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黄帝内经医者父母心,这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
TUhjnbcbe - 2025/2/18 17:25:00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中医黄帝内经#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围绕着所谓“道”的文化。佛家有佛家的“道”,道家有道家的“道”,儒家也有儒家的“道”。不只是这些较大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即使是喝个茶也要有个茶道;耍个剑也要有个剑道;倒霉不济落草为寇了,还要美其名曰:盗亦有道。

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黄帝内经》是医家圣典。自然也有自己独有的对“道”的见地和阐释。

将《黄帝内经》单纯的视为一部医家学说的经典,似乎这个地位已经很高了。但实际来讲,《黄帝内经》真正的高明的地方却还不在医病。甚至几乎半部《黄帝内经》宣讲的都是通达生命乃至于宇宙的“道”。还有一部分是借着宣讲调理身心的时机,在隐微含蓄的讲述治国理政的执政主张。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在讲述所谓的“医术”。

作为一个合格的或是稍好一点的中医大夫,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或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道”没有一个基本了解,亦或没有一定认识的话,八九成你就不可能利用中医给人治好病。

说句武断的话,这是一定肯定以及确定的。

这些人他可以给人看病,但一定不是中医式的看病。至于说看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们啊,普通的人们啊,对这个“病”,他不可能有认识,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这倒不是因为无知,而是行业所决定的。

当我们确立了看病救人的医生是一个行业之后,其实这个就出现了对《黄帝内经》以及上古医典的狭隘性的,狭义上的一种理解。这个是直接导致看病的大夫水平不在提高的原因之一。可惜,很少有人这样认为。甚至连中医都很少这样认为。

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的圣王黄帝和天师岐伯,他们本身的职业可不是医生啊!能看病,能看好病,却未必是医生。这种形式在中国医学发展历史上,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

比如东汉最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进而救世,退而救民;不为良相,变为良医”。此等情怀和志向试问现如今哪个中医大夫拥有呢?

所以,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从事中医的人不行了。中医从来都行的!

几千年了,我们炎黄子孙如果没有中医,我们又是如何延续到现在,以至于将来呢?难不成都是依靠着所谓的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得以存活繁衍的吗?

这个简直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普通的不舒服,头疼脑热的,吃两片感冒胶囊就能“好”的病,其实压根就不是病。

但如果这种所谓的普通感冒总是频繁发生在同一人身上,那这个人就要注意了。因为这说明他的身体“正气不固,易感外邪”。什么意思呢?就是自身体质差,容易经常性的感冒。

但如果我们真的简单的这样认为,那么在中医那里,你很有可能就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为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有了“隐疾”的征兆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免疫力不高”或是什么“亚健康状态”,在中医里已然是病了,或是病的征兆了。已经必须开始调理和治疗了。可是,很多人只把这种情形当作体质差或是休息不好,亦或是一般性感冒,而不引起重视。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动刀动叉呼吸机的,往往就晚了太多时候了。

遗憾就是这样造成的!

在调理身体“未病”之时,其实是由内而外地去调理滋养我们的身体的。而面临急症群体之后,中医则是首先解决表症。简单的说,面对突发急症换之前,发烧要先退烧,呕吐的要先止呕吐,头晕的先控制头晕,等等。把体发明显的症状控制住之后,其实,真正的中医治疗才刚刚开始。要继续给患者进行调理和治疗,直至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

这也就是现在有一些病,总是看不好的原因。因为表面病症一消退,医患双方都认为治好了,从而没有后续的跟进治疗。所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古代的中医大夫治病是因人而异,因病施治的。有的大夫甚至都要控制自己的接诊量。并不是来多少治多少。他们并不是嫌诊金多了咬的手疼。而是在恪守一种医德。而是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精力为患者提供尽可能详尽而到位的诊疗方案和救治措施。

医者父母心。这是成为一个优秀中医的最好秘诀。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帝内经医者父母心,这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