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琼瑶为何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很重要答案
TUhjnbcbe - 2024/10/3 18:30:00

文/任紫陌

琼瑶原名陈喆,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后随父亲到台湾生活。父亲陈致平是著名历史学家,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丈夫平鑫涛是皇冠杂志社的创始人,也是著名作家、编辑。

傍晚给人的感觉最痛苦,因为它既没有白天的热闹,也没有夜晚的寂静,它更像是哽在喉咙中,还未消化的饭食,给人一种不上不下的灼烧感。陈喆会觉得如鲠在喉,实是源于她“吞”不下手里这颗滚烫的试卷。

她站在门外,右手悬在半空中停了半秒,却始终没有碰到触手可及的门栓。低眉拂耳间,陈喆的眸子里,又聚焦在了那颗醒目的数字20上。它们潦草地躺在试卷的右上端,像一只背着石头的蜗牛,给人一种负重前行的窒息感。陈喆叹了一口气,想到母亲待会的表情,她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随着室内摆设的逐渐清晰,妹妹的哭声也震耳欲聋。陈喆心里一惊,她不知道,眼前这个梨花带雨的妹妹,究竟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小妹怎么了?”陈喆小心翼翼地拉了拉妈妈的衣袖。

“还不是因为成绩,你妹妹太要强了,考了个98分,就哭成了这样。”袁行恕一边帮妹妹拭干眼泪,一边自顾自地说着,连头都没有抬。

“98分”,陈喆反复在心里确认着这个数字,然后,便像只没插电的木偶一样,靠着仅剩的余电,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对于一个学渣而言,学霸的存在,简直就让她无地自容。妹妹从小就成绩优秀,而陈喆却是及格线的困难户。除了语文以外,剩下的学科,总分加起来可能都不够98分。

陈喆垂着头,坐在房间里发呆,等她终于听不到妹妹的哭声时,屋外再已没有光亮。陈喆小心翼翼地站起身,走进了母亲的房间。如果有可能,她宁可把这份象征耻辱的试卷烧掉,但是学校要求父母盖章确认,陈喆不想再次成为全校嘲笑的对象,只能硬着头皮去找袁行恕。

心想着,那份挂着20分的试卷,已经“挪”到了母亲的手里。陈喆反复咽着口水,不敢与母亲对视,那一刻,她觉得时间过得好慢。袁行恕叹了一口气,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要我们做父母的拿你怎么办?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像你妹妹?”

“妹妹,妹妹!难道母亲的心里就只有妹妹和弟弟吗?难道我的出现,就是一场错误吗?”陈喆泪盈满眶地望着母亲,紧闭着嘴唇,颤抖着,任凭内心早已翻江倒海,也缄默不语。她大概以为,光是用眼睛就能传递内心的委屈,遗憾的是这场自编自导的“内心戏”,没有人能读懂。

一直以来,陈喆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被人疼爱的小孩,甚至觉得自己有些多余,所以她一直渴望能得到爱,一直在寻找一种叫“安全感”的东西。4岁时,父母为了逃难,硬把她从奶妈的手里“抢”了出来,任凭她撕喊哭闹;逃难的路上,父母只顾没了弟弟而难过,硬是拖着陈喆跳湖自杀。幸亏了陈喆的哭声,唤醒了陈政平和袁行恕的意识,他们才没死成。

对于父母而言,陈喆仿佛不是最重要的那个,所以陈喆才会感觉不到爱和温暖。她成绩不好,在学校受排挤,父母脸上无光,更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天晚上,袁行恕的话,再一次刺痛了她敏感的心。陈喆万念俱灰,她很抱歉给父母带去了困扰,所以她吞下了安眠药。也许,是上天眷顾她,又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这一次陈喆,又没死成。

陈政平和袁行恕作为父母,看到女儿自杀,既担心又害怕。他们这才意识到,平日里对陈喆的忽略。陈喆天生自卑又敏感,自从自杀后,父母对她与日俱增的关爱,没有让她感觉到温暖,反倒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可怜人”。况且,父母对她“考大学”的期望,更是把陈喆变成了乌云的“收割机”。

正是这时,陈喆的生命中终于出现了光亮。因为语文还不错,所以国文老师对她也没那么不友好。再加上国文老师蒋仁儒雅、幽默、满腹文采,更是让18岁的陈喆产生了爱慕之情。分不清是爱,还是崇拜,陈喆便一头扎了进去。尽管蒋仁比她大25岁,离异,还有个孩子,她都无所谓。

人都说初恋一般都会夭折,因为那时的自己太年轻。陈喆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父母却觉得一切都是问题。为了让陈喆分手,袁行恕把她锁在了家里,还说了许多很难听的话。如果当时,陈喆能为了蒋仁考上大学,或许父母会慢慢接受他们,奈何爱情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陈喆除了用“自杀”的方式去逃避以外,并没有去拼一把。

