的人格。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再重新教育,就为时已晚了。当然,当爸妈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孩子不但要教育,还要讲究方法。不然教育方法的不当,反而会教出坏小孩。警方曾经出具过一份报告:40%家庭是打骂惩罚式教学,34%的家庭过于严厉,13%家中频繁争吵,11%的家里过度宠爱,还有2%的家庭过度保护。近期被执行死刑的大恶人孙小果,就是一个兼具被溺爱和被虐对的错误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杀人犯。他年幼的时候,父母离婚,法院把他判给暴躁的父亲。在他需要关怀和爱护的时候,是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中度过的。他的心中自然就埋下了暴力和冷漠的种子。一直到他初中时,生活稳定的母亲才来把孩子接走。出于愧疚,母亲对孙小果毫无原则地有求必应,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特权来维护他。这让孙小果的邪念愈发膨胀,于是一步步犯下大错,最终自取灭亡。都说孩子其实生下来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上的底色,只有家庭和父母能画下。有时候,其实不能怪孩子不懂事,因为根本就没人正确的教过他们该怎么懂事。面对未成年犯罪频发,见一个就关一个的一刀切做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步。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曾经写到:“犯罪哪里分大人和小孩,只有坏人而已。”小孩虽然是小孩,但犯罪就是犯罪,如果我们一味地呵护作恶者,忽视受害者的感受,显然有损人们对正义和法治的追求。罗翔老师不停地提醒我们,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底线。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法律的震慑作用有限,这就让家庭教育的矫正效果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因为,比起惩罚,未成人更需要的是治疗。真正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才能从源头上预防与制止未成年人犯罪。古话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正是因为孩子还小,所以我们才更不能放过他们。莫要把对未成人的保护,演变成对未成年人渣的保护。毕竟,当那些未成人凶手哭着说自己需要一个机会改过自新的时候,是否记得,那些被他们伤害的人,可否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文章图片源自网络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点个+希望每个孩子在走出家门后,都能够平安回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