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寒风和太阳的故事:
它们比赛谁能先让行人脱下外衣。
寒风势在必得,鼓足了劲儿,朝路上的行人送去阵阵刺骨的寒冷,试图用蛮力让人们听话;
但事与愿违,路人非但没有脱下外套,反而裹得更紧。
而太阳却只是平静地送去温暖,人们便纷纷自愿脱去外套。
而父母的大吼大叫,正像刺骨的寒风,这让孩子害怕,让他们不由地裹紧外套。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形象地说:
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我们被几只老虎追赶时的恐惧。面对父母尖锐的情绪,孩子只想保护自己,只想让暴风雨早些过去,什么都不想听,什么,也听不进去。
而我们也被情绪控制,忍不住提高音量,挥动手臂,在怒火中脱口而出伤害孩子的话。
此时,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高明的人生道理,自然,统统都会失效。
所以,我们才会说:
父母学会控制情绪,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开始。
3让孩子感到安全情绪稳定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只是生活压力大,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娃上学前调皮捣蛋闹情绪,上学了又不肯写作业,给你拖拉到12点,让人不省心。
有时不耐烦、忍不住吼叫、情绪暴躁,真的不是我们不够负责,只是人之常情。
此时,重要的不是自责,而是找对方法,并愿意为自己、为孩子而改变。
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
34岁的小婷,怀孕5个月时,突然无故胎停,孩子没保住,一家人顿时陷入无措与悲痛中。
屋漏偏逢连夜雨,8岁的儿子豆豆这时却也出现了“异常”:
原本乖巧认真的他,开始在学校打架,成绩下滑严重。
无奈之下,小婷亲自上阵辅导,豆豆却像是故意和她作对,写作业东张西望,一道题错了又错。
她忍不住拍桌子吼几句,儿子就和她顶嘴,从那以后,母子俩动不动就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直到有一次,豆豆和妈妈因为打游戏起了冲突,小婷举起手机想摔个稀巴烂时,突然想起“情绪暂停法”,收回手说:
“我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但妈妈是爱你的。”
说罢回屋去平复心情。
几分钟后,没想到豆豆怯生生地进屋,“哇”地一下就哭出来抱住妈妈。
经过小婷的耐心引导,孩子才说出这段时间,被父母忽视的委屈:
豆豆以为,是他上次数学没考好惹妈妈生气了,才会让妈妈失去二胎。
加上小婷住院时全家慌乱无措,没顾上他,就又加深了豆豆的这种想法;
于是,他就以为妈妈从此不要他了,才会用调皮捣蛋来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