或许,蒋仁之于陈喆的存在,依然是被重视、被关爱,如此而已吧。陈喆再一次获救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到浓时的要死要活也淡了。高考失败、爱情失利,可日子总还是要走下去。考不上大学的陈喆,必须要考虑未来的生计问题。

因为没有大学的文凭,陈喆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会很困难。但是,“考大学”对于陈喆而言比取经还难,她是真的不愿意再尝试了。所以,她便有了“嫁人”的冲动,反正女人早晚要嫁人,与其晚嫁,不如早嫁,还能解决了“生计”的问题。

可是嫁给谁呢?毕竟她刚失恋不久,心里还惦记着蒋仁。但她也知道,蒋仁已和自己不可能了,会不会再有一个男人,给自己爱和温暖呢?陈喆竟有了一些期待。事实上,这世上只要你肯嫁,总有一个人会愿意娶你。尽管他也许没有踩着七彩祥云,也许不是王子,但他一定会奔向你。

奔向陈喆的是一名叫庆筠的男子,他26岁,毕业于台大外文系。他本是浙江人,17岁高中毕业后,便一个人来台湾找舅舅,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台大的电机系。在当时,台大的电机系非常难考,可是庆筠却因为喜好,转而进入了外文系。

庆筠并不是父母安排给陈喆的,他们之所以能相识、相知,完全是因为“写作”。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再从人生哲学谈到风花雪月,说的也许就是他们两个吧。对陈喆而言,庆筠不仅是良师益友,在写作上指导她,还是当时最懂她的人。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劝陈喆考大学,而是鼓励她写作。

他说:“如果你是在写作,读不读大学都一样,许多文学系毕业的学生念了一肚子的文学理论,却仍然一篇文章都写不好,我毕业的那班同学,现在准备走写作路线的只有我一个,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去考大学,念大学不如立刻去写”。

庆筠的话没错,无论你在写作上多有天赋,终究是要拿出作品来。在庆筠的鼓励下,陈喆开始以“琼瑶”为名,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琼瑶”是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报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个名字听上去很美、也很好。

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梦想,琼瑶和庆筠越走越近,像是两只迷路的小鹿,在黑暗中并排搀扶着向前。本就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整天腻在一起,也很难不生出情愫。庆筠对琼瑶的关爱很朴实,既没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浪漫,也没有浮华与奢侈。他唯一有的就是“对你好”。

有一年冬天,琼瑶的感冒发作,加上发烧、咳嗽,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为了让煤气味儿不进入琼瑶的房间,庆筠使出了浑身解数,又是拿胶纸贴,又是装弹簧的,忙的不亦乐乎。陈喆看着他手忙脚乱的样子,泪珠簌下。

琼瑶内心缺爱,一直都在寻求“安全感”。错过了蒋仁之后,她本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也没信心再遇到爱她的人。没想到庆筠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他像是一台“超强吸尘器”,吸走了琼瑶内心每一个角落的灰尘。当琼瑶披上庆筠最宝贝的毛衣时,她觉得自己也会是庆筠最宝贝的人。

于是,琼瑶嫁给了他。即便他知道庆筠很贫穷,却依然义无反顾。婚后,他们的生活并不容易,不擅家务的琼瑶,把他们的小房子照顾得一塌糊涂。因为一边要写作,一边要照顾丈夫和孩子,琼瑶恨不得能有十个分身来帮帮她。

难得的是,琼瑶的才华终于遇到了赏识的人,她的小说《窗外》,让她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作家。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琼瑶来不及考虑太多,只想着生活也许从此不必那么穷。所以,她想要和丈夫分享这份喜悦,也想要跟父母说,“你们的女儿是优秀的”。

琼瑶此刻的喜悦,除了她日后的丈夫平鑫涛以外,大概没人能感同身受。《窗外》是琼瑶和蒋仁的真实故事,发表后庆筠成了一个笑话,因为所有知情人都知道,所以庆筠觉得自己很丢脸。再加上妻子比自己先成名的不甘心,庆筠脾气暴躁、终日买醉;而袁行恕则不满琼瑶,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棒打鸳鸯的“刁妇”,索性就不认这个女儿了。

琼瑶还未来得及品尝《窗外》带来的甜头,就先尝到了苦头。彼时,那个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丈夫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副面目可憎的躯壳。琼瑶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缺爱的日子了,于是她提出了离婚。

年,琼瑶正式与庆筠离婚,一个人抚养孩子。没有了丈夫的爱,也没有了父母的庇护,琼瑶是否还会遇到另一个爱她的男人呢?

(未完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琼瑶为何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很重要答案