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她女儿刚3岁半。
有一段时间,起床气特别重。每天早上醒来,都得要发一通脾气,边闹腾边大喊“讨厌妈妈!”
朋友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赶到女儿床前。但下一次,小家伙依然要闹腾一番。
琢磨了一番,某天早晨,朋友和女儿有了下面的对话:
妈妈问:“宝贝是有事找妈妈吗?”
女儿答:“我想要妈妈陪。”
妈妈开始猜测,“你是想要在醒来第一时间就见到妈妈?”得到肯定回应后,妈妈继续问:“宝贝真的讨厌妈妈吗?”
女儿犹豫地点点头又摇头。妈妈又问:“喜欢妈妈吗?”她点头。
妈妈再问:“宝贝是喜欢妈妈的,但是不喜欢醒来妈妈不在身边,是吗?”女儿又点头。
妈妈说:“是这样啊,妈妈非常乐意成为宝贝醒来后第一个见到的人,这样我会跟你一样开心。但是妈妈醒来会去做别的事,可能没办法第一时间看到你醒来。”小女孩委屈地低头。
妈妈拉着女儿的手说:“所以我要交给宝贝一个光荣的任务,就是醒来就给妈妈发一个暗号,让我知道你醒来,好吗?你想用什么暗号告诉妈妈呢?”
小女孩听了这话兴奋地去想暗号,还跟妈妈一起模拟了很多遍。
后面,趁女儿心情愉悦,朋友还做了一个有意味的小游戏:打哑谜。
就是光张嘴不出声,并让女儿猜妈妈在说什么。女儿多次猜测都不对,于是朋友告诉了她:
“宝贝,正如妈妈不说出来,你不能明白一样。妈妈也需要通过你的说话来了解你想要做什么,所以请你尝试把真正的感受告诉妈妈。比如,起床了想看到妈妈就大声喊:‘妈妈,我想要见到你。’”
至此,3岁的小女孩开始对起床产生了积极的期待,起床气也就轻轻松松被治好了。从头到尾,朋友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从情感层面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联结和对话。
你知道建立情感联结的其它方式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