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不听话是亲子情感账户余额不足,让情感
TUhjnbcbe - 2021/4/9 14:57:00
我跟我老公去年九月份因为怀孕结婚的,他家是农村的,兄弟二人,他是老大。我是城市里的,家里独女,结婚他爸爸就拿了2万块,全家就妈妈跟姑姑过来我这边看了一下我们结婚仪式.第二天就走了,还用我们收礼的钱跟他家里人买了很多衣服。都没有跟我说,被我妈知道了说了他,从那以后我妈就开始不太喜欢他了,后来结婚了,所以他自然就过来我这边,然后刚开始过来还挺好。因为他的工作不好找,后来我妈就安排他去工地上班了,让他跟着学习一下,因为家里有人是搞建筑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他好像不太喜欢但是也接受了上了几个月班。说什么都是你们家安排,到时候没钱又要说我,我说到时候没钱再说吧,我就想他安心上班,因为不上班妈妈会认为他是不上进的人。后来有一次我说要吃鱼头让他买回来,他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时间,然后他买回来把鱼头放门口就走了。跟我发信息说鱼头在门口,我门都给他开着的,放凳子上就多一秒时间,这样我妈又生气了,说我找了一个什么人,一点不尊重别人,晚上回来又说了他。后来他就各种抱怨,说我妈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也没说什么,接近过年了我也快生了让他回去拿土鸡和土鸡蛋和一些猪蹄还有肚子什么的做月子要吃,我妈特意说了鸡要多拿几只。结果回来鸡就两只,肚子一个,一个猪蹄,我妈说这做月子也不够啊,我还在说够了,我又不喜欢吃,然后晚上他又跟我抱怨说。你妈一分钱不拿,还说别人拿的东西太少,结果第二天我妈就去买了几只鸡和肚子还有猪蹄给我。后来矛盾特别大了,他们两人基本看到对方都烦,我在中间更不好做人了,我妈说看看你娃娃生了他能不能改变。我从怀孕,他们家里就没跟我打过超过三次电话,现在生了他就因为孩子跟着我姓要跟我离婚,说以后他都不会出现在孩子面前。我说当初你自己说跟着我姓也无所谓你自己跟着我姓也行别说孩子了,月子第八天他妈打个电话过来问我怎样。他还说他妈犯贱,说我们根本看不上他们家,我说如果看不上当初就不会跟你结婚,现在他孩子也不要。我做月子也不管。就想快点离婚,老师:我在想到底是我的错还是他的错还是我妈的错,请老师帮我分析一下!零一这位女士,我这么和你说吧,从你们各自的主观上来讲,你们三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是都没有错的。只是你们在这段感情婚姻里面,没有真正的明白一句话,婚姻的本质,婚姻的本质,不是索取,也不是交易,但是你们却把婚姻理解成了。一场交易,或者是索取,在自己的观点,都认为是自己没有错,都觉的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觉的委屈。但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幸福的婚姻,婚姻的本质是奉献,是为对方去毫无期待的付出,去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他,去和她相处,而你们三个人却恰恰相反。所以没有谁对,谁错,是你们自己不会经营婚姻,才导致你们这段婚姻变成这样子的。特别说明,图片与文章无关!零一A

