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感觉统合孩子每天都运动,为什么还是注
TUhjnbcbe - 2021/4/25 16:32:00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活动时间缩短、活动空间狭小,以及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过度,导致孩子运动过少,大脑、神经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得不到锻炼,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知道这个原因后,家长朋友友们就觉得:既然运动少会导致孩子感统失调,那么我一有时间就让孩子多运动,就可以避免孩子的感统失调了吗?

大家这样想,从表面逻辑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这里的操作就存在一个问题:孩子做运动带来的身体训练可能跟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需要的训练不一致,也就是说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没有针对性。比如说,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方面的提升,家长朋友们却带着孩子跳绳或者跑步,这些运动会在孩子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上会有所提升,但没有针对性,孩子和家长都付出很多,但我们需要提升的手眼协调方面不是很明显;

再比如:孩子是触觉敏感,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显象表现就是儿童入园困难,表面上理解是分离焦虑,很多幼儿园老师给家长的大部分建议就是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不足,需要家长多陪伴孩子,建议是好的,但是从感觉统合的理论上去理解,孩子多半有触觉敏感,长大后适应外界速度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单纯的运动是解决不了本质问题的,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要进行触觉脱敏,

说到这里,要强调和提醒大家的是感统训练就是感统训练,不存在所谓的“感统体适能”和“感统运动”之类的名词,所以大家要懂得原理后,自然就会区辨了。

所以,虽然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来达到训练目的,但并不代表孩子多运动就一定避免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和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

1

感觉统合训练的项目有针对性

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对人个体的感知、控制是遍及全身的,而我们孩子经常喜欢运动的项目很多的是锻炼我们的某些部位的神经及其相关的大脑发育,而其它的部位的神经及大脑却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

孩子平常运动的时候,可能喜欢打球、跳绳、跑步之类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本身是没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孩子身体会变的比较强壮,爆发力和耐力得到提升,表面上看好像对感觉统合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孩子的视觉空间感差,手眼协调差,恐高等,那么孩子的这些运动对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就像前两天来中心咨询的一个家长,孩子练习游泳有一段时间,发现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总是有差距,比他小的都会了,自己的孩子还不会,还有一个家长就是孩子学习舞蹈,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如果家长不懂得感觉统合理论,一直坚持让孩子多运动,但是有看到了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就会陷入:孩子的运动量没有达到,盲目增加运动量,逼迫孩子增加运动项目。那么过量的运动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身体,使孩子的身体吃不消,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感统统合训练是因人而异的,同一种失调表现不同的孩子可能需要进行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并不是所有的孩子用同一种运动就可以解决同一种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感统训练是灵活机动多变的,不是教条机械的,要懂得背后训练的原理,并不是像某些伪感统机构所强调的“大滑板30个,标榜这是所谓的国际标准”的错误做法。个性化的感统训练是是个体差异制定的,每个孩子都会不同的方案,制定的训练方案是需要训练师的主观经验和感情植入的,这个部分是不会被所谓的“数据标准化”所替代的。

2

感觉统合训练的强度需要不断调整的

对于神经、大脑来说,只有适当的刺激,神经、大脑才会做出反应,才能促进神经网络的连接。但是神经、大脑又有其适应性,一旦刺激持续稳定,那么当神经、大脑适应后,就不会再对此刺激做出更多的反应,也就不会再有新的发育。

就拿走路和跑步来说,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这类运动,身体已经习惯了同一类动作的节奏和速度,形成了条件发射。这时候的运动带来的只会对肌肉和骨骼有刺激,而对大脑、神经已经不会产生刺激。所以,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走,都在跑,也只是让我们的腿部肌肉、骨骼更发达,却对感觉统合训练需要的神经、大脑没有特别的作用。荣誉感以让走步和跑步再引起神经、大脑的反应,就需要身体提高此类运动的难度,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刺激。

骑自行车也是同样的道理,刚开始学骑的时候,人会集中大脑的注意力,用心感知与控制自行车运动相关的肢体运动、肌肉反应,这时候对神经、大脑的刺激最强,神经突触的快速发育。而等熟练了之后,根本不用思考,就能把自行车骑得飞快,此时,练的也就是肌肉和骨骼。长期单一的跑步或骑车,大脑所使用的都是旧网络,身体动作成为惯性反射,无法刺激新网络的连接,偏离了感统训练的目的。

也就是说,当某片区域的神经网络已经连接,某种能力得以形成后,再长时间联系同一个动作,也就只能巩固原有的网络而无法产生新的网络连接,对于需要进一步在某一特定的感觉统合能力帮助并不大。只有进一步加强相关刺激才能进一步引起神经、大脑的反应,才能够促进神经、大脑的进一步发育。

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制定需要根据孩子的身体能力的发展水平、运动能力等来制定。如果运动过大,刺激力过大,会产生较强刺激,造成机体能量过度消耗,引起大脑不适,神经细胞也无法有效连接,如果刺激不够,则产生的较弱刺激不足以刺激大脑,也就起不到我们想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3

感统不是体能训练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能训练,它是个别化、针对性强的、促进身体神经系统完善的智能开发活动,必须经过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面信息整合,根据孩子是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训练孩子感觉统合的效果。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文字介绍讲解感觉统合理论。只有父母明白了孩子的身体结构,懂得了感觉统合基础理论之后,才能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真正的感觉统合训练一定是医教结合的,懂得基础的脑科学,神经科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为了我们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学习起来。

今天先分享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分享转发,帮助更多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觉统合孩子每天都运动,为什么还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