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肯上学、抑郁、焦虑、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家长往往会把孩子推给咨询师,像感冒把孩子交给医生一样,说:帮帮我的孩子吧!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和家长有关,与父母的夫妻关系问题有关。
X是一名高一女生,休学一年,刚刚上学又出现休学前的焦虑、抑郁情绪,不能进学校。主诉是人际关系问题,和同学关系紧张,到了晚上焦虑,害怕别人议论自己身体太胖(其实不严重)。
来访者是其母亲带来的,在了解家庭情况时,这位母亲告诉我,他们夫妻刚刚办了离婚手续,她带着女儿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居住。这样的家庭中的大事件引起我的注意,其母亲告诉我,孩子情绪不稳定是从他们夫妻吵架开始的。我问为什么吵架的?她说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我的母亲因为一件事在众人面前训斥了我前夫。从此我们矛盾越来越大,他常常很晚才回家,回来也不和我说话,也不太像过去那样关心女儿,我们之间陷入冷战状态。我问你先生和你现在有别的异性伴侣吗?她非常肯定地说,我们都没有。我说下次来咨询时让她爸爸陪同,她欣然同意。
第二次咨询父亲来了,这是一个非常低调疲惫的中年男人,在述说他们夫妻关系时充满委屈和不平。由于学历不高,不被女方家庭尊重,长期心理压抑,不快乐,加上身体也有一些小问题,夫妻关系越来越差。孩子对他也渐渐疏远,不愿意上学。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也很无助。
了解了来访者发生情绪问题的起由和时间,对来访者的问题有了初步把握,我把咨询重点放在父母的关系疏通上面。首先是父亲这一方,帮助他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丈夫和父亲,加上我们曾经是师生关系,咨询效率比预想的高。第三次是母亲陪伴来的,让我惊异的是母亲像换了一个人:做了新发型,画了淡妆,穿着也变得时尚起来。变化更大的是表情和神态,就是满满的自信。母亲告诉我,孩子父亲上次陪伴孩子咨询回家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周末孩子回家,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也主动电话联系我,问寒问暖。
对孩子又做了两次咨询,就能正常上学了,一个月后,来访者母亲告诉我,他们夫妻又住到一起了,离婚证换成结婚证了,孩子现在在学校学习稳定。
青少年情绪问题追根溯源,往往都可以追寻到家庭之中,孩子们的心理安全是由父母关系决定的,当夫妻关系紧张,孩子会第一时间感觉到。一个西方心理学家是这样做比喻的:孩子像厨房烟雾报警器,夫妻关系一点点变化,他们都感受到。这时候,他们发出的警报就是抑郁焦虑。孩子在潜意识中,用自己的外在表现的情绪和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挽救自己的家。
明智的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已经出现问题,就先从改善夫妻关系入手,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样是这所学校的一个女性来访者,同样的夫妻关系问题,但夫妻就是不愿意改变,尽管没有离婚,但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孩子改变效果就很不理想。我们广大家长应该从这个案例中,得到很多启发,包括那些孩子还没有发生心理问题的家长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