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情感心理离异家庭的单亲家长怎样陪伴孩
TUhjnbcbe - 2021/4/26 14:49:00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403/8811191.html

离异家庭亲子关系的常见误区

无论何种原因离婚,无疑会给原夫妻双方都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离婚使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离异的双方对孩子的抚养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很多家长在应对这些负担和变化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很好地调节,造成对亲子关系的处理方式也随之走入误区。

溺爱型

父母在离异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更多的爱都倾注在子女身上。在生活上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甚至不顾自身的条件,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例如在对子女教育上放松要求,听之任之,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或在行为上对孩子的事情无论大小难易,都亲力亲为,包办代替。溺爱型的亲子关系容易造成子女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是非观念薄弱,缺乏担当的精神和对家庭、社会、个人的责任感,更容易形成固执、任性、偏执等性格缺陷。

严厉型

自古以来就不乏望子*、望女成凤的父母,很多家长原本就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加上一些单亲家长离异后,和子女相依为命,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想法和方式去塑造孩子。特别是有些父母在离异前就缺乏独立精神和人生目标,离异后又失去了对另一半的依赖,生活中的情感重心完全倾注在孩子身上,把期盼孩子的成才变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处处规矩,事事要求。但这种渴望子女成才的急切心态,往往会导致对孩子态度也变得生硬和简单粗暴,常常批评过多、控制过严,而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压力过大,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严厉还常常伴随着专制,父母说一不二,惟我是从,动辄训斥,甚至打骂,长期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很容易造成孩子出现情感障碍及逆反心理、恐惧心理,甚至拒绝父母提出的任何合理要求。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会恶性循环,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

放任型

这一类父母往往认为“树大自然直”,加上离婚后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客观原因,精力上顾及不暇,在取舍上就选择让孩子“自由成长”,放任自流。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孩子的家长相比,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容易养成孩子自由散漫、冷漠、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等。要求不一致型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子女在离异父母间流转的共同抚养家庭。父母的婚姻关系尽管已经结束,但双方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责任依然不变。然而由于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目标取向、方式方法要求不相一致,一方对孩子成人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则顺其自然,降低标准;一方严厉专制,无视孩子的独立与自主,另一方则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一方溺爱有加,娇宠迁就,另一方则漠不关心,引导缺位。加上离婚后双方交流沟通更加稀少,难以达成一致。久而久之,这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的分裂,势必会造成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容易使孩子性格多变,情绪不稳,形成“两面人”,甚至会自暴自弃。

和孩子一起走出离婚的阴霾

很多错误的教育方式来源于错误的认知,离异的痛苦加上教育孩子的负担,很容易让抚养一方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心态失衡。所以改善单亲家庭的教育模式,家长们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再考虑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不要让爱失重

单身父母常有的错误认识是,觉得自己离婚给孩子带来不幸,很对不起孩子。于是给孩子加倍的爱以弥补自己的愧疚。结果却导致过分地溺爱,给孩子的发展带了负面影响。单身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爱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爱应该始终是明智的、不失重的。既要看到离异家庭子女的特殊性,又要看到与正常家庭子女的相同性;既不能让他们有爱的缺失,也不能让他们获得的爱超负荷;既要有浓厚饱满的感情,也要有清晰睿智的理性。只有这样,爱的投入和期望才能有良好的回报和美好的结果。当然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较难,想要寻求这个情感平衡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单亲家长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时更加理性克制,不感情用事。

给孩子完整的爱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们具有优势互补的功能。一些研究表明,母爱和父爱是不同的,母亲往往对待孩子的教育和要求比较现实,思想感情细腻外露,易于与子女交流,从婴儿期到儿童期母亲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特点具有特殊作用;父爱则是孩子心理发展、个性发展的源泉,是影响子女的性别角色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态度的榜样。然而离婚使一个家庭失去了完整的结构,甚至有些单亲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完全缺失父母其中一方的陪伴,教育模式容易流于单一。因此,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离异的父母应有宽广的胸怀,尽力支持双方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合作关爱教育孩子。同时抚养一方也需要学习更科学全面的教育方式,尽力弥补作为单亲父亲或母亲的不足之处。

避免紧张压抑的情绪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环境对孩子智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尤其是离婚前后家庭中的紧张气氛,会使孩子心情压抑,萎靡不振,智商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对名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和睦家庭中的孩子比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高。但是这些数字仅有统计意义,它只说明一种可能性和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些不良后果是否能够发生,关键看离婚夫妻是怎么做的和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事实上,一些单亲家长不仅能尽量消除家庭残缺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而且能面对现实的逆境逆势而上,把不利的环境和条件,转化为培养和造就孩子的契机和条件,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智慧和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家长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要在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非常优秀的自控能力和沟通能力,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制造紧张压抑的气氛。当然很多离异双方都难免在离婚前后发生争执,而孩子对于家庭中的这种紧张气氛又十分敏感。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状态时,及时地调整和纠正就尤为重要。适当的说明和道歉,能避免孩子过多受到负面影响。即使孩子目睹了父母不理性的争吵,家长也可以借此正确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分辨是非,并主动抵御父母的错误行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

一个完整的家庭不期遭到破坏,犹如阳春三月来了一场冰冷的暴风雪,家庭失去了原有的温暖,孩子缺少亲情的滋润,孤独感和自卑感也由此而生。一些子女由于直接抚养人的经济、精力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减少了与家庭亲属、外界朋友的往来和交流,更容易产生压抑感和封闭感。为此,单亲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正视现实,积极乐观地扩大社交范围,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以及自助和助人的良好品质。首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主动与亲属交往,使孩子感到更多的关爱,感受心灵的宽慰和亲情的帮助;其次,鼓励孩子要广交朋友,建立起家庭外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朋友那里获得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使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孩子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力量。同时,以身作则,主动与周围的亲友友好相处,主动关爱他人,让孩子体会到和周围人群的良性互动。

培养子女的适应能力

离婚对于单亲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因此,从这个打击中走出来,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互相抚慰。既要家长做好自我调节,更好地关爱孩子成长,也需要孩子努力理解父母,更加独立懂事。鉴于离异家庭子女的年龄结构不同,这里主要对于那些儿童和青少年这两种对象,探讨一下调适的途径和方法。家长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进行调整。

提高生活能力

教育孩子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此基础上,和孩子多沟通,让他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替家长分忧解愁,减轻家中的家务负担。

学习自我管理

儿童和青少年都处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金期,但很多单亲家长没有足够精力全面辅导学习。这时候更需要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懂得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增强进取意识,认真自觉学习,刻苦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提升道德品质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爱都是滋润心灵的重要源泉。父母以身作则的关爱,能让孩子学会如何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进而培养孩子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等社会道德和良好品质。

培养行为规范

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受益终身。特别是要让孩子懂得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在学校要遵守规章,在家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如果是重组家庭的子女,除了做好上述几点外,还有着重处理好继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建议,尽可能地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能够更多地接纳和理解再婚的父母,使重组家庭再燃亲情,充满温馨和活力。随着社会文化越来越开放,人们的观念越来越独立,离婚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的话题。但是离异家庭中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被人们不断探讨,又难以寻求到十全十美解决方案的难题。

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汪洁/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精彩科普年轻人脑卒中发病更凶险焦虑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头痛盗汗易发怒更年期到底是不是病

焦虑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感心理离异家庭的单亲家长怎样陪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