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广东省军区惠州离职干医院如期组织老干部进行常规体检。身体瘦弱的老干部骆冠民走进门诊部,护士叶莎莎主动迎上去进行搀扶引导。他的胳膊上很难看到血管,只见叶莎莎伸出纤软的手一摸一摁,针头随即准确扎进血管,鲜红的血液很快注满瓶管。在一旁引导观察的所长贺新义赞许的说:“叶莎莎练就的点击无痛穿刺技术,一针见血,几乎没有疼痛感。”
医院到军队干休所——青春选择彰显爱军初心
叶莎莎,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同事眼中她是个既优秀又坚强的人。她的出生地河源地区,是中国革命策源地,由于从小到大受到红色资源的熏陶,她对军营充满了向往之情,对军人充满崇敬之心,时刻梦想有朝一日能当上英姿飒爽的女兵,成为军营中一朵“军中绿花”。为圆参军梦,她读高中时就曾想报考军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年7月,叶莎莎从广东医科大学毕业医院工作,她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技术精湛,任劳任怨,医院的业务尖子,先后医院评为“优秀护士”,月薪近2万元,住进高档公寓,成为众多人羡慕的“白领”人士。年初,叶莎莎得知广东省军区惠州离职干部休养所要招考文职人员,虽然面临从省会大都市下到二线城市,月工资降低一半,失去很多优越条件的处境,但她为能有机会进入军队系统工作欣喜万分,便开始加强锻炼身体,认真学习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幸运的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军营,光荣的成为一名身着“孔雀蓝”制服的军队文职人员。
医院到军队干休,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职责,从事的仍然是护理工作。叶莎莎在工作实践体会到:做一个护士难!但做一个合格的护士很难!尤其是做一个合格的干休所的护士更难!因为她服务的主体是平均90岁以上的老干部,他们的听力、视力和记忆力明显减弱,每人都患有多种疾病,有的行动不便;有的长期卧床;有的甚至常年住院,这些情况给医护人员在业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老干部的医疗护理工作,必须要有熟练的业务和过硬的技术。为提高业务能力,她坚持利医院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急诊科等10余个科室跟班学习,参加各类研讨会,研读相关专业书籍,考取了主管护师资格证。静脉穿刺是护士的第一基本功。老干部的血管弹性差,表现为硬、脆、滑,这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特别是体质肥胖和体质瘦弱的老干部难度更大,不经过特殊训练很难找到正确的体位。叶莎莎积极医院医院的专家学习请教,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两根止血带法、易见回血法、局部血管扩张法、外涂血管扩张剂法、热敷法、非握拳穿刺法、穿破补救法、无痛注射穿刺法、逆行穿刺法”9种静脉穿刺方法,传授给门诊部的每一位护士,她们的技术都得到了老干部的肯定,老干部魏守忠说:“医院里扎针都扎烂了,有时候要扎好几针才能扎上,还是叶护士你们几个人有本事,一针就行了。”静脉穿刺看似简单,但在抢救病人时尤为重要,年2月5日,老干部张启信因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后,叶莎莎和门诊部的同事赶到他家里,看到病人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血液循环很差,在输液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她们在第一时间为病人输上了液体,给予吸氧、心率监测,同时联系急救,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医院主治军医说:“这位老干部的生命是从你们手里抢回来的”。
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诚奉献赢得一致认可
干休所里的老干部大多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功臣英雄等,要做好老干部的医疗护理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叶莎莎已是接近中年,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门诊部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一年天没有多少休息日,她和2个护士轮流从周一到周日进行24小时值班。家里的事她很少分担、亲戚朋友间的聚会她经常缺席,她有时候也感到遗憾。遗憾终归遗憾,可她总是能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因人员紧张,叶莎莎身兼日常巡诊、药品盘点、值班执勤、统计处方等工作,忙起来团团转。她把每一名老干部身体状况和遗嘱的病因情况牢记在心,对可能抢救的病号需要的药物和器械准备好。老干部有的感冒常在深夜发烧,有的心脑血管病常在凌晨发作,值班的电话常在深夜和凌晨响起,她就像的警察一样,随时准备“出警”。等病人病情稳定后,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值班室,有时这种情况一个晚上会出现两三次。一个月只能休两个双休日,其他时间全在值班,她无怨无悔。
对卧病在床的老干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她都坚持上门服务。老干部王波因长期住院,导致身上出现压疮,叶莎莎坚持按时上门为他换药。有一次因为雪地路滑不慎摔倒,扭伤了脚,可她爬起来拖着扭伤的脚,继续去为他进行换药护理。老干部王波心疼地说:“叶护士,这几天别来了,等你的脚好了再来吧。”可是,她又按时出现在老干部家中。每次到老干部家里,她都细心观察并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肌肉注射时,注意发现病人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如有异常,赶紧告知家属为病人勤翻身,局部进行按摩等,预防褥疮的发生。老干部在病情危重时,呕吐物、排泄物常常溅得身上、衣服上、床上到处都是,可她从不嫌弃。去年5月的一天晚上,一个老干部因高烧导致急性心衰,意识障碍,当她赶到时,只有他老伴一人在家,病人已经大小便失禁,她和医护人员一边对病人进行抢救,一边为病人清理大小便,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安全转院。
针对老干部“两高期”特点,叶莎莎摸索的“巡查出诊、判断病情、紧急处置、医院、交接安置”五步联动应急救治机制,被干休所推行应用,这一机制强调家庭、干休所、医院三家衔接,并通过多方参与、反复演练完善定型,确保老干部出现紧急病情后反应快、到位快、处置快、转送快,为医院后期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谈起自己得到及时救治的经历,老干部骆冠民动情地说:“突发急病得到及时抢救是我们老干部最关心的事情,叶护士和所里的同志把我们的忧心事变成了放心事。生活在这里,我们心里踏实。”因为门诊部的条件有限,有时老干部生病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叶莎莎主动给所医院去,从挂号、看病、到各种检查、化验等等,忙着跑前跑后,直到看病结束,再将老干部送回家中。老干部陈凤岐说:“我经常外出疗养和治病,哪里都比不上干休所好,哪里都比不上门诊部的叶护士她们亲”。
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内容——助力老干部安享好生活
老干部是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有功之臣,作为服务人员,叶莎莎和同事们把老干部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服务标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外延。
为了这个标准,她坚持把微笑服务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用发自内心微笑,用诚挚的微笑打动老干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把微笑服务变成老干部的“安慰剂”,用它来消除疾病给老干部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把微笑服务变成老干部的“镇定剂”,用它来增强老干部战胜失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老干部魏守忠去年冬天突发腰疼,上下楼行动不便,而子女又都不在身边,家中又没有保姆,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医院治疗,还帮忙到市场买菜、做饭,在家里陪他聊天,帮他换洗衣服。魏守忠常对干休所领导说:“叶护士她们可比我的那些子女强多了。”
老干部张启信患有糖尿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可是因煎中药麻烦,家里的儿女也不会煎中药,每次都要送到外面的药店去煎,很不方便。叶莎莎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所里给门诊部购买了煎药机。每次煎药时她和同事都提前用温水浸泡,煎制的过程中,勤搅拌、勤观察,争取把药煎到最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因为煎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经常要在下班后或者晚饭后加班加点,争取让老干部能当天吃上药。老干部们高兴地说:“以前想吃中药,因为煎药太麻烦了,而吃不上;现在好了,只要我们一句话,叶护士她们煎好的中药当天就送进了家门。”
离休所的老干部、老阿姨平均年龄近90多岁,都使用智能手机。为让他们利用网络尽享“E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叶莎莎和同事们手把手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