TUhjnbcbe - 2021/4/9 14:57:00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你的亲子账户有余额吗,还是已透支?亲子之间的情感储蓄比银行储蓄重要百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亲子关系不断升值呢?“该去补课班啦。”“拉好衣服的拉链。”“用功读书。”“把手机放下,赶紧写作业。”如果这是你和孩子交谈的主要内容,你需要改变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否则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账户,很快会透支。“大家不都是这样吗?除了这些话,我和孩子没别的话题可说呀。”家长们常常这样说。如果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仅止于此,当你的孩子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就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建议,因为你从未和孩子有过情感交流,你在孩子那里的信用度太低。你们之间的交流是封闭的,机械式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像在银行账户里存钱一样,要做情感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这是解读习惯四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人际关系本质(第七章)一位妈妈早就答应孩子去滑雪,受疫情影响,滑雪场一直没有开放。妈妈看着孩子失望的眼神,心里替孩子难过。她想起小时候在山坡上滑雪的场景,就买了雪圈,开车去了三百公里外的一处山坡上,和孩子一起体验野外滑雪的感觉,终于帮孩子圆了滑雪梦。这位妈妈答应孩子的事,总是排除万难去完成。孩子对妈妈很信任,对她说的话很重视,妈妈提的要求,孩子大多会努力完成。这位妈妈信守承诺,从不让孩子失望,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必然对妈妈既尊敬又爱戴。守信、仁慈、诚实的妈妈在孩子这里,存下了用不完的情感账户,这样的妈妈偶尔生气发脾气,孩子也会体谅,不会在意。如果家长总是说话不算话,经常对孩子欺骗或隐瞒,怎么能够让孩子尊重自己,听从自己的话呢?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使别人对我们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以用这笔储蓄来弥补。信赖可带来轻松、坦诚且有效的沟通。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会减低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竭。亲子之间是最持久的人际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牢不可破,所以尤其珍贵,更需要储蓄情感,最忌讳的是没有余额可用,一旦透支,很难再补足。本书介绍了七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投资方式,即理解、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亲子之间的情感储蓄,除了守信,还要做到理解、注意小节和无条件的爱。理解他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只有了解并真心接纳对方,才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比如你正忙的时候,五岁的孩子为一件小事来烦你,在你看来,此事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他稚嫩的心灵中,却是天下第一要事。你放下手中的事,花几分钟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一天下第一要事,就是做到了理解孩子,是一笔价值不小的情感储蓄。人的内心是极其柔软和敏感的,不分年龄和资历,哪怕是在最坚强或冷漠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作为父母不经意的失言,会伤害到孩子,父母如果经常不注意小节,会消耗情感账户的存款而不自知。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肯定自我,追求成长。无条件的爱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能够帮助孩子积攒内心的力量。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原则和是非观念,无条件的爱绝对不是溺爱。相反,有条件的爱孩子,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为证明自己的独立,不惜为了反对而反对,“我考不出好成绩,爸妈就会嫌弃我。为了爸妈而努力,难道不是被爸妈控制了吗?”有条件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会有过高的期待,会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背后反映的是父母的不成熟,有些父母需要用孩子的成功,满足好胜心或弥补自己不成功的遗憾心理。读到这里,说明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方法,还了解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父母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做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更愿意,甚至是迫切的理解并帮助孩子。当孩子带着问题来求助时,父母不会大呼“天啊,又怎么了!”而是想:“我又有机会帮助孩子了,我们的关系会更进一步。”这时亲子交流成了促进感情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敷衍。当孩子感觉受父母重视的时候,亲子之间就建立起一座爱与信任的坚实桥梁。爱孩子的父母们,请用理解、守信、注意小节和无条件的爱,让亲子之间储蓄更多的情感,让情感帐户余额满满吧!请期待并
TUhjnbcbe - 2021/4/9 14:58:00

牛年春节快到,欢声笑语处处有,喜气洋洋快乐多,福到运到祝福到,人旺运旺财运旺,愿君岁末交好运,吉祥如意万事顺,健康平安福满多,大吉大利气更顺!

这篇文章不错,点赞转发到朋友圈吧!想看到很多更好的文章,记得
  专程连下三道帖子,邀孔伯华前去上海出诊,并且还特意派一艘小火轮专门搭载孔伯华到上海。

见到孟小冬后,一番望闻问切,孔伯华开出了一剂药方: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这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焦三仙”,是专门用来开胃助消化的。开完药方,孔大夫还开解了孟小冬一番。

其实,他早已知道孟小冬这个病是因为心情不畅,忧思伤脾,因此导致胃口不好,这时就需要有人跟她说说话,排解烦忧。治好了情志病,再加上药物助消化,还能健脾,自然是功效加倍,没用两服药就痊愈了。 

民国时期的著名*要周自齐,他曾经留过洋,当过驻美参赞和*府高官,还按照美国标准筹备了最初的清华大学,他对于中医和西医都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他生病的时候有时就不知道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有一次,他生病住进医院(医院),原因是他的腿上长了一个大疖子,而且已经化脓了。周自齐同时请来了中医孔伯华和德国的西医大夫。按照西医大夫的意见,直接动手术把腿上的疖子取下来,而孔伯华说吃中医即可痊愈,无需开刀。

