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下雨吹风,原本身体素质也不好,容易打喷嚏流清涕。原本是寒邪来了,就应该用温热的办法,温暖身体比如姜汤,泡脚,用吹风筒吹大椎穴,热敷背部等。
但什么都没做,结果发烧咳嗽了,发烧温度高,一般人都认为是热,热就会用清热苦寒的办法,比如抗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之类,咳嗽就想马上止咳用敛肺镇咳的办法,比如镇咳灵、蛇胆川贝枇杷膏之类。
寒邪来了,会关闭毛孔,原本用温通辛散的办法,出点汗,把寒邪向外赶,邪去正安。而清热苦寒是下法,压得寒邪不是向外走,而是郁闭向内,郁结不通,
郁久生热,所以因寒邪到后面都容易化热。导致寒热错杂。所以白痰或白中带黄,一般黏稠,咽干咽痒,舌淡红苔白少津,有人咳声音沙哑,咳到捂着胸,捂着小肚子,咳到尿都出来,因为一咳就痛。这时候怎么办?
既然是闭郁,邪还在里面,还得疏散出去啊。既然是寒邪为主,还是用点温散的药,比如细辛,薄荷,杏仁之类,打开关闭的肺气,既然有痰,化痰是一定要的,比如半夏、瓜蒌之类,因为郁久生热,清郁热也必不可少,比如黄芩,栀子之类,咽干咽痒是咳久伤气伤阴,要养气补津,比如沙参、桔梗、党参之类,郁肯定是肺气不通畅,那么加点陈皮、枳壳。
总的原则就是,宣通解郁,理气化痰。
所以当一个患者感冒发烧后,什么症状感冒都没有了,只余下那点呛咳、气喘久久不好,咽痒痰少乏力,舌红少津,到找我看时,已经咳了5个月了。给他用细辛、杏仁、薄荷、半夏、瓜蒌、桔梗、黄芩、五味子、射干、党参、枳壳、生甘草。
喝完一周,就不咳了。但咳这么久了,还得调理一下脾胃,补补肺气,后面用培土生金的办法再巩固了两周,后面就没见反复了。
对于咳嗽,热咳好治,比如黄稠痰,舌红苔黄腻,其实用几天的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川贝枇杷膏就好,把热清了就好,但寒咳难治,即使用对症的药,往往也难以一剂起,二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