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大大,学员又来信啦
TUhjnbcbe - 2021/3/11 10:34:00

"王大大,学员又来信啦~~~"

这是最近王大大耳边响起的最多的声音

9月滨城的“凭脉用药”课程虽然结束了

但学员们的学习体会却像雪(雹)花(子)一样

绵(劈)绵(头)不(盖)断(脸)的飘(砸)来

每读一封,每读一遍

面对学员们收获满满的欣喜和对S中医的信任与期待

还有应用S中医屡屡立竿见影有佳效的反馈

王大大的小心脏都情不自禁的扑腾的更猛烈起来

来不及一一回复

就选出几封来分享一下

与诸君同策共勉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S脉学让我无惧未来

年开始接触中医,混混沌沌十几年,一直都处于追求术的层次,一招一式对症治疗,偶见奇效便欣喜不已,随着接触的病患越来越复杂,屡感力不从心。年便萌生了寻访名师的想法,几经周折,机缘终于来了,经好友介绍,年5月幸运的参加了王永民老师在广州举办的韦氏S脉诊学习班。

三天的学习,王老师从脉诊歌诀到用药,气液阴阳、虚实五邪逐一演练耐心讲解,让我这个初学者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神奇,浩瀚的知识不断充斥着大脑,很快我就晕了,迷迷瞪瞪课程结束了。而后便踏上了回家的路,回来后接诊的第一个患者(老患者),一直以来腰背痛针灸后得以缓解,但胸闷憋气一直没有解决,给她把脉时内心惶恐不安,手都出汗了,患者一句“好好把,刘大夫我相信你”,让我在感动中想起了脉诊歌诀里的第一句话“静下心、慢慢品”于是赶紧调整心态,进入了指下的世界,思路指感渐渐清晰,脉象处方很快出炉,感谢患者的信任,看着她把小药粉倒进嘴里,我的心是忐忑的,五分钟后她惊喜的告诉我,胸不怎么闷了呼吸顺畅多了,顿时信心大增,接下来的日子里兴奋、惆怅占据了我的生活,在疗效好与不好中,开心、痛苦夹杂着熬过了四个月,终于迎来了大连9月份开班的通知,S中医的理念与疗效也感染了我的妻子,她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和复训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见到了敬爱的王老师。

这一期王老师一改以往的讲课风格,让我耳目一新,从疾病的由来讲到脉象结构,从脉图讲到脉药,为了让大家更快更好的了解脉象和更精准的开出药方,老师让同学们两两相互把脉开方,然后不惜辛苦的给每个人都把了脉,检验每个人对脉象及脉药的掌握并更正鼓励,帮助复训的我解决了很多疑惑,学到了新的知识,中场休息的时候还安排会务人员把煮好的药茶和山药小点端给大家,更阐明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如何从饮食上来调理身体,更是不辞辛劳的为我们讲解什么是“明人、名医、系统、整体、S、随机、唯脉、无症”由术入道,这一次复训真可谓是满载而归。

再次回来后,临床上脉诊和脉药用的比以前精准了,例如:9月21日来了位女性患者,31岁,多发性子宫肌瘤,已经手术切除一次,这一次又复发过来调理,症状很急,小腹下坠感强烈,痛得直不起来腰,诊脉:气液阳虚,寒湿,双关痰淤,右关湿血瘀,右尺血瘀沉寒,右寸轾,按照以往我开药至少也得六七味药,更是会死盯着血瘀不放,这次学习老师提醒过遇到虚弱的患者不要急着化瘀,会让病邪入里,逐开方:人参1克,白术1克,半夏0.3克,草寇0.5克,三包,半个小时一包,一个多小时后患者行走自如,已无坠痛,稍有不适,又开了:人参1克,白术1克,草寇0.5克,补骨脂0.6克,每日三包,连服两天,24日复诊症状全无、脉虚,嘱其继续调理,患者高兴办了疗程卡,这一次是真正体会到了中医人优越感。

S中医就像一扇通往健康的门,让我认识到患者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唯脉无症,随机整体观”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不断的思考与突破。

“不欲更心,勿入此门”“明医不治病,明人不生病”韦老这两句话深深印在了我们每一位S中医人的心里。也为我在未来求医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要学习韦老和王老师去做一名“明医,大医”。

感恩......

刘富刚

年9月25日夜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不离不弃,必有所成

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振荡中医是通过我父亲,他总是想让我拜一位好师父,学到一身好本领,使我以后能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说来也惭愧,在大学学习这么多年中医,却连给人看病都不敢,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仿佛我学到的中医理论和案例看似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好像雾中看花,怎么也看不清楚。

王永民老师曾说过,经验是中医的一条拐棍,还没出校园的我连这一条“拐棍”都没有,可见当时的我是多么的迷茫,但现在的我却是对治病充满了自信,这一切都感谢韦老师创立的振荡中医,也感谢为我传道授业的王老师。

我本来想谈论一下脉诊的感悟心得,不过我知道再怎么说,也无法超过王老师的讲课,这时脑海中想起老师曾说过,中医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哲学,要明白其中的思想,才能更好的给别人去看病。而对于振荡中医最根本的理论,生命环S我却所知不多,这让我很羞耻,也让我下定决心把S中医这本书好好吃透。