中医可以运用草药把体内的*素逼出来,清热解*。周自齐听从了孔伯华的意见,开始服中药。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他腿上的疖子不仅好了,而且还未留下任何疤痕,令周自齐大喜。

可是这样一来,那位洋大夫可不干了,他怎么也想不通中医的苦药汤怎么就胜过了他的手术刀呢?医院就冲孔伯华开了一枪,所幸的是子弹打偏了,孔大夫安然无恙。此事传遍了大街小巷,再一次发扬了中医文化。

妙手仁心笔墨生辉

孔伯华医术高超,他的医德也闻名于世,他每天的头10个号是免费的,帮助穷苦百姓看病。不仅如此,还为穷人提供免费的饭食,比如豆浆、米粥、油条之类,不知有多少穷人对他感恩戴德。

孔伯华还跟专门的药店达成了内部协议,穷苦人家的药钱由孔家买单。其实,那个时候,孔伯华看病所赚的钱还是很多的,基本来自大宅门和官宦人家,但却未见他过著豪华生活,因为他的钱主要用于三个用途:一是自己平日的家用,二是接济众多穷苦百姓,三是用作教育、办学,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与萧龙友一样,孔伯华也是饱读诗书,并且写得一笔好字。他对于书法的颜柳欧赵字体可随意写来,浑然天成。有趣的是,他对这个病患开方子的字体很可能与另外一个病患的不同,很难想像这竟是出自一人之手,令人钦佩,被传为美谈。

四大名医之施今墨

施今墨(-),祖籍浙江萧山县,原名施毓黔,因其祖父在云南和贵州做过官,施今墨出生在贵州,故取名“毓黔”。从医以后,自己改名“今墨”,其意有三:其一,纪念诞生之地,“今墨”同“黔”;其二,崇习墨子,行兼爱之道,治病不论贫富贵贱,施爱不分富贫;其三,要在医术上不断精进,成为当代医林绳墨。

年幼聪颖立志从医

施今墨年幼时跟随舅父学医,舅父看他勤奋又聪慧,非常喜欢他,并常常教导他说:“良田千亩,不如薄技在身。”他对施今墨言传身教,细心教诲。施今墨领悟力极高,20岁左右时即以通晓中医理论,熟知百草,可以独立行医。

但施今墨的父亲一直坚持让他步入仕途才是正路,于是将他送进了山西大学堂。在那里,施今墨接触到了进步思潮,萌生了民主革新的想法。后来,他转入山西法*学堂,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北平京师法*学堂。

施今墨图片来源网络

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兴,并由*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其间,他追随*兴四处奔走革命,并一路行医看病,至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后,施今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的大总统就职典礼,并协助*兴制定陆*法典。

后来时局混乱,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出走,*兴病故,施今墨便应湖南督*谭延间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但那时*阀混战,根本无人过问教育,施今墨壮志难酬,后辗转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之职。

专心医学的施今墨凭借其高超的医术,很快便名满京城,并研制出了至今都广为使用的同仁堂“气管炎丸”。

宠辱不惊起死回生

相传在民国初年,有一广东议员,因在议会上与人争执,大打出手而致暴怒吐血,回去服药后不但吐血未止,复加便血,几经诊治,不见效果,病情严重,奄奄一息,于是便邀请施今墨出诊。

病患家人将施大夫引至病人房中,待他进屋后家人即将门从外反锁,并告诉施今墨:“此人救活则放你出来,治死则要你同葬!”施今墨十分震惊,气氛之余,还是先看病人。见房间里的床、帐、被、褥尽是血渍,病人仰卧,头歪向一旁,面无血色,双目紧闭,呼之不应,口边仍有血沫漾出。

抚脉细如游丝,似有似无。家人介绍说,前时上喷血下便血,故床帐、被褥、衣裤皆染血迹。施今墨想,血自上出宜降,血自下出宜升,现在上下皆出血,升、降都不适宜,只有固守中州,而固中州唯有人参最良。

于是命家人急取老山参一枝浓煎灌服。一时许,病人不再吐血,脉复出。又嘱再取一支老山参合人前技中再炖,再频频灌服,此次服完,病人气息稍足,眼可微睁,已复生机。家人对施今墨感恩戴德,再三表示歉意并要重谢,施今墨拂袖而去。

