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药品杂乱无章,但是需要时又半天找不到合适的药;医院回来药变得更多了;老人的、孩子的和自己用的药堆在一起,药箱好像有多大都装不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家庭小药箱,变成收纳达人。家中药品那么多,一些是不常用的,甚至根本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回来的。因此在整理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分类登记药箱中现有的药品,把家里所有的药品进行分类,举个例子:
从上面分类的清单中可以看出,药品多且乱,有接近有效期的药品,有拆开小纸包带回的药品,有开封的外用药品,还有许多相同作用的药品。下面我们就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步:先整理出变质和近效期药品。家里的近效期药品有几种情况:
▲ 平时用得少的药。
▲ 药品本身保质期很短。
▲ 药品过多,没有定期进行效期检查,以前的药品仍有剩余。因为这些原因,药品在家中已经滞留了一段时间。因此我们整理药品时,首先应对这些近效期的药品进行检查,将变质的药品整理出来。如果药品没变质,但确定在有效期前家里不会使用到的,您也可以提前整理出来。
第二步:整理剩余药品和开封药。剩余药品是指带回家后用不完的药品,比如上面清单里的抗生素、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化痰药、从医院带回吃剩下的激素、用了一半的药膏等。这些药品有的还有独立包装,有的已经拆封,应该如何整理?
▲ 拆封后的药品需先检查是否变质,再放回药箱,并贴标签记录药品的开封时间。
▲ 未变质的开封药品可以选择放进一个干净、有盖子的小瓶子里,并贴标签记录药品名称和领药的时间,按照说明书要求妥善保管。
▲ 独立包装的药品,如果效期还长,应记下它们的名字,下次就诊时告诉医师,以免浪费药品资源。医院就诊,则建议您将原先的药品带去给医师看。若住院,可将门诊的药品带给住院的医师看,以免重复开具药品。这里需要注意两类药品的整理:
(1)抗生素:这类药品是由医师根据您的感染症状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开出的处方药品,家庭成员如果没有医师或药师不建议随便使用,否则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可能因为错误的使用引起疾病加重或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家中备有剩余的抗生素,下次出现感染性疾病时也不能自行服用,而应该带上药品就诊,由医师决定您手中的抗生素这次能不能使用。
(2)长期使用的药品:家中有些老人可能长期服用降压药或治疗其他慢性疾病的药品。但是去门诊或住院回来后,用药的方案可能有改变。此时需要向医师确定现在应该使用的药品种类,将不再使用的药品挑出来,以免混淆。
第三步:整理重复药品。1.相同药品不同剂型从清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药品备了两种剂型,片剂和溶液剂。此时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组成来选择适宜的剂型:
▲ 家中如果有小朋友,一定要把儿童剂型与成人剂型一起留下,并分开存放。
▲ 家中有老人时,尽量留下口服剂型。
▲ 如果有吞咽困难的老人,尽量留下口服液体剂型。2.相同作用的药品家庭常用药的配备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留下一种适合家庭成员服用的即可,比如清单上的抗感冒药可以从两种片剂中选择一种留下。但是家有小儿时一定要留下儿童剂型的退烧药。需要注意的是:“少而精”的原则仅限于家庭常用的非处方药品。由医生开具的药品一定要按照医嘱和用药方案决定去留,不能擅自增减药品种类和剂量。
最后一步:培养正确的用药理念。培养正确的用药理念不仅能给家庭药箱“减负”,还能保证家人的身体健康,下面这些用药理念希望大家能记住:
▲ 不随意增减药量,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服药。
▲ 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话更换自己的用药方案或乱买药品。
▲ 自己无法判断药品是否合适时,需听取医师或药师的意见。
▲ 在医师开具处方前,应向医师告知现在使用的药品。
▲ 不要因为担心药品副作用而随意停药,但如果真出现了副作用应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