S中医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整体观念,也就是一气之振荡(S),从其衍生出来的不论是阴阳还是五行理论都可以说是一气之延伸。万物在无时不刻的进行变化,老子的道德经记载:“反者道之动”,阴阳和五行理论也因此而生,描述着一气之变化。

我曾经接触过关于修行的知识,一些和中医的整体观念有所类同,给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当下的力量2》中这样写到:“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一体的。”这本书的作者还谈到过关于身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二元性,这是一种矛盾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此我深有感悟。

通过厚重的历史,我们各自给予文字不同的意义,也给我们自己解读文字带来了困扰,就如同中医经典中的“心”到底代表什么,是大脑?是更为深层的“神”?还是其他什么?说起大脑这个我们为之着迷的思考器官,它为我们自身的“场”到底会带来什么?

“场”就是那片感知和被思考所影响的“虚空”,在我理解看来也可以被称作“经气”。

在韦老的书中已经描述出来,“心”(我理解为大脑)一旦超出了整体稳态控制的限度,就会变成为一个“散气”“食气”的纯粹紊态的源,现在困扰我的问题就是这个,过度的使用大脑带来的困扰。

就像你不停的思考一样,一个个的概念从脑海深处跳了出来,过去的时间仿佛又鲜活了起来,这些其实都是(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的“业力”,业力扎根于身体当中阻滞经气的运行,严重时化成瘀结,使你支离破碎,是一个纯粹的紊态源。

上面谈到的“身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二元性”就是这个问题的解读,在心(大脑)中存在一个由过去概念堆积而形成的“我”,这个“我”可以被称作小我、自我、大脑、“心”等都行,而身体中我们这个与生俱来的场,我们也可以起一个名字,比如“身”、“神”或者其他都可以。平时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心身分离的,比如我给别人号脉的时候,有时我手上的场其实是跟我身体的场分离的,胸口也有一个名为“思考”的分离的场。

分离的原因是因为小我身为观察者,观察着各种“概念”或“过去”,比如“我正在努力分辨着三指在脉上面的感觉。”此时我们身为被观察者的身就被分离开了,因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被我们有意识的分离,不但号脉敏感度降低,而且造成了心身的对立,成为了一个熵增的过程。

人若想健康,首先要心身合一,要明白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其实都是自己,既然如此为何要把它们分开?其实并没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只有一个生命,一个整体的,没有分离的S。仔细的观察(或者说感知)身体(或者说场),重点是不要把你和身体分离,而是视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心身合一。当小我完全不存在,只存在场的情况下,神性就会显现出来。

业力是心身分离造成的紊态,疾病和疼痛等也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人遇到疼痛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我很痛,我不想要这么痛!”所以小我意识下的就把痛或者其他让小我感到痛苦或者恐惧的感觉从身体(场)上面隔离开了,一隔离了就产生紊态,使经气失序,即“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关于心身合一,我在这里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小窍门,一是双目垂帘,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感受没有视觉干扰的身体。另外一个是整体观,既是面对使你分离的业力,也不要进行抗拒,抗拒只会加重业力,接受它,融入它,你和它本来就是一体的,只不过它现在处于无序的状态而已,就像是脉象上面的郁,一旦转化以后会变成柔和的真气一样。

重新回到振荡中医上面来,治病就跟修行一样,都是场的有序化过程而已,只不过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从身体层面上来调控而已,但如若不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振荡中医最基本的就是气液阴阳,在我理解中气是激发态的能量,能被意识(大脑)操控的场;液是处于基态的能量,是生命机体维持体内环境的一个有序负熵的场。《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阴阳可以指为气液,当激发态的气与基态的液合二为一,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心身合一,会给人一种舒服安详的感觉,这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产生的一个有序的场;而无序的场则会产生一种让人不舒服且烦躁的感觉,这就是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调和就是心身合一,因为阴阳本身就是一体的,一气之环S。阴阳是相对的,在病理状态下,阳多了就会出现经气(场)的异常聚集,这意味着其他地方的阳会减少,形成阴“多了”的情况,也就是经气(场)的异常稀疏,因此局部无论是阴多了还是阳多了都会造成一种无序的场。

心身是互相影响的,同时也被其他场所影响,郁瘀水湿痰就是这样一个产物,当干扰力超过身(场)的平衡力的时候就会造成郁,过于严重时会变成瘀。水湿痰则是自身的场并不能有序化(消化)来自外界的场(食物)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是来自外界的,对于自身来说就是一种干扰力,所以外界的场过多的积累,超过了自身的平衡力时也会变成瘀。

人生就是修行,一路走来就是悟道的过程,可能今天我悟出点什么沾沾自喜,明天就可能发现原来我错的是多么的离谱,悟道就是这样,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接近真理的过程,所以上面写的如果不登大雅也没有关系,只是当下之我的感悟而已。只要踏上正确的道路,怀着即使被全盘否定也要走下去的心,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感谢韦老和王永民老师向我们证明了振荡中医这条通天大道是可以被走通,只要不离不弃,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嵇承康