谦和淡泊杏林奇人

施今墨一生读书极多,博通古今,才高八斗,但他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善于融会贯通,师古而不泥古,讲起医理既有古人流传的精华而又具有自己的领悟。

他发现古方中有许多起关键作用的药物,往往成对出现,或一寒一热、或一升一降、或一气一血、或一散一收,非常符合中医理论“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原则,起到正反双向调节的作用。

例如“白茅根、白苇根”、“桑叶、菊花”、“车前草、旱莲草”等等。后来验之于临床,发现确实药少而效果效著,一对对积累起来,形成自己的用药特点,后被整理成著名的《施今墨药对》。

施今墨的医德同样也被人传颂,他对同道非常敬重宽厚,从不贬低他人,一切均以病患为重。天津曾传闻施今墨巧改药方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年,施今墨到天津出诊,遇金姓富商,被邀请至其家看病。

施今墨细观其人,他面白体丰但乏神彩,闻其声则气短言低,望其舌淡而少苔,切其脉细缓无力,有乏力身倦,食不甘味,便下稀搪的症状。患者说:“前时服天津名医陈方舟处方三帖,无大效,故改请施先生处方。”

施今墨索陈先生处方一阅,是“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英雄所见略同,正合己意。病患气虚,用“四君子汤”补之可谓药症相合,但因其久虚,需长期服用方可见效,短期内无明显效果。于是,施今墨说:“此方切中贵恙,照服数剂可愈。”

但病人认为已服过并无大效,执意要施今墨重开药方,施今墨无奈,只好提笔写下一方:“*益三钱,杨木包三钱、松腴五钱、国老三钱”并嘱咐连服两周。病人见药方已改,遂安心服药,两周后病体果愈,甚喜,派人带礼物来京酬谢。

施今墨推却道:“不应谢我,应谢陈方舟先生,我不过是为他抄方而已。”原来人参又名*益,白术又名杨木包,茯苓又名松腴,甘草又名国老,施今墨所写仍是四君子汤。从此也可看出施今墨谦恭待人之一斑。

他常对学生们说:“人家说我是名医,其实我这一辈子还是没见过的病多,看不好的病多。”还说:“我的经验都是从为病人治病中得来的,我要还给病人才对得起他们,才觉心安。”

施今墨不仅擅用大方医治顽疾,还可用小方治疗重病,关键在于认症准确,用药得当。曾有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医治,四处求医,皆曰不治,后来求诊与施大夫处。施今墨细心诊断,却并未开任何处方,只让其购买一麻袋松子,每日三次每次一捧,须取松子仁嚼至白乳状方可咽下。

患者遵从嘱咐,待一麻袋松子食完,其心脏病症逐渐减轻至消失,医院复查,已经完好如初,惊曰奇迹。还曾有一年轻人患腰椎骨质增生,腰痛剧烈,行动困难,屡经中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

后经施今墨诊治4次,判定为肾虚所致,即命其回家,每日服枸杞子一两。一个月后病症减轻,腰痛大减,行动自如,两个月后,健如常人。十数年后再遇,称腰痛再未复发,盛赞施今墨医术高明,杏林奇人。后来,施今墨遭到文革的冲击,于年8月2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四大名医之汪逢春

汪逢春(~),江苏苏州人,精研医学,博览群籍,虚怀若谷,强调辨证施治,在京悬壶,门庭若市,妇孺皆知其名。

言传身教注重临床

汪逢春诊病严谨,对教学也十分严格,注重医德,收徒弟也十分谨慎,要求必须有古代文学基础,至少读过《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古书,还要写得一手好字。徒弟在拜师后,每天在跟随汪逢春学习的过程中,要抄写底方、病例,可这个工作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资历,汪逢春才会允许,可见其对行医的严谨。

汪逢春擅治时令病、胃肠病及妇科病,对于湿温病多有阐发。他教学注重实践,每月初一、十五都停诊,让徒弟们聚在一起讨论病例,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良医。汪逢春最佩服清代的医学名家徐灵胎。

