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萌(化名)躺在床上,39.4℃的高烧让她辗转反侧。而此刻更让她着急的是,居住在40公里外的80岁母亲也在同一天开始畏寒、发高烧。
她的父母身边没有退烧药,也缺少抗原来确认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姜萌虽有退烧药,但高烧状态下她无法驱车前往,网购的药“卡着不动”,闪送又叫不到。她盯着手机屏幕,决定求助一个名为“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的小程序。
在这个小程序上,截至12月23日12时,已有累计超过81万条求助与帮助信息被发布。截至22日0时,上海地区共有超过条互助信息,求助信息中超过30%标记已达成互助。研发团队成员杜少博解释,因存在较多用户实际得到帮助或给予帮助,但未更新标记状态,所以实际完成互助的占比会更高。
开发这个公益小程序的,是深圳一支20余人的团队。从开发到上线,耗时仅两天。他们希望,在特殊时期搭建起供需双方之间的桥梁。
姜萌在小程序上寻求帮助
1、需求
“24号要考研,仅剩的三粒药上次救助别人了,买的药还没到。”
“72岁腹透患者阳了,头痛眼睛痛浑身痛。”
“50天宝宝在北京手术,高烧40度急需泰诺林,医院也没有。”
“单亲爸爸带着7岁女儿和两位70岁老人,老人都阳了。”
……
小程序上,一行行醒目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迫在眉睫的需求。
12月21日15时39分,姜萌也发布了一则求助信息,写明“需要布洛芬4颗,抗原2支”,并备注“老人,没有备用药了”。
姜萌也想过要为父母提前备好药物。一周前,姜萌发现外卖平台上的药已经全空了,药物紧缺程度超过她的想象。兜兜转转,最后她在某第三方平台上买到两盒布洛芬,“都说快递送得到,我算了下这周一、二差不多能到,备着就好”。
12月20日,姜萌的母亲发热后,父亲第一时间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并询问:“上周买的药还没送到吗?”
姜萌立马查看物流信息,发现快递卡在那儿“不动了”,这让她一下子乱了手脚。好在她平时备有布洛芬,姜萌马上叫了闪送。
然而却无人接单。“加价也没有人接,好不容易有一个接了的,又取消了”。20日一整天,姜萌躺在床上一边发着烧,一边在闪送平台上反复尝试。
买的药到不了,身边药送不去,这下姜萌是真急了。转机出现在第二天中午,她无意中在妈妈群看到,有人转发了“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的小程序,还说“孩子没有美林了,刚在上面要美林,就有人送来了,推荐给大家”。姜萌也想着试一试,说不定有希望。
除了像姜萌一样迫切求药的人,还有另一类人也很着急。
在看到文档前,居住在杭州的杨芃(化名)已经自发送药3天。由于工作原因,杨芃熟悉住处附近的多家药店,于是接下了小区许多邻居代为买药的需求。但有时,他手中的药也不多,想把药先送给情况最紧急的人,却分不清谁是缺药、谁只是备药。
不少人的家中余药不知如何处置,自己用不了这么多,放太久过期了又可惜。还有一部分感染后已康复的人,也希望将剩下的药品,尤其是退烧药,捐赠出去帮助被感染的人。可是送给谁?谁有需求?距离多远?
在小程序上线之前,杜少博是腾讯出行服务的资深产品经理。出行服务是基于地图、基于附近,给用户提供相应的一些服务。自腾讯出行服务平台上线年上线以来,已推出过出行防疫政策查询、河南汛情信息互助等多款公益工具。
12月16日,项目组成员陆续看到各地提出余药共享、民间互助等相关方面的倡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