年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期待未来,敬候佳音

年5月我参加了王永民老师举办的S中医凭脉用药广州班,学习回去以后大胆应用,做出了很多成功的病例,S中医让我的临床疗效上了几个台阶,我在内心真正接受了”唯脉无症“的用药思路,但S中医易学难精,它在给我带来无数惊喜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无数困惑。王老师说的“三迷九糊涂”我是真有体会的,比如说治疗小儿咳嗽吧,我刚学习回来的时候是春夏之交,我所在的广东地区空调开始用上了,寒凉水果冰冻饮料也吃上了,人体寒湿重,我应用补骨脂、肉桂、白术等治疗小儿咳嗽效果很好,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给自己戴上了经验的枷锁,因为我的经验到了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突然不灵了,治疗效果明显下降,我知道是要调整思路了,我摸着孩子的脉似乎也没啥太大区别,但怎么调整用药却茫然无措。正在这时欣闻王永民老师从欧洲讲学回来后在国内(大连)再一次举办S中医凭脉用药学习班,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复训,从炎热的南国不远千里来到了初秋的大连,只为了这再一次的振荡思维的相会。

毫无疑问,王永民老师为这次学习班做了再一次的精心准备,吸收了他在广州班及欧洲班教学的经验。从形式上说,大连学习班增设了一名主持人,把控总体节奏,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效果不错。从待遇上说,老师课间休息时间为大家准备了茶点,上午是玉米须茶,下午是莲藕茶,还有蒸熟的铁棍淮山药佐食。不要小看这点待遇,这都是老师按照地理节气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家喝茶后气液补充的都很好,中午休息时间不长但下午都一样精神极佳。王老师这次讲课状态极佳,全程干货,毫不拖泥带水,基础脉诊用药知识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指导,为初学者夯实基础,一些微妙的用药经验上又有拨云见日的指点迷津,对于我们这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员来说内心顿时豁然开朗、拈花一笑。

这次复训,老师说过的几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许是很普通的话,但是就好像饱和溶液被人轻轻碰触一下,一下就出现了思维的结晶体,妙不可言。

第一句:熟地的使用是考核一名振荡中医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熟地我以前惧怕起湿气,比较少用,但它少量用补液,量大可以清热,实在是非常好用的一位药材,但它的使用确实有一定难度,量不计算好或者药物之间配合不好就容易起湿气。这次学习班回来以后我遇到的第一个病人就是一个左膝关节莫名肿痛的病人,不能正常行走,来时体温38.4度,摸脉脉空有热,还有少许痰脉,给予半夏0.3、熟地0.2,居然半小时体温降到37.4度,膝关节肿痛大减,第二天复诊全好了。王老师这次还仔细阐明了寒热错杂脉、阴阳两虚脉的鉴别要点,这都与熟地的使用紧密相连。

第二句:我们补充病人元气就好像给小火苗扇风,轻轻扇可以越烧越旺,扇大了火苗反而会灭。现在中医界有一股风气,就是喜欢开大方子,用麻附桂等补阳峻药,大剂量的上,附子用到几百克,好像附子量用得越大水平就越高一样,这个不好说对错,但我选择相信王老师的话,小火慢炖才不容易烧穿锅不是。

第三句:药物要用活,利用它们的药性相互辅助牵制使用。以小儿秋季咳嗽为例,肺为娇脏,最不耐燥热,但体内寒湿,这燥热药物用还是不用?我临床体会用不好的确咳嗽会加重,咱们振荡中医暂时就这二十几位药,咋办呢?我觉得还是有办法的。学习回来后有一个咳嗽病人,学习前治疗两次效果不佳,用的半夏、肉桂、补骨脂、白术啥的,这次回来后摸脉给予:半夏、山药、西洋参、薏米、枳壳、牛膝,一包见效,三包搞定。效果为何如此不同,诸君可以琢磨。

第四句:我这人很少流泪,但有几次因为学术上的困惑流了眼泪。课堂上我听见王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产生了深深的震动,老师遇见振荡中医是幸运的,振荡中医遇见王老师也是幸运的,韦老找到了一名优秀的振荡中医传承人,王老师把全副身心都赋予了振荡中医,二十几年来经历了无数学术上的困惑与突破,一直到今天依然在学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能跟随这样的老师是幸运的。

九月的大连天青海蓝,气温适宜,非常适合学习,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也有不少来自海外的学员,三天的学习大家平息凝气格外认真,进入了和谐的振荡磁场,学习最后一天老师要求大家两两一组开方,他逐一点评,结果大家的处方没有一个开反的,全部符合基本的振荡思维,可以说本次学习班成绩斐然!最后老师还赠送每人一本书,在更高的心性层次对大家提出了期望。老师从年开始举办振荡中医凭脉用药学习班,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基础已经夯实,现在是更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振荡中医水平的时候了,期待之中,静候佳音。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连本草十坊中医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

*庆伦

年9月

S中医生命环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S中医生命环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大大,学员又来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