常以“故以脉为可凭,而脉亦有时不足凭”教导学生诊断时要谨慎,不要只重脉象,还一定要四诊合参。汪逢春还带领徒弟实习制药过程,到窑台看锯鹿茸,到天坛复泰参茸庄去看制茸,他认为医生必明药物制法,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汪逢春图片来源网络

例如什么叫酒炒当归、吴萸制*连,前胡为何用麻*水炙等,明乎此,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汪逢春言传身教,医者仁心。他每天必定留几个免费号给看不起病的穷人。不但挂号费、诊疗费分文不取,开好方子,签上字,穷苦病患可去同济堂免费抓药。虽是施诊舍药,也都是尽心尽力,绝不含糊。

为人低调谨慎谦和

行医多年,汪逢春积累下无数病案、药方,救人无数。徒弟们曾建议他整理医案,可他为人低调,总推说以后再议。一次,一个常来医馆的老病患就诊没带底方,幸好之前的底方保存完好,查验方便,诊治也快捷。后来汪逢春终于首肯此事,还再三叮嘱弟子“务求其实用,毋事虚饰”。

回忆起编辑医案的经过,其弟子谢子衡说:“我和几个师兄弟一起商量,决定各自总结一类病例,最后汇总到我这里总体编辑。大家每晚回去抄录一部分,我再从中筛选。总结好一部分,请老师审查一部分。”

年,初稿完成,因汪逢春书斋名叫“泊庐”,取自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师生们商定书名为《泊庐医案》。汪逢春不好宣传自己,由徒弟们写了前言,在首页印制了18个徒弟的名字,当年3月份,付诸刊印。

汪逢春非常重视临床经验,他曾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认为《金匮要略》、《伤寒论》背得烂熟,也不见得会看病,临床经验才是最重要的。中医看病讲究因人而异,病人个体差异很大,许多病人的症状并不像书中所写的那么典型,甚至有病人的症状与疾病灶不符。

许多刚入临床的学生,或年资尚低的医生,知识很丰富,但诊病没有思路。经验的积累,是要靠在临床一点点磨练出来的。只有见过的病症多了,再面对相似的症状时才会有更广的思路,才不会遗漏疏误。汪逢春行医不图扬名立万,一贯低调,只钻研医术。

“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撩衣裳”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对病患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施仁术,重医德,数十年来,始终如一。深得老师言传身教的名医谢子衡也常以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常自勉“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风愁雨愁不尽,总是南柯。”

汪逢春敬重同道,为人谦和。如遇病人经前医治疗无效者,也积极想方设法扭转病势,一旦无望,也不发怨言,不找借口推卸责任。他常说:“如怨天尤人,自我吹嘘,等于自我报复,结果必将一败涂地。”

他从来不宣扬自己,从不登广告。记得曾有一学生登汪先生去某地出诊的广告,他知道后非常恼火,对该生严加申斥,并告之以后绝不可如此。他说,我个人是不主张自我宣传的,至于技术高低,百姓会给以正确评价的。

汪先生严格要求学生,虽已考取执照,有的仍不许其挂牌开业,需要再现察一段时间,并嘱其小心从事,遇有疑难多向别人请教,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而且还定期指导学生,讨论病例。

吟经颂佛一笑而终

一生信佛的汪逢春,每早五时便起床,诵读佛经,然后静心打坐、研读医书。自来京城住在江苏会馆起,便题书斋曰“五斗斋”。每天饮食定量,作息按时,虽忙碌却有条不紊,常年的修行,让他遇事宠辱不惊,澹泊名利。

喜爱收藏的他一生中收藏图书甚丰,且喜爱古玩字画,故后书籍归汉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汪逢春临终前正在盘腿打坐,一笑而亡,毫无痛苦。

如今,四大名医的后人和徒弟仍然活跃在北京城的中医界,而四大名医流传至今的绝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和绝妙的药方,更是他们至高的医德,无不令人赞叹其大医精诚。

本文结束,觉得文章不错,请在下方点亮并转发分享朋友圈,也许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有什么想法可在评论区留言

每周末中医养生群讲课,每人只限加入一个讲课群,群内禁止发送诱导性链接、广告。

祛风湿类风湿性骨痛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膏药、糖尿病、高血压及各种亚健康调理加下面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不听话是亲子情感账户余